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卡波西氏肉瘤病毒及相關疾病國際年會在美國舉辦
8月29日至9月1日,第13屆卡波西氏肉瘤病毒及相關疾病國際年會(The 13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Herpesvirus and Related Agents)在美國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舉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腫瘤病毒研究組藍柯研究員、博士研究生梁德光及林先志應邀參加了的會議。 在這次大會上,梁德光同學作了題為A KSHV encoded miRNA attenuates interferon signaling and contribututes to viral latency maintenance by targeting IKKepsilon的大會口頭報告。報告介紹了發現卡波西氏肉瘤病毒(KSHV)編碼的miR-K12-11能夠特異性地下調干擾素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分子IKK epsilon (I-kappa-......閱讀全文
第13屆卡波西氏肉瘤病毒及相關疾病國際年會在美國舉辦
8月29日至9月1日,第13屆卡波西氏肉瘤病毒及相關疾病國際年會(The 13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Herpesvirus and Related Agents)在美國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舉
英研究發現治療卡波氏肉瘤新途徑
??? 新華網倫敦5月8日電(記者黃堃)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了相關蛋白質在卡波氏肉瘤病毒復制中的相互作用,這將有助于研發治療卡波氏肉瘤新藥。 ????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引發卡波氏肉瘤的病毒在入侵人體時會指導合成一種名為ORF57
英研究發現蛋白質在卡波氏肉瘤病毒復制中作用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了相關蛋白質在卡波氏肉瘤病毒復制中的相互作用,這將有助于研發治療卡波氏肉瘤新藥。 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引發卡波氏肉瘤的病毒在入侵人體時會指導合成一種名為ORF57
上海巴斯德所合作發現卡波氏肉瘤病毒致瘤的新機制
2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藍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Latency 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 of 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 Promotes
卡波濟肉瘤的病因
1994年Chang等發現了人們長期以來尋找的KS感染因子,并將其命名為KS相關性皰疹病毒或人類皰疹病毒HHV-8。此病毒見于所有流行病學-臨床類型的KS細胞中。本病是HHV-8和其他免疫性、遺傳性和環境因素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結果。
卡波濟肉瘤的檢查
1.大體檢查 皮膚病變(斑點、斑塊、結節)的直徑從很小至數厘米。黏膜、軟組織、淋巴結和內臟器官病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結節,可互相融合。 2.組織病理學 KS的4種不同流行病學-臨床類型在顯微鏡下沒有區別。早期皮膚病損沒有特征性,表現為輕微血管增生。 斑點期血管數量增加,形狀不規則,可
PLOS Pathogens:NDRG1促進卡波氏肉瘤病毒基因組復制新機制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 (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是一種重要的人類腫瘤病毒,能導致卡波氏肉瘤、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和多中心性卡斯特曼病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KSHV感染宿主后能在機體內建立終身潛伏感染,KSHV基因組會隨著每個細
卡波濟肉瘤的臨床表現
KS最典型的發病部位是皮膚。病變過程中或起始時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結和內臟器官,有時不累及皮膚。 經典型KS特征是出現紫色、紅藍色或深棕色斑丘疹、斑塊和結節,也可形成潰瘍。尤其常見于肢體末端,可伴有淋巴水腫。此病一般為惰性,淋巴結和內臟不常受累。可伴有造血細胞性惡性病變。 地方性KS可有皮膚病
卡波濟肉瘤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大體檢查 皮膚病變(斑點、斑塊、結節)的直徑從很小至數厘米。黏膜、軟組織、淋巴結和內臟器官病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結節,可互相融合。 2.組織病理學 KS的4種不同流行病學-臨床類型在顯微鏡下沒有區別。早期皮膚病損沒有特征性,表現為輕微血管增生。 斑點期血管數量增加,形狀不
卡波西水痘樣疹的定義
定義:屬患兒特應性皮炎,因接種天花疫苗或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所致,表現為嚴重的全身性水痘樣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