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創新驅動已成國策,面向科學前沿開展原始創新,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研方向,已經成為我國科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一個又一個基礎科學前沿披荊斬棘、屢獲佳績:量子通信、鐵基超導、中微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干細胞、納米……一個個原始創新成果,為中國科研步入新原創時代揭開大幕。 勇氣:搏殺在世界科技前沿 科學發現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每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界科技前沿,都是硝煙彌漫的戰場,科學家們要像士兵一樣英勇搏殺,爭奪唯一的桂冠。 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θ13的發現,就是這樣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故事。 中微子是一類神秘的基本粒子,它會變身術,一種中微子在飛行過程中變為另一種中微子,然后再變回來,這叫作中微子振蕩。三種中微子兩兩之間可發生三種振蕩模式,各有其對應混合角,分別為θ12、θ23、θ13,前兩種振蕩角的測定者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第三種振蕩混合角θ13卻遲遲未能找到。 尋找......閱讀全文
陳駿 “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是我國大學回應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的時代需要。”近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正面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轉型,亟待研究型大學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助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在陳駿看來,面對這一重大責任,高校只有實現作原創研究的根本轉型
最近,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結果公布,獎項同時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癥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在國內,這兩位科學家卻遠不如另一位華人科學家陳列平受關注。有人認為,日本科學家本庶佑雖然發現了PD-1抗體推開了腫瘤免疫研究的大門,但首先邁進大門意識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積極探索建立對原創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非常規評審機制,設立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原創項目),以進一步引導和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積極探索建立對原創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非常規評審機制,設立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原創項目),以進一步引導和激
王曉東:科研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生活 每年最多只參加兩場國際學術會議,潛心營造一個“不論輩分”平等思辨的環境,相信只有心靈自由才能讓科研走在國際前沿……在“千人計劃”入選者、中科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看來,科研是一種擺脫條框束縛、追逐心之所向的令人愉悅的生活,而這種態度正為中國生命科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積極探索建立對原創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非常規評審機制,設立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進一步引導和激勵科研人員投身原創性基礎研究工作,加速實現前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積極探索建立對原創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非常規評審機制,設立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進一步引導和激勵科研人員投身原創性基礎研究工作,加速實現前瞻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領域對于實驗室儀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而激發了我國一批批儀器儀表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為我國科研領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先進的技術支持,也使得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有了一個質的的變化和發展。但是隨著國外儀器儀表產品的不斷涌入,尤其是實驗室儀器中高端產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領域對于實驗室儀 器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激發了我國一批批儀器儀表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我國科研領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先進的技術支持,也使得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有了一個質的的變化和發展。但是隨著國外儀器儀表產品的不斷涌入,尤其是實驗室儀器中高端產品一
三欠基礎和能人 國產科研儀器研發根基尚淺,基礎薄弱。 這一方面源于我國在基礎材料和加工技術方面比較落后,這種落后影響到了包括儀器儀表行業在內的整個工業技術領域。主要表現在常用的基礎材料和器件的質量不夠好,雖然可湊合著用在普通的民用技術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儀器,則很難保證其技術指
2020年度信息科學部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結果公示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實施方案(試行)》的有關規定,現將信息科學部2020年度原創探索計劃項目相關信息予以公示: 1、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信息(6項) 2、專家推薦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信息(8項) 附:其他學部2
科研儀器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引擎”。但在中國,科研卻常常苦于被儀器卡住“脖子”。 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基因組研究院任教、現任山東省能源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健深有體會。 2008年,徐健回國后便與同事組建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公共儀器平臺,但讓他頗感無奈的是,研究所需要的高端生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 《方案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通過優化原始創新環境、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創新科學研究方法手段、強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0月2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20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由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年光譜年會”在山東省青島市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承辦。國內外光譜及相關領域的院士、知名專家學
11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撰寫的社論——《中國的科研誠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為全文中文翻譯: 中國的科研能力過去十來年大幅增長,正在重塑著全球科研圖景。但是,快速增長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著科研文化
王曉東近照 曾經,我是美國科學院年輕的院士,在美國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如今,我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帶領600名中國科研人員,為創造更多國際領先的原創科研成果而努力。 在生命科學領域,僅脊椎動物和人體細胞類型就有上百種,它們如何從生到死?基因如何決定哪一個細胞該被保留,哪一個該停止發育?在看似“亂花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內,科研人員行色匆匆,百萬億次集群計算機“爭分奪秒”。這里聚集了近300人的創新研究團隊和先進開放的科學研究平臺。 “未來五年,我們將重點部署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和超智能網絡化機器人研究,實現網絡空間的無縫覆蓋能力和在工業和社會服務中的廣泛應用。”中國工
“院士頭銜對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什么影響,也不應該有什么影響。”與半年前一樣,新晉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大可近日又“在路上”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的采訪。 這位物理海洋學家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均有深厚造詣和重要建樹。 厄爾尼諾
國家授時中心“新一代時間頻率系統”項目獲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資助 近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張首剛研究員組織申請的項目“新一代時間頻率系統”獲得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的資助。 作為試點,經過前期預審、現場考察、財務審計、答辯評審和后期綜合評審等多
近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張首剛研究員組織申請的項目“新一代時間頻率系統”獲得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的資助。 作為試點,經過前期預審、現場考察、財務審計、答辯評審和后期綜合評審等多階段評審,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首批共資助了九個項目。其中“新一
近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張首剛組織申請的“新一代時間頻率系統”項目,獲得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的資助。 作為試點,經前期預審、現場考察、財務審計、答辯評審和后期綜合評審等環節,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首批共資助九個項目。“新一代時間頻率系統”是信
“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長。”9月28日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在主旨報告中總結當前科研人員做科普存在的“四不”窘態。 他呼吁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普,為推動科學文化建設與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貢獻力量。“由于各種各樣的顧忌導致科技界不敢發聲,你不敢發聲自然就有人
圖片來源:JASON VARNEY|VARNEYPHOTO.COM 據《科學家》雜志報道,作為一名在梅奧診所工作了三年的博士后,Crystal Icenhour期待著自己作為獨立研究員的預備終身教職,但僅有的兩次面試均以失敗告終,一年的尋覓無果讓她十分失望。其中第二次面試的研究所同時招聘兩
2018諾獎再次引發人們對國內基礎教育和科研體制根本性詬病的鞭撻。而徹底改變這些需刮骨療傷的勇氣,并非只是蹭蹭諾獎季熱度即好。 又一次,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陸續公布成了整個科學界的盛事。然而,三大獎項今年中國科學家再次無一斬獲。迄今只有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出席2015年
幾個月前,從比利時進口的錸188(一種放射性核素)發生器抵達上海,幫助上海東方醫院完成了一例肺癌患者的納米槍治療。 國產醫用核素獲得難,幾乎依賴進口。類似的經歷湘雅醫院核醫學科教授胡碩也深有感觸,“我們的醫生根據最新醫學進展,希望合成鋯89用于臨床試驗,然而在國內多方尋訪也沒找到委托生產方,常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穩定發表記錄的科研人員做出創新成果的概率要遠大于多少年不發或者發不出論文的人。道理是很顯然的,因為任何創新的成果的出現都是科研人員不斷積累的結果。發論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全世界同行之間進行交流,你才知道自己的研究到底處于怎樣的水平,才能既不夜郎自大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穩定發表記錄的科研人員做出創新成果的概率要遠大于多少年不發或者發不出論文的人。道理是很顯然的,因為任何創新的成果的出現都是科研人員不斷積累的結果。發論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全世界同行之間進行交流,你才知道自己的研究到底處于怎樣的水平,才能既不夜郎自大
2019年10月9日,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和應用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與美國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獎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得主。
2019年10月9日,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和應用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與美國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獎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