能源資源領域成果獲大獎 “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一大特點就是,涌現出一批能源資源領域成果,有力支撐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表示。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項目“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系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集數千地質工作者10多年奮戰雪域高原得來的成果,通過大規模細致的地質調查,創新性地建立了兩大地質理論,并在自主創新理論指導下,實現了青藏高原找礦的重大突破,發現了3條巨型成礦帶、 7個超大型礦床和 25 個大型礦床,大幅增加了我國大宗礦產的儲量,改變了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格局,為中央在西藏地區建設五大資源基地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應用關鍵技術”,確保了我國鎢資源使用年限由原來的不足 5 年延長到 25 年以上,解決了我國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亟須。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環烷基稠油生......閱讀全文
能源資源領域成果獲大獎 “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一大特點就是,涌現出一批能源資源領域成果,有力支撐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表示。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項目“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系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2月14日,科技部網站公布了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目錄,具體如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目錄(通用項目) 特等獎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1J-252-0-01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張洪濤,潘桂棠,侯增謙,唐菊興
光偏振現象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液晶顯示屏、3D眼鏡等;在光伏、納米、半導體芯片等高端制造中,也常用到一種利用光偏振現象的儀器,那就是橢偏儀,它最拿手的就是測量納米級薄膜的厚度、折射率、消光系數等參數。橢偏儀為非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