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核電板塊逐漸走強,大有再起一波漲幅之勢。江蘇神通、佳電股份、蘭石重裝等都走出連續兩個漲停板,成為節后疲弱市場的一抹亮色。 核電板塊的突然走強,主要原因是技術取得了關鍵進展。周二,中國廣核集團通報表示,由其牽頭組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研發”科研項目日前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評審,這意味著我國企業已完全掌握適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組件的控制棒驅動系統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核反應堆“心臟”的自主化和國產化。資料顯示,控制棒驅動系統是核反應堆本體中唯一動作的部件,承擔著反應堆啟動、功率調節等控制和保護職責,是反應堆安全運行的“心臟”。此前中國在運和在建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均使用國外品牌技術,關鍵部件和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 中銀國際預計,國產核電技術將進入“十三五”期間的推廣熱潮,按“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閱讀全文
2月3日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布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作為由國有資本壟斷的行業,核電建設以中廣核和中核為龍頭。業內認為,上述重組屬于優勢互補,有望成為核電行業的第三極,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技術路線內斗阻礙中國核電“走出去” 一個月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率團造訪了沙特阿拉伯,就中沙雙方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能源戰略合作,在核能等領域合作“達成多項重要共識”。那時,中國核電產品似乎有望贏得沙特的青睞。 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隨國家能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全面提升核工業競爭優勢,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從核電在建工程來看,目前,我國核電在建機組有26臺,規模2800萬千瓦,這使我國成為世界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向有關媒體稱,中國很早就想在國
2月4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采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P1000技術、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緊隨其后的消息顯示,中國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并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應堆。 隨著我國核電項目重啟審批的日益明朗,核電“走出去”也逐漸引發行業內外關注。 “華龍一號”憑何出
在全世界范圍內,核電由于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優點,成為與火電、水電并稱的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 國際:大勢如潮難擋 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更好地保護環境,核能發電再次引起各國的興趣。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全球將興建90座
近日,“華龍一號”技術落地福清核電5、6號機組,這標志著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國產核電技術落地。諸多跡象表明,擱淺三年之久的核電審批項目年內重啟確定,而且部分核電項目已經啟動招標。這將撬動核電萬億元的市場,核電發電企業、設備和原材料供應商都將從中受益。 核電年內重啟成定局 作為我國高端
大亞灣核電站 國圖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我國核能發展再研究”咨詢課題,著眼于新的核電發展形勢下我國核能安全發展、規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矛盾,重點分析近期和長遠我國核能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干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
英國政府日前宣布:正式受理“華龍一號”的通用設計審查(GDA)申請。這是我國自主核電技術首次在海外接受評審,再加上GDA素有“全球最嚴核電審查”之稱,使得這一事件備受全球媒體和各新興市場國家的關注。 GDA到底嚴在哪?“華龍一號”通過GDA的可能性有多大,意義幾何?記者近日專訪了“華龍一號”G
核電年內重啟幾成定局。近日,國家能源局同意福建福清5、6 號機組工程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第三代國產核電技術獲認可。 分析師認為,核電發展的技術障礙解除,核電年內重啟基本確定。核電新項目年內獲批條件完全具備。 此外,這也將拉開我國核電快速發展的序幕,國內核電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萬億
12月5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在維也納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GRSR)。此舉將提高中國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的國際競爭力。在2014年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進展之后,中國核電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吹響了進軍世界的號角
我國自主發展核電的決策激發了裝備制造業的熱情。 許連義最近很忙。在《科學時報》記者采訪他的過程中,他不斷接到其他媒體要求采訪的電話。作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重大裝備司司長,核電工程升溫使他的媒體關注度驟然升高。 此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國務院出臺擴大內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
日本核電國內重啟路遙 國外出口艱難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已經過去了2年零4個月,而在附近港口的海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濃度還在不明原因地繼續上升,事故處理也至今沒有終結。而就在今年7月9日,曾在事故現場指揮救助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前任廠長吉田昌郎撒手人寰。 盡管東電的爛攤子還沒
國內核電巨頭們在備戰核電重啟的同時,還另有所圖。昨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中核集團(以下簡稱“中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近期均在解決核電關鍵技術上有所動作,且均有意要與海外伙伴牽手。在業界專家看來,“技術”仍是國內核電發展最大掣肘的現實,核電巨頭們的動作主要是為國內核電重
資料照片 “始皇嘗射大魚于榮成山,山在邑境內,故命名因之。”榮成,這個多年來靠海產捕撈、養殖在山東半島興盛的海濱小城,如今卻承擔著中國核電版圖中的“先鋒使命”。 冬日的石島灣海天一色藍,“世界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幾個大字異常醒目。凜冽的寒風中數臺塔吊沿海岸線一字排
日前,由于國家能源委會議釋放出核電松動的信息,相關媒體圍繞核電存廢、內陸核電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國研中心王亦楠老師的《內陸核電不適合我國國情》(附于文后)的文章觀點最為鮮明,引起了諸多共鳴和爭論。現針對王老師文中提出的幾點理由,稍談一點個人認識,以與商榷。 第一,關于核電安全技術
為實現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的減排目標,中國正進行著一場低碳革命,節能減排技術因其在此次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而備受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獲悉,目前中國約有70%的減排核心技術需要進口,實現低碳成本巨大。 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中國在低碳化的進程中必須要實現技術自主創新,
為實現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的減排目標,中國正進行著一場低碳革命,節能減排技術因其在此次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而備受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獲悉,目前中國約有70%的減排核心技術需要進口,實現低碳成本巨大。 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中國在低碳化的進程中必須要實現技術自主
今年以來,隨著能源結構調整不斷深入,有關核電重啟的消息不絕于耳。 日前,國家發改委擬定首批4個共計逾1000萬千瓦沿海核電項目的開工安排,其中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有望成為首個獲準啟動的新項目,其他為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廣東陸豐一期和遼寧大連紅沿河二期。 對此,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李曉光認為,
記者日前從國家核電獲悉,目前,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工程建設總體上進展順利,安全、質量、進度都處于全面受控狀態。在此過程中,我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自主創新,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第三代核電AP1000的五大核心關鍵技術,為推進中國核電產業技術水平的整體跨越,為實現我國第三代核電AP1000的
“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穩步實施,表明我國已經步入第三代核電建設的世界前列。”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告訴記者。 從“群雄逐鹿”到統一技術路線,國家核電勇挑重擔 在8月的浙江三門核電站一號機組建設現場,身穿橙色反光服、
經濟觀察報獨家獲悉,目前高層對重啟沿海核電的愿望強烈,遼寧紅沿河二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和廣東陸豐一期有望成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首批重啟的核電項目,其中紅沿河二期被認為獲批的可能性最大。 一位國家核安全局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待批的項目中,只有紅沿河二期采用的ACPR1000技術爭議
去年10月份以來,我國華北、東北、華南等地區先后被濃重的霧霾籠罩。而就在此前兩周,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再次明確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核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為防治大氣污染作出貢獻?中國核電是否已經具備了安全高效發展的能力?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
據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 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核電技術也是大國擴展技術競爭優勢,擴大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領域。我國核電技術成熟,國產化率高、造價低,且有豐富的營運經驗,這無疑為核電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礎。 已與多國簽署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推動高鐵、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出國門”。11 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題為《加快推動“華龍一號”走出去,早日實現核電“強國夢”》政協提案,引起業內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 核能作為一種清潔
記者11日從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得到證實,中國已經在幾天前與南非簽署了一份核電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有利于中國核企在未來分享總投資為5700億元人民幣的南非核電市場。 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南非能源部長佩特森一行在本月7日造訪了國家核電。后者表示,南非對中國建設核電計劃
隨著上兩個月與法國和英國在核能等能源領域合作有了新進展之后,中國最近也與沙特阿拉伯在這方面鞏固了戰略合作。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官網在12月16日發布的消息獲知,11月29日至12月1日,該局局長吳新雄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會見了沙特石油礦產部部長納伊米、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城主席雅瑪尼等,就中沙雙
隨著上兩個月與法國和英國在核能等能源領域合作有了新進展之后,中國最近也與沙特阿拉伯在這方面鞏固了戰略合作。 本報記者從國家能源局官網在12月16日發布的消息獲知,11月29日至12月1日,該局局長吳新雄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會見了沙特石油礦產部部長納伊米、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城主席雅瑪尼等,就中
今年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再次以全團名義提出盡早啟動內陸核電項目的建議,并提出發展核電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提案引發代表委員熱烈爭議。那么,內陸核電重啟是否已有時間表?內陸核電站的安全性是否已有保障? 甲方觀點 對于內陸核電建設,最大的障礙在于公眾對“內陸核電”的一些理解偏差。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