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生科院成功舉辦第四屆研究生生命科學校際學術論壇
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更好地促進北京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術交流,5月9日,由首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學術委員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www.antpedia.com)獨家贊助的第四屆研究生“生命科學”校際學術論壇,在首師大教三樓116教室舉辦。來自北京近十所高校的20余位研究生嘉賓以及首師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百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第四屆研究生生命科學校際學術論壇現場 首師大生命科學學院 科研副院長 晏月明教授 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副院長晏月明教授致辭,鼓勵同學們在科研工作中要發揮積極主動和勇于創新的精神,要有意識地加強與兄弟院校的橫向交流,并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 本次活動邀請來自北京大學的孫文香、北京理工大學的李娟、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劉少偉、北京林業大學的雷楊、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柴阿麗及北京師范大學的田瑜分別作了題為“ERIS, an ER IFN stimulator......閱讀全文
首師大生科院成功舉辦第四屆研究生生命科學校際學術論壇
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更好地促進北京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術交流,5月9日,由首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學術委員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www.antpedia.com)獨家贊助的第四屆研究生“生命科學”校際學術論壇,在首師大教三樓116教室舉辦。來自北京近十所高校
“全國生命科學轉化研究博士后學術論壇”上海生科院舉行
9月14日,全國生命科學轉化研究博士后學術論壇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論壇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教授和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朱健康教授作大會報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國科學院上海
2012年“全國生命科學轉化研究博士后學術論壇”在上海舉行
9月14日,全國生命科學轉化研究博士后學術論壇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論壇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教授和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朱健康教授作大會報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國科學
考研被指故意壓分 首師大回應稱程序規范
2月19日開始,多名網友發帖稱,考研時專業課被首都師范大學壓分,并稱學校此舉是為了收取985、211的調劑生。對此,首師大官方回應稱,考試評卷嚴格按照教育部等規定執行,不存在故意壓分情況。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網帖稱考研時遭遇首都師范大學對專業課進行壓分,專業課成績比預估低了很多,肯定
首師大教授洪劍明的濕地研究:讓碧水天成
洪劍明的濕地研究始于2002年。那年2月,他結束了在美國林務局的合作項目回到首都師范大學。在去北京順義楊鎮同學家拜年時,他看到了同學口中的那片“坑”。將近3000畝的荒野帶給他強烈的震撼。得知這里將被建成高爾夫球場后,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并緊急起草了一份有關搶救性保護
青年學術論壇在京舉辦
近日,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青年創新促進會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青年學術論壇。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應邀在論壇上作題為《對創新的一些思考》的報告。 施爾畏以大量的國際知名專家和企業的創新研究與產品開發為例,高度概括了創新驅動科技發展的規律與態勢,深刻闡釋了創新的內涵與艱辛以及
“先使用后付費”疏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堵點
目前,北京市推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已有落地案例——首都師范大學的發明專利“階梯加熱紅外熱波技術測量厚度的方法”通過先使用后付費方式許可給海淀區中小微企業北京維泰凱信新技術有限公司使用,為中小微企業承接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的渠道不暢、許可費用高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
新疆生地所綠洲青年學術論壇召開
活動現場 8月18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召開。論壇通過如何做好科研、培養科研道德素養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等方面開展專業培訓和研討,以此激發青年人的活力,促進青年人才的培養,從而使青年科技人員逐漸從“創新2020”的后備軍變為主力軍,
“中國科技發展道路”高端學術論壇在京舉辦
近日,由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主辦的“中國科技發展道路”高端學術論壇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辦。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理事長、中科院副秘書長曹效業等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論壇上,李喜先、董光璧、袁江洋、張柏春、李新男、徐飛等專家學者相繼作了學術報告,與會者對學術報告進行了點評,并就中國科技
《管理學季刊》國際學術論壇舉辦
12月10日至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及《管理學季刊》期刊聯合主辦的“《管理學季刊》國際學術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論壇旨在從戰略、創新、創業、組織等理論視角對“數智驅動下的創新創業與戰略轉型”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吸引了來自全球一百多所大學、機構的四百多名師生參加。7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