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Science Immunology:狙擊腫瘤,PD-1與GITR抗體聯用竟有事半功倍之妙! 前言近年來,靶向PD-1/PD-L1抗體的效果無疑戲劇性地引導我們對癌癥治療總體方法和對宿主-腫瘤生物學理解的改變。由于癌癥治療過程中,T細胞會發生功能性障礙,大多數癌癥病人單獨接受PD-1或者PD-L1抗體治療后,并不能表現出持久的抗腫瘤反應。因此進行抗體聯用策略和治療無疑成為了靶向可替代的免疫調節途徑,進而瞄準定位對單獨使用PD-1或PD-L1抗體治療無效的腫瘤。2018年11月,也就是本月初,在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中刊登的一篇為Combination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ing PD-1and GITR can rescue CD8+ T cell dysfunction and maintain memory phenotype文章中,表明聯合使用抗PD......閱讀全文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素有“生物導彈”之稱的腫瘤靶向治療,核心目的在于精確狙擊癌細胞,同時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而能把藥物精準遞送到癌細胞的載體,就像“導彈”的制導系統和動力裝置。人類對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對生物體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藥物載體,有著永無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在總結近十年工作
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真核生物體,除了外界環境會影響造成DNA損傷外,在DNA本身的復制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錯配。盡管這種出錯的幾率十分微小,但是生命這臺精密的機器不允許任何差錯。因為就算是一個堿基的錯配也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疾病。為了確保遺傳物質的完整和穩定,細胞具備了多種防止基因突變的系統,其中包括切
精準醫學的第一個推動者,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企業家,而是政治家 – 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同學!所以多少感覺它不夠“精準”還帶著一點政治味道。所謂精準醫學大概指的是精準診斷、精準藥物、以及精準治療方案,其實質跟“個性化醫學”的概念應該是大同小異。今天的醫生看病就是一面看病人,一面看實驗室檢測的結果,然
時光撥回2009年。2009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獎當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給了端粒及端粒酶的發現者們。這項研究當時獲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研究結果有助于人們理解衰老過程遺傳信息發生變化的機制。在9年后,誰會想到這一發現竟然成為人們狙擊腫瘤細胞“神器”!此“神器”一旦應用于臨床將大大提高腫瘤患者的
在奧地利科學基金的資助下,來自格拉茲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母乳中的一種抗微生物肽類(host defence peptide)進行修飾和加固,以便其能夠特異性地對癌細胞進行檢測,隨后這種活性肽類還能夠誘導細胞死亡,目前研究者計劃將這種新型的癌癥療法用于一些難以治療的癌癥上。 如果能夠被早
大閘蟹是不是陽澄湖的?鱈魚來自于太平洋還是大西洋?以前需要專業人士判斷的事情,現在可以交給高科技解決。生命萬物都由基因構成,找到它們獨一無二的基因密碼,就能驗明“身份”。 如今,廣州易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基因檢測的世界里遨游,擦亮一雙“火眼金睛”。團隊獨創了領先的碎片化
2018年新一輪的國家行政機構大部制改革,無疑是影響醫藥領域未來最大的變量。此輪改革中,如果說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醫保局”)是“橫空出世”,劈開了國家醫保作為主動支付方的新紀元,那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衛健委”)的誕生則可謂“四兩撥千斤”,“健”一字所代表的“健康”無疑統攝全局一
5月13日,第13屆國際治療超聲大會在上海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陳亞珠團隊研發的新一代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HIFU)技術,受到來自世界各地專家的廣泛關注。 “就像裝了狙擊瞄準鏡的神槍手,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能從體外專瞄癌細胞,又避免傷及‘無辜’細胞。”陳亞珠表示
隨著各國對新冠病毒檢測能力的提高,確診人數有井噴態勢。今晚,全球累計確診罹患新冠病毒肺炎人數已突破50萬。 全球科學界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藥物研發和疫苗研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目前全球有42種候選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前的評估,有2種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實驗,已經是史上最快速度。 雖然疫苗被認為是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