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的信念,讓一代代愛國報國的知識分子寫下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時代答卷?今天,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偉大事業,呼喚千千萬萬知識分子,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篇章。矢志愛國奉獻——一代代知識分子信念如磐、意志如鐵,用執著譜寫愛國之情、報國之志的偉大篇章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批批知識分子將愛國奉獻寫在三尺杏壇。 講臺下,他是一位2歲時罹患小兒麻痹癥、至今行動不便的普通人;講臺上,他立刻脫胎換骨成為“發光體”,牢牢地吸引著學生們的注意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他引經據典、風趣幽默的講授之下面目可親。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向明,為了“以真心真情真意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念,在思政課的講臺上一站三十余年。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王老師不僅傳授知識,更傳遞價值。”有同學在聽課后深有感觸地說,“王老師的授課,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前輩們雄關漫道的萬里征程,苦難輝煌的歷史畫卷,感受......閱讀全文
(共2237人,2008年1月25日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20次會議通過;截至2011年2月28日,現有委員2267人。) 中國共產黨(98人):馬中平、馬慶生(回族)、馬富才、王占、王剛、王廣憲、王巨祿、王鳳超、王玉慶、王生鐵、王全書、王眾孚、王國發、王學仁、王富卿、毛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各人民團體組織人事部門、宣傳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各中管金融企業黨委,部分國有重要骨干企業黨組(黨委),部分高等學校黨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宣傳局: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愛國奮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2014年應該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這一年,深圳大學在廣東省內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檔線均排名第四,揚眉吐氣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時卸任后也將得到一個階段性的評價;引進合作辦學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眾領域、引進名校合作的特色學院遍地開花。 實際上,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奇跡
#aabbccdd8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8{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位1510726-404耐油泡沫驅油體系構建及其在高含水砂巖油藏開發中的應用進步
第十二屆中國專利優秀獎項目(181項)序號專利號專利名稱發明人專利權人推薦單位備注101135325.2高比表面積鉭粉和/或鈮粉的制備方法何季麟、潘倫桃、袁寧峰、溫曉利、李興邦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回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獲金獎提名203117019.6雙小車集裝箱起重機田洪上海振華港口
【直到30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瞥見了一本大連理工大學校史才恍然大悟。原來竟是錢學森所長親自促成此事!】 現在在高校和科研單位之間根據科研需要和人才自身特點直接進行人才交換的事情已非常罕見。但上個世紀60年代,在中科院和高校之間卻發生過一場有趣的人才交流,被悄然交換了工作單位的俞鴻儒和鐘萬勰二人
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47項 新春逢盛會,杏林吐芳蕊。全國醫療衛生行業的最高科技獎——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結果2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曉。 在由中華醫學會主辦、揚子江藥業集團協辦的中華醫學科技獎(2007)頒獎大會上,80項研究成果獲一、二、三等獎。 中華醫學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35個選舉單位,根據選舉法等有關法律和規定于2008年1月分別選舉產生,共2987名。2008年2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于十一
54年前的10月16日,羅布泊的一聲巨響,伴隨著一團蘑菇云升起,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震驚了世界,因為研制原子彈的技術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難最復雜的技術之一,只有美蘇英法這四個大國掌握,也是它們最高的國際機密。對中國而言,已經不是“卡脖子”的問題了。 但是,在各種嚴密封鎖之下,中國那些年
有了大寫的人,才有大寫的國。近些年來,兩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被人們廣為傳頌。黃大年——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在毅然歸國后的7年里,推動中國深部地球探測技術實現跨代飛躍;鐘揚——植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帶領團隊收集4000萬顆種子,盤點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從
2月14日,科技部網站公布了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目錄,具體如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目錄(通用項目) 特等獎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1J-252-0-01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張洪濤,潘桂棠,侯增謙,唐菊興
在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上,十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見解,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意見建議 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于中國科協年會開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教育部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 經評審,決定授予“軟界面電分析化學的若干問題研究”等36項成果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稀土生物效應的細胞無機化學研究”等6
謝劍平鐘南山秦伯益,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 “卷煙入圍科技獎”一事,有了新進展。昨日(4月10日),《中國科學報》刊登了中國30位院士聯名反對“中式卷煙”入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消息,引起轟動。記者致電“中式卷
2019年度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名單#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成果名稱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推薦單位特等獎成果1無人機電力線路巡檢遙感安全監測關鍵技術與工
401密集環境弱小動態目標自動跟蹤技術及識別系統開發科學技術進步獎吳青娥,孫冬,陳虎,錢曉亮,劉磊,楊祥強,毛李亞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省通信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百勝信息網絡系統服務有限公司河南省教育廳402基于DNA計算與非線性變換的圖像加密關鍵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張勛才,張煥龍,牛瑩,任航麗,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2017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專業組評審結果公示 2017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專業組評審工作已結束。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通過專業組評審的75項項目的基本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時間:2017年7月31日-8月11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向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2018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名單,包括GB/T 31270.1-2014 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 第1部分:土壤降解試驗等21項標準;GB/T 22729-2008 海洋魚低聚肽粉;ISO 8157:2015 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術語等
#aabbccdd6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6{border:1px solid #666666}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形式審查合格項目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宣讀了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名單如下: 改革先鋒名單(100名) 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于敏 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 于漪 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 率先到內地投資的澳門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馬萬祺 數字經濟的
1955年6月1日,北京,中國科學院學部正式成立。這個由233名學部委員組成的科學學術組織,成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新階段的開始。 60年來,幾代學部委員、中科院院士用行動實踐著初創時的愿景。今天,中科院學部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是國家重要的科學思想庫,引領著中國科技界攀登學術高峰
編者按 一張報紙,展卷,傳遞自然真理,釋放創新智慧,弘揚科學精神,記錄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堅實足跡。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
2019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現將通過專業評審的4項省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260項陜西省“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建議獎勵項目在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和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公布。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議獎勵人選(4人)序號候選人提名單位1安芷
各類獎項總計304個;異議期為1個月 201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在同行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召開了專家評審會,評出擬授獎項目,經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核,教育部批準,現予以公布: 全部授獎項目:304項。一等:115項
2009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18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技術發展處提出。 聯系人:謝正文 聯系電話:822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從普通科研人員到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高智商的精英們經常被一個簡單的問題問倒:基礎研究有什么用? 那些玄妙深奧的新發現、新突破,既不創造經濟效益,也不解決實際問題——除了發發文章,基礎研究還能有什么用? 基礎研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 郭永懷,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他的名字以這樣的形式繼續熠熠發光。 錢學森數次寫信給他:“我們拼命地歡迎你!” 中國科學院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