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們發現了“上帝粒子”,探索了火星上的古溪流,研究了細菌的愈合能力,學會了開采更多的清潔能源,諸如此類的新發現注定使2012年成為科學發展的非凡一年。
1.希格斯粒子:世界的重力之源
花了數十年時間,砸下數十億美元,今年7月,位于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終于給了回報。物理學家們宣布,他們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粒子,宇宙中的原子就不復存在,因此毫無疑問也就沒有星星,沒有行星,也沒有人類。
希格斯粒子在物理學家的心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因為它有助于解釋令人費解的自然二分法:為什么有些粒子具有質量,而另一些則沒有?
在對歷時兩年800萬億次的碰撞數據進行分析后,物理學家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痕跡。自此,研究人員將把他們的注意力轉向超對稱理論,以試圖解釋目前在物理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標準模式的不盡完美之處。
2.機器人地質學家登陸火星
“好奇號”火星車在隔熱罩、降落傘及火箭動力平臺的幫助下,歷經8個月的時間于今年8月6日在火星表面輕輕著陸。
火星車裝備了當今最先進的地質學探測儀器。到目前為止,它已拍攝了巖層照片,分析了沉積物樣本,并發現了一個河床――這是截至目前為止火星上曾有水存在的最直接證據。
3.普查人體內部世界
我們的體內有一百萬億個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2012年,兩個大型項目的科學家們對人體的內部世界進行了迄今最全面的普查。
總部設在美國的“人類微生物組項目”利用基因組分析法,對200多名美國人的鼻子、牙齦、扁桃體、生殖道和內臟中的微生物進行了身份鑒別。同時,歐洲“人體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發現,每個人的身體可支持多種不同的微生物生態系統,而且人類微生物組因人而異,差別甚大。
4.地球正在走向極端
創紀錄的熱浪、旱災、水災和融冰,2012年,我們這個星球的氣候正在走向從未有過的極端化。這在全球范圍造成了代價昂貴和不安定的環境災害。
例如,由于海洋酸化,西北太平洋的商業孵化場中的牡蠣幼蟲死亡率達到了80%。在寒冷的海域,北冰洋上的海冰覆蓋面積在9月份縮減至132萬平方英里(1英里約為1.61公里),創下了歷史新低。
5.老爸爸產生新突變
雖然大量研究突出了通過大齡母親傳遞基因突變的風險,但今年的研究表明,對大齡父親來說也存在類似的風險。一項以患有自閉癥或精神分裂癥個體為對象的研究發現,他們收到的來自父親的新基因突變是來自母親的4倍。
2012年的多項研究表明,西方國家父親年齡的上升或導致了近年來自閉癥的增加。
6.私人航天時代開啟序幕
近十年來,業內相關人士一直在預示私人太空飛行即將到來,但直到2012年,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終于將這夢想變為現實。5月,SpaceX公司的龍飛船成為第一個與國際空間站實現對接的非政府飛行器。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美國航天局希望這些商業飛行能成功地將宇航員送上太空,許多商業飛行公司也正積極為私人太空旅游做好準備工作。
7.意念控制機器人初次登臺
在中風癱瘓14年后,今年58歲的凱蒂?哈欽森拿起了一杯咖啡,把它送到嘴邊,并喝了一口。這是她這輩子喝過的最好喝的咖啡。哈欽森通過意念控制機器手臂完成了這一壯舉。
該技術由美國布朗大學腦研所開發。研究人員在哈欽森大腦中植入的硅芯片,可對其神經元電信號進行高清晰度的觀察。他們要求凱蒂想像自己正在用其手臂執行一項基本任務,然后觀察其大腦是如何反應的。通過將她的運動與相應的神經信號進行匹配,研究人員能夠編寫計算機代碼,將她的想法翻譯成機器手臂的動作。
這種大腦植入技術未來或會給那些失去四肢控制力的患者帶來治愈希望。通過鑒別大腦功能與健康人有何不同及何處不同,該技術的應用范圍還可擴展到如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患者。
8.描繪黑暗宇宙
科學家們至今仍然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么,得益于2012年宇宙學取得的進展,他們至少對暗物質是如何工作的有了一些了解。
通過測量彎曲光線――無形暗物質存在的標志,研究人員匯編了迄今最大的一張暗物質圖。該圖的測量范圍橫跨10億光年,這聽起來非常巨大,但實際上只覆蓋了不到0.4%的宏偉天際。天體物理學家還發現一個伽瑪射線流正處于銀河的中央,他們懷疑其來自暗物質粒子,是兩個弱相互作用粒子相遇時釋放的信號。
9.社交時差反應
今年的部分研究強調了8小時睡眠和有規律作息的重要性。睡眠不足會阻礙身體分解糖的能力,以及你的大腦告訴你什么時候已飽了的能力。如果你在一周內睡眠不足,并嘗試在周末彌補回來,那么你得抑郁癥和肥胖癥的幾率就會升高。如果你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而且還失眠,那么你得高血壓的風險也會升高。研究人員還發現,睡眠障礙和阿爾茨海默氏癥、癌癥死亡率、高血糖(2型糖尿病前兆)之間存在關聯。為了健康,下決心在2013年睡夠覺吧!
10.天然氣繁榮改寫能源規則
今年,天然氣躍居美國電力生產的首位,對燃煤120年的統治地位造成了威脅,也推動美國的碳排放量降低到20年來的最低水平。
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煤的一半,但它的提取相對更難。水力壓裂法被懷疑會污染附近的蓄水層,并引發鉆探井附近的小型地震。從鉆井中泄漏的甲烷在某些情況下足以抵消天然氣所享有的環保美譽。
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蓋亞衛星觀測數據,來自該臺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首創了“時光動畫”新方法,并基于此揭示出當前銀河系的暗物質暈形狀為接近球......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專家學者齊聚,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盛大開幕!)。有來自各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界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以......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暗物質困擾了物理學家20多年。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LNGS)的DAMA/LIBRA實驗一直在記錄其探測器中每年的閃光波動,這似乎是暗物質的跡象。但沒有人能夠明確復制這些發現。但據《自然》報道,在......
“天鵝淚”單細胞折紙般的褶皺使其能夠實現極端變形。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普拉卡什實驗室科技日報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對于微生物世界的捕食者來說,要依靠極端變形能力,譬如將脖子伸展到體......
日前,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標準草案的公示(第二次)我委擬修訂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國家藥品標準,標準編號:《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近日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處理與利用團隊在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利用制備新型材料“生物質地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利用功能微生物資源和發酵技術成功制備新型生物基成膜助劑替代化學成膜添加劑,并......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在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氣源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發現深部熱成因烴源能為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提供氣體。相關成果發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質》(MarineandPetrole......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