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40年來“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 40年來,中科院恪守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積極部署和組織開展科學技術創新活動,積極建議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作出了重大創新貢獻。 在這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5項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高溫超導體研究、拓撲物態領域系列研究、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15項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北斗衛星導航......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評出25項重大成果及標志性進展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了院“十二五”期間25項通用領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標志性進展。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表示,“十二五”期間,中科院牢記使命,恪守定位,踐行新時期辦院方針,堅持“三個面向”,深入實施“創新2020”和“率先行動”計劃,凝聚共識,
歷史在這里交匯,又在這里遞進。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會堂,中國“火藥王”王澤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共同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習近平總書記緊緊握住兩位大獎得主的手。 如潮的掌聲,是對復興大道上科技成就的禮贊,也是對中國堅定走創新之路的共鳴。 40年前,同樣如潮般的掌聲曾在這里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35年科技跨越 開欄的話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35年的歷程是一部厚重的史詩,那么科技事業的發展則是其中蕩氣回腸的一章。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中華民族走上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而不久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動員,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1970年,東方紅一號帶著全國人民的期待奔向太空。那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是中國科學院在空間科技領域初顯身手。 2000年前后,中科院的科學家們提出并完成了我國第一個空間科學衛星計劃——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中國航天事業的宏圖上,增加了科學的顏色。 此后,中國航天經歷了空間科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政府建立中科院、產業部門科研院所和國防科研院所等機構,調整高等院校,制訂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逐步建成比較完整的科技體系和工業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然而,“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科技、經濟和文化等事業遭受嚴重挫折和破壞,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差
今天(10月23日)上午,由廣東省科技廳、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在廣州舉行。會前,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會見了前來參加對接會的中科院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一行。 對接會上,何巖、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雅林、廣東省科技廳廳長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事關全局。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選擇什么道路,堅持什么道路,從來都是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得失的決定性因素。“十一五”以來,環保部門圍繞著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
①夢之墨液態金屬打印機和它打印出來的電路。②商湯科技人臉識別技術。③有著“新材料之王”稱譽的石墨烯。 北京,五四大街29號,在一片繁華鬧市之中,曾為北京大學舊址的紅樓傲然屹立。 90多年前,在國家浩劫、民族危亡的時刻,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先驅們集聚在這里,高喊“德先生”與“賽先生”(民主與科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主要圍繞基礎前沿交叉、先進材料、能源、生命與健康、海洋、資源生態環境、信息、光電空間等8大創新領域,中科院凝練提出了60項有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突破和80項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的重點培育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深度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院市座談會舉行,北京市相關部門與中科院無縫對接。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按下“快進鍵”,相關活動密集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
《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政策解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發〔2012〕6號)、《國務院關
2月14日,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成立的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在滬召開第二次會議,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并講話。 會議審議了張江實驗室組織構架、人員選聘等議題,總結2018年工作并部署2019年工作任務。 張江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天眼”探空、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大飛機首飛……五年來,中國科技全方位突破,創新“高原”之上開始聳立起重大尖端科技“高峰”。 第一個“闖入”全國創新指數報告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破百萬……五年來,中國日益崛起為世界創新版圖中的“重
高溫超導、中微子振蕩、三江源地區生態恢復……借著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東風”,一批深奧的科學名詞“飛入”尋常百姓耳中。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碩果累累,以獲獎項目為代表,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國不斷涌現,筑牢了國家核心競爭的基石。 ——我國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食品安全在我國廣受關注,也是同分析測試技術密切相關的領域。2020年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向獲獎代表頒獎。食品安全領域喜獲獎項,其中,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檢科院)副院長張峰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這是國家給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布置的一項大“作
中科院一年“創收”逾7600億元 1月16日,中國科學院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當天下午,中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介紹了2016年中科院區域戰略合作進展、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初步統計,2016年中科院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
中科院一年“創收”逾7600億元 1月16日,中國科學院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當天下午,中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介紹了2016年中科院區域戰略合作進展、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初步統計,2016年中科院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
編者按:2011年,中國在重大科技領域的成就可謂碩果累累。不管是在天空、地面,或是水中,科技工作者們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一不反映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無一不體現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在中國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邁入2012年,人們期待著科技能夠讓生活變得更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絡,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促進創新創業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水
2018年年末,對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而言,好消息不止一個。在剛剛公布的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中,他所從事的拓撲物態研究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5項之一。 與此同時,實驗室里,他帶領的團隊在一種特殊的拓撲材料中發現了一種非常規的手性費米子,通過摻雜可能實現三維拓撲超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加快推動技術市場發展,科技部組織編制了《技術市場“十二五”發展規劃》。日前,科技部將該規劃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我國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等9部門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財力的增長情況,繼續增加投入:主要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補助(引導)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