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酒文化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壯大。位于河南的賈湖遺址曾出土多個陶罐,殘留物檢測表明這些陶罐曾裝過用大米、蜂蜜和水果制成的酒,賈湖遺址處于石器時代早期(約公元前7000—前5600年),也就是說8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釀酒了。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歡喜時人們會喝酒慶祝。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憂愁時人們會借酒消愁。 無論歡喜還是憂愁,喝酒總是有理由的,然而,常言道:“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過度飲酒不但容易誤事,也會導致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神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 過量飲酒被認為是遺傳和非遺傳危險因素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結果,大量的研究事實表明過度飲酒者在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上顯著高于常人,但很少人研究報道基因位點與飲酒量的關聯性。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Advance 雜志發表了一篇酒量與基因位點關聯性的研究論......閱讀全文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酒文化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壯大。位于河南的賈湖遺址曾出土多個陶罐,殘留物檢測表明這些陶罐曾裝過用大米、蜂蜜和水果制成的酒,賈湖遺址處于石器時代早期(約公元前7000—前5600年),也就是說8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釀酒了。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人
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4日說,他們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系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的研究顯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無創產前基因檢
迄今為止,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基因組進行最大規模的測序分析結果證實,這種病毒起源于蝙蝠,且病毒的異質性較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博洛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病毒的蛋白質中鑒別出了一種高度可變的基因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所有生命形式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基因組分析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制出了真核基因的進化史,提供了有關最早期生命形式進化機制的一些新見解。 這篇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論文,是建立在著名古生物學家Stephen Jay Gould的研究工作基礎之上,
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張秀榮研究員領銜的芝麻與特色油料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與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芝麻高密度單倍型圖譜構建、主要農藝性狀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10月19日,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雜志在線發表了上述研究成果。 該研究得到973、國家自然科學
之前,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健康狀況與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及低下的教育水平息息相關。然而,健康與智商的聯系卻一直是有爭議的。對此,一個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 他們的研究表明,對我們的健康狀況產生影響的基因同時也對我們的認知能力產生影響。 為了給這種聯系找到證據,這個由愛丁堡大學的領導的研究團隊將目
英國《自然》雜志18日在線公開的一篇基因組學論文顯示,來自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東部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和現代人祖先的相遇與交融繁殖可能比原先認為的更早。已有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在47000年到65000年前在非洲之外就向現代人貢獻了遺傳物質。這項新研究還顯示,大約在10萬年前,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之
據安徽商報消息 如今,在合肥的酒桌上,千言萬語,可能不如一張基因檢測報告好使。據悉,基因檢測報告已經登上合肥的酒桌,成為避酒者的“護身符”。出具報告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稱:兩大基因編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酒量”。與此同時,與基因技術相關的產業正在我省興起。 基因檢測報告亮相合肥酒桌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能快速,方便有效靶向人類基因組任何基因的新方法,這種新工具建立在一種來自細菌的RNA引導酶的基礎上,即CRISPR-Cas RNA引導性核酸酶(RNA-guided nucleases,RGNs)。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7月25日Nature
在表在《PLOS Genetic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癥的家庭中,12個基因的突變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多發性硬化癥的發病。 "這些基因就像燈塔,照亮了多發性硬化的根源所在,"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助理教授、邁克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