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生化鑒定系統,是在傳統生化試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原先用試管進行的系列生化反應,壓縮整合到一組含有供不同生化試驗用的脫水底物的小管組合的裝置內。試驗時將培養物制成菌懸液,分注于各個小管內,并在指定的小管上加上礦物油。然后,用適宜的溫度培養一定時間。取出觀察各孔的顏色變化(少數試驗須于滴加試劑后判斷)。......閱讀全文
微量生化鑒定系統,是在傳統生化試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原先用試管進行的系列生化反應,壓縮整合到一組含有供不同生化試驗用的脫水底物的小管組合的裝置內。試驗時將培養物制成菌懸液,分注于各個小管內,并在指定的小管上加上礦物油。然后,用適宜的溫度培養一定時間。取出觀察各孔的顏色變化(少數試驗須于滴加試劑后判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屬于原核類的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和藍細菌(過去稱藍藻或藍綠藻),屬于真核類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及屬于非細胞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
集數學、電子、信息及自動分析技術于一體。計算并比較數據庫內每個細菌條目對系統中每個生化反應出現的頻率總和。(1)數據庫:細菌條目組成。(2)數碼鑒定:包括計算未知菌對5種反應的出現頻率。(3)編碼:3個生化反應為1組,得到生物數碼。(4)查碼:一個編碼對應一種細菌。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質和細胞質之間不存在明顯核膜,其染色體由單一核酸組成的一類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發育不全,只是DNA鏈高度折疊形成的一個核區,沒有核膜,核質裸露,與細胞質沒有明顯界線,叫擬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沒有細胞器,只有由細胞質膜內陷形成
作者:莊華君楊旭金映川 作者單位:130021吉林省前衛醫院 傳統的微生物分離、鑒定方法操作繁雜,周期長,準確性差,靈敏度低,對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操作技能、工作經驗要求極高,快速和準確獲得細菌的鑒定及藥敏結果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及廣泛應用,微
微生物鑒定與細胞表型芯片分析系統是一種用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3年7月23日啟用。 技術指標 鑒定板使用96孔鑒定板,GN和GP細菌可實現在一塊鑒定板上完成鑒定;加樣操作:由系統自帶的八道電動排槍內置程序完成;鑒定符合率:采用動態數據庫,符合率≥8
六級空氣微生物采樣器為六級篩孔撞擊式空氣微生物采樣器,是一種雙功能階式多級撞擊采樣器,可廣泛地用于衛生防疫、生物潔凈、制藥、發酵工業等環境中的監測以及有關研究教學部門作空氣微生物的采樣研究,空氣微生物采樣器(六級)為評價空氣環境微生物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1.自動血培養檢測系統基本原理:檢測細菌和真菌生長時所釋放的二氧化碳(C02)來作為血液中有無微生物存在的指標。檢測技術:放射標記、顏色變化(C02感受器)、熒光技術。儀器基本結構包括:①主機,恒溫孵育系統(全自動)、檢測系統;②計算機及其外圍設備;③培養瓶;④抗凝劑和吸附劑。2.自動分枝桿菌檢測系
一、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觀察 1、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觀察主要是通過染色,在顯微鏡下對其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進行觀察,直觀地了解細菌在形態結構上特性,根據不同微生物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達到區別、鑒定微生物的目的。2、細菌細胞在固體培養
微生物常規鑒定技術一、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觀察 1、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觀察主要是通過染色,在顯微鏡下對其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進行觀察,直觀地了解細菌在形態結構上特性,根據不同微生物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達到區別、鑒定微生物的目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