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再次警告:東京不久將發生大地震
3月5日,東日本大地震主題照片展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舉行。圖為前往參觀的人們駐足觀看參展作品。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本東北地震海嘯一周年即將到來,科學家再次警告東京不久將發生大地震,死亡人數數以千計,財物損失難以估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稱,東京未來4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是50%。官方的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中心執行長平朝彥說:“我們必須為一定會發生的地震做好準備。” 東京地處4個地殼構造板塊的交界處。根據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中心的模擬實驗,如果東京灣北部在周一至周五夜晚發生7.3級地震,死亡人數將達6400人,16萬人受傷;47萬1000所房屋和建筑物損毀,而且多數毀于大火或填土地帶出現的液化狀態。 地震將立即制造大約9600萬公噸垃圾,比去年侵襲日本東北海岸的大海嘯所制造的垃圾還多。 受地震影響,數百萬人將無法回家,緊急避難所供不應求。100多萬個家庭將連續好幾天沒有水電和煤氣供應,電話也打不通......閱讀全文
專家:日本7.2級地震能量僅為汶川地震1/16
日本東北部發生7.2級地震,但災情卻遠比上月四川8級大地震輕微。有地震專家解釋,四川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要強大很多,是這次日本7.2級地震的16倍,兩處地形和建筑物結構也有所不同。同時,日本全球首個地震預報系統也對減低災情,發揮了重要效用。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盡管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及中國四川的兩場地
日本開展地震對土壤影響研究
日本“3·11”地震是有記錄以來震級最強的,因為它沖擊了世界上監測最多的地震帶之一,這次自然災害為科學家提供了重要的有關9級地震的稀有珍貴數據。在獲取這些新數據之后,表面巖石和土壤對強烈的沖擊的反應狀況,是首要研究的課題。 美國佐治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從多個測量站的數據分析發現,地震削
日本大地震擾動高層大氣
今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擾動了最高層的大氣 《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在線雜志發表文章稱,科學家們發現今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不僅震動了地殼,而且擾動了最高層的大氣。基于此研究,研究人員可能建立起一個新型系統,對毀滅性海嘯和地震作出早期預警。 今年3月,日本東北海岸的大地
《科學》雜志剖析日本大地震
地震為何防不勝防;預報為何聲東擊西?3月11日的大地震后,日本巖手縣的野田村被海嘯沖刷,成為廢墟。 盡管有密集的地震儀器、透徹的地震研究以及優良的防震措施,然而,3月11日下午1時46分發生在日本本州東北宮城縣東部海面的9級大地震,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重創了這個國家。地震引發海嘯,導
日本科研因地震遭受重創
科研設施損壞或被迫關閉;許多外國科研人員離日回國 據《自然》網站報道,日本這次9.0級大地震造成日本許多科研基礎設施和實驗樣品的損壞,給日本的科研帶來很大打擊。 受這次地震影響最嚴重的是日本東北大學,其所在城市仙臺靠近地震震中。該校共有7座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毀壞,教研活動幾乎完全中斷,各
日本地震警示類似地質結構地區大地震可能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3月15日刊登文章說,最近發生在日本的大地震說明原有的一些地震理論并不完全正確,警示了世界上其他類似地區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可能。 此次日本大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塊在日本海溝俯沖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歐亞板塊造成的。文章說,過去在地震成因上有一種理論認為
專家:吉林連發超5級地震與日本9級地震有關
11月23日6時4分、32分,在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分別發生5.8級、5.0 級地震,加上22日16時18分發生的5.3級地震,這是當地在15小時內三次出現5級以上地震,長春、松原、四平、哈爾濱等地震感明顯。地震導致部分房屋受損,部分住戶電力供應中斷,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吉
他山之石:地震高發國日本的“防震之道”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尤其不可抗的大地震,生命是脆弱的。人們在搶救災區被困群眾、淚別逝者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防震減災。作為經常發生地震的島國,日本在防震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7.8級地震。這是震后的北川縣城。
日本東北近海發生里氏7.3級地震
當地時間10日9時57分,日本東北地區以東的海底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日本東部地區均有震感。氣象廳向巖手、宮城、福島三縣的沿海地區發出了海嘯預警。巖手縣大船渡和福島縣的相馬分別觀測到了海嘯,但未大規模發生。1小時45分后海嘯警報解除。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報告。 日本氣象廳介紹,
日本專家稱青海玉樹地震能量堪比阪神大地震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有日本專家稱,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樹發生的地震屬于板塊內斷層橫移的直下型地震,地震的能量與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為同等程度。 日本筑波大學地震學副教授八木勇治分析說,引發地震的斷層長約50公里、寬約15公里,最大約偏移了1.8米。地震的破壞可能持續了18秒。八木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