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1月中旬拍攝的自拍中,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正準備進入蓋爾火山口的夏普山。科學家們希望利用一種新的重力測量技術揭示這座山的歷史。 一組研究人員巧妙運用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非科學工程數據,測量了96英里寬的大風隕石坑中巖層的密度。 這項研究結果于2019年2月1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結果表明,這些巖層的多孔性超過了科學家們的猜測。 “我們能做的就是測量蓋爾隕石坑中物質的體積密度。”特拉維斯·加布里埃爾說,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索學院的研究生。他致力于計算月球車駛過的那些巖石和古老的湖床沉積物的顆粒密度。 “根據化學和礦物學儀器確定的巖石礦物豐度,我們估計每立方米的顆粒密度為2810千克。”他說,“然而,我們研究得出的體積密度要低得多——每立方米1680千克。”低得多的數字表明巖石密度較低,很可能是由于巖石更具多孔性。這意味著巖石的壓縮比科學家們想象的要小。 研究中使用的工程傳感器是加速度計和......閱讀全文
8月6日,好奇號火星車給自己舉辦了一個孤家寡人的生日會,依靠樣品分析儀上不同頻率的震動,它還唱了曲“祝我生日快樂”,寂寞冷艷之氣都快凝結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工程師們在遙遠的地球注視著它。 這是希望。好奇號集結了美國迄今能拿出的最先進技術,2012年8月6日它噗通一聲墜落火星,飛了8
這一年,我們發現了“上帝粒子”,探索了火星上的古溪流,研究了細菌的愈合能力,學會了開采更多的清潔能源,諸如此類的新發現注定使2012年成為科學發展的非凡一年。 1.希格斯粒子:世界的重力之源 花了數十年時間,砸下數十億美元,今年7月,位于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終于給了回報。物理學
人類離真正登陸火星還有多遠 ――訪“火星-500”試驗中方項目負責人陳善廣 陳善廣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我國載人航天領域航天醫學工程學科帶頭人。 2月14日,有中國志愿者王躍參加的人類首次全面模擬載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