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儀表業隱憂重重
《瞭望》新聞周刊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為保證“從田野到餐桌”的安全,增強我國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政府將投資58億元人民幣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其中約70%的投資用于購置檢測分析設備。 檢測分析設備就包括各種檢測儀器。實際上,“科學儀器在我們日常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它不是大產業,但卻分布在社會生產的各個行業中,如工業生產中自動化的儀器儀表、衛生系統用于臨床使用和生命科學研究的各種醫療儀器等等。”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肖中漢研究員告訴《瞭望》新聞周刊。 看似“配角”實為“核心” “儀器儀表對于科研和工業生產往往被看作是‘配角’,而實際上早已成為中國科技發展和提升工業產品質量舉足輕重的核心組成部分。許多事實證明,中國科技實力與經濟發展的咽喉被卡在儀器儀表這一關口上”。在不久前舉行的“儀器科學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著名光學專家王大珩院士的講話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 王......閱讀全文
看似“配角” 實為“核心” 王大珩院士談儀器儀表
編者按: “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這樣說。 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推動下,最初作為測量器具的儀器已發展成一門較為完整的學科,并在當今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專家總結其作用稱:儀器儀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工業生產的“倍增器”,軍事上的“戰斗力
王衍成:只為茶花滿山開
1991年,陜西省安康市基層茶果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衍成28歲,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那年,他在全國茶葉學會代表大會上聽專家說,全國茶葉的發展趨勢將是無性系種植。陜西茶葉栽培歷史悠久,卻沒有自己的品種。他想:總得有人做啊。 2019年,王衍成已為夢想奮斗28年。他培育的陜西第一個
李衍達院士:民族振興 責任在肩
這次中美貿易爭端事件中,讓我們體會到信息技術在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事業中的重要性。作為信息技術科學部中的一員,我深感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我相信信息技術科學部的全體院士必將團結一心,戒驕戒躁,踏實工作,建言獻策,培養人才,大膽創新,在民族振興的大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李衍達 院士 中
金國藩院士:近年來國家對儀器儀表的支持
2014年8月7日,2014丹東科學儀器論壇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以下簡稱:分析儀器分會)成立35周年紀念活動在丹東盛大開幕。本次會議旨在為分析儀器分會慶祝三十五周歲生日,同時凝聚和放大科學儀器行業的正能量,為我國分析儀器制造業開創新的局面。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逝世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理事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王大珩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追記王忠誠院士:大醫風范待來者
9月30日,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王忠誠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住院期間,老人念念不忘3件事:建一家大型的現代化神經外科醫院,搭一座國家級神外研究平臺,辦一所培養神外專科醫生的醫學院。 “王老一生把神經外科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把病人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宋茂民說
周立偉院士憶王大珩院士:大珩百歲光永恒
王大珩 2015年2月26日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我國現代光學和光學工程事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著名光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先生的百年誕辰日。他光燦的一生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心中充滿著美好的回憶。 在中國科學家中,王大珩先生和錢學森先生一樣,是屬于思想家的人物。思想家是科學家中的最高層次。
王浩院士:中國水資源面臨三大危機
4月8日-11日,博鰲亞洲論壇在中國海南省博鰲召開。在“生態·新型城鎮化”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王浩表示從基本的自然稟賦條件看,中國水的條件在世界各國是比較差的,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比較少,世界上192個有水統計的國家里,中國從高到低,人
金國藩:談王大珩院士的儀器科學思想
測量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源頭 金國藩195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機械系,1950至今在清華大學工作,現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曾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1991年至1995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1994年當選為中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逝世 享年96歲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蘇吳縣。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