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9人;異議期15日
根據《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11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予以公布。
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有違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或其他學術不端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在15日內(8月5日—8月19日)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書面異議。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名稱 | 國別或地區 | ||||||||
1 | 彭雙階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非線性泛函分析 | 華中師范大學 | 中國 | ||||||||
2 | 麻希南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非線性橢圓偏微分方程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
3 | 吳 臻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隨機最優控制和正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 | 山東大學 | 中國 | ||||||||
4 | 曹永羅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動力系統 | 蘇州大學 | 中國 | ||||||||
5 | 戴彧虹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與理論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
6 | 崔貴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復動力系統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
7 | 林華珍 | 女 | 博士 | 教 授 | 非參數統計的理論及應用 | 西南財經大學 | 中國 | ||||||||
8 | 倪明玖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磁約束核聚變環境下液態金屬磁流體力學效應的研究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中國 | ||||||||
9 | 龔興龍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實驗固體力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
10 | 彭志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復雜機電系統非線性動力學頻域辨識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
11 | 陳 文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復雜介質分數階導數力學模型的數值模擬方法和理論 | 河海大學 | 中國 | ||||||||
12 | 陳少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微尺度塑性與表面/界面力學 |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 中國 | ||||||||
13 | 趙長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人造天體動力學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中國 | ||||||||
14 | 張 枚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基于磁螺度積累的太陽日冕物質拋射模型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中國 | ||||||||
15 | 徐海光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星系和星系團的X射線研究、宇宙低頻射電輻射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
16 | 朱詩亮 | 男 | 博士 | 教 授 | 超冷原子和量子信息研究 | 華南師范大學 | 中國 | ||||||||
17 | 李風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深海與過渡海區聲場相干特性及其應用研究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中國 | ||||||||
18 | 戴 希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強關聯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的發展和應用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19 | 劉運全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飛秒激光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物理研究 | 北京大學 | 中國 | ||||||||
20 | 帥建偉 | 男 | 博士 | 教 授 | 計算生物物理 | 廈門大學 | 中國 | ||||||||
21 | 張天才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冷原子與腔量子電動力學 | 山西大學 | 中國 | ||||||||
22 | 沈百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強場激光等離子體物理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中國 | ||||||||
23 | 王 群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重離子碰撞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理論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
24 | 蘇光輝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先進核能系統熱工、物理及其耦合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
25 | 馮 波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場的一般理論和超弦理論 | 浙江大學 | 中國 | ||||||||
26 | 李海波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粒子物理實驗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27 | 王泉明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簇合物的設計、結構與性能 | 廈門大學 | 中國 | ||||||||
28 | 李 彥 | 女 | 博士 | 教 授 | 無機化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
29 | 易 濤 | 女 | 博士 | 教 授 | 超分子功能材料 | 復旦大學 | 中國 | ||||||||
30 | 孫曉明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無機化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 | ||||||||
31 | 陳應春 | 男 | 博士 | 教 授 | 不對稱催化合成 | 四川大學 | 中國 | ||||||||
32 | 胡文浩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多組分反應 | 華東師范大學 | 中國 | ||||||||
33 | 江 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超分子有機化學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
34 | 劉元紅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前過渡金屬參與的反應方法學及選擇性調控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
35 | 周永貴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不對稱催化氫化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36 | 厙學功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全合成 | 蘭州大學 | 中國 | ||||||||
37 | 趙永生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低維有機光子學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
38 | 劉志敏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納米催化材料可控合成的新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
39 | 周 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物理化學 |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40 | 高毅勤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理論化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
41 | 莊 林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電化學催化 | 武漢大學 | 中國 | ||||||||
42 | 侯中懷 | 男 | 博士 | 教 授 | 介觀化學體系非平衡統計問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
43 | 魏志祥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光電功能聚合物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中國 | ||||||||
44 | 黃飛鶴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基于主客體分子識別構筑超分子聚合物 | 浙江大學 | 中國 | ||||||||
45 | 黃 飛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新型聚合物光電材料及器件 | 華南理工大學 | 中國 | ||||||||
46 | 陳 紅 | 女 | 博士 | 教 授 | 生物醫用高分子 | 蘇州大學 | 中國 | ||||||||
47 | 逯樂慧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基于譜學技術的納米傳感體系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
48 | 汪海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分析化學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
49 | 楊黃浩 | 男 | 博士 | 教 授 | 仿生分子識別體系與生物傳感研究 | 福州大學 | 中國 | ||||||||
50 | 龍億濤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電分析化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 | ||||||||
51 | 張四純 | 男 | 博士 | 高級工程師 | 陣列與成像分析新方法研究 | 清華大學 | 中國 | ||||||||
52 | 姜忠義 | 男 | 博士 | 教 授 | 仿生與生物啟發下的膜和膜過程 | 天津大學 | 中國 | ||||||||
53 | 賀高紅 | 女 | 博士 | 教 授 | 有機非多孔膜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
54 | 邢衛紅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材料化學工程 | 南京工業大學 | 中國 | ||||||||
55 | 羅英武 | 男 | 博士 | 教 授 | 聚合反應工程 | 浙江大學 | 中國 | ||||||||
56 | 胡 春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水污染控制化學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
57 | 林 璋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化學 |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中國 | ||||||||
58 | 尹佟明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林木遺傳育種學 | 南京林業大學 | 中國 | ||||||||
59 | 顏 寧 | 女 | 博士 | 教 授 | 結構生物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
60 | 俞 立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細胞生物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
61 | 李 武 | 男 | 博士 | 教 授 | 視覺認知與學習的腦機制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 | ||||||||
62 | 韋革宏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微生物多樣性及生態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中國 | ||||||||
63 | 單衛星 | 男 | 博士 | 教 授 | 作物卵菌病害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中國 | ||||||||
64 | 張令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蛋白質泛素化修飾與功能調控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 中國 | ||||||||
65 | 王常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組織工程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 中國 | ||||||||
66 | 周奕華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農學-稻類作物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中國 | ||||||||
67 | 黃善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植物細胞骨架結構與功能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國 | ||||||||
68 | 孔宏智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植物進化與發育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國 | ||||||||
69 | 金勇豐 | 男 | 博士 | 教 授 | RNA可變剪接和編輯研究 | 浙江大學 | 中國 | ||||||||
70 | 周天華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細胞生物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 | ||||||||
71 | 李 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協同調控昆蟲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
72 | 于 翔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細胞神經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
73 | 陳 衛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食品微生物功能發掘與利用的基礎研究 | 江南大學 | 中國 | ||||||||
74 | 張立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微生物活性物質抗耐藥真菌的機制研究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中國 | ||||||||
75 | 劉雅紅 | 女 | 博士 | 教 授 | 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 華南農業大學 | 中國 | ||||||||
76 | 楊 潔 | 女 | 博士 | 教 授 | IL-4/STAT6信號傳導通路調控機制 | 天津醫科大學 | 中國 | ||||||||
77 | 任東濤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植物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
78 | 姜道宏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真菌病毒與生物防治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 | ||||||||
79 | 郭文武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柑橘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 | ||||||||
80 | 蔣太交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發展計算與系統生物學方法研究流感傳播傳染規律及其分子機理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81 | 王華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桿狀病毒膜融合蛋白介導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 中國 | ||||||||
82 | 張長生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微生物生理與生物化學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
83 | 李付廣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棉花高頻再生性狀的遺傳與應用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中國 | ||||||||
84 | 陳新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水產生物免疫學 |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
85 | 王桂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物理海洋學:南海海盆尺度環流-中尺度渦相互作用研究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
86 | 周天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海氣相互作用和季風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87 | 劉衛東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區域發展研究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中國 | ||||||||
88 | 艾印雙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地震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89 | 吳海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第四紀地質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90 | 蔡春芳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含油氣盆地硫參與的有機-無機相互作用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
91 | 劉勇勝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碳酸鹽熔體一橄欖巖作用及其對華北克拉通破壞的貢獻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 | ||||||||
92 | 趙子福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化學地球動力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
93 | 張福成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古鳥類學 |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中國 | ||||||||
94 | 趙 艷 | 女 | 博士 | 教 授 | 古生態與古氣候學 | 蘭州大學 | 中國 | ||||||||
95 | 宋長春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濕地碳、氮循環與全球變化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中國 | ||||||||
96 | 邱楠生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 | ||||||||
97 | 趙文智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綠洲生態水文學 |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
98 | 秦 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空間高能粒子的傳播過程研究 |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 中國 | ||||||||
99 | 陳 敏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同位素海洋化學研究 | 廈門大學 | 中國 | ||||||||
100 | 張 干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
101 | 邵 敏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大氣化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
102 | 樸世龍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 | 北京大學 | 中國 | ||||||||
103 | 徐柏青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青藏高原雪冰-大氣化學與環境變化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國 | ||||||||
104 | 周東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土壤污染與修復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國 | ||||||||
105 | 侯仰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磁性功能材料 | 北京大學 | 中國 | ||||||||
106 | 李先庭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降低需求的營造方法與節能高效的冷熱設備系統 | 清華大學 | 中國 | ||||||||
107 | 丁希侖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機構學與機器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中國 | ||||||||
108 | 唐洪武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水沙運動過程及模擬 | 河海大學 | 中國 | ||||||||
109 | 崔保山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生態水利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 | ||||||||
110 | 張勤遠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光子玻璃基礎研究 | 華南理工大學 | 中國 | ||||||||
111 | 黃富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新型光電材料與薄膜太陽電池研究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中國 | ||||||||
112 | 王 峰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多元多尺度氧還原電催化材料的結構調控與功能化 | 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 | ||||||||
113 | 于中振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高分子復合材料 | 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 | ||||||||
114 | 葉繼紅 | 女 | 博士 | 教 授 | 大跨空間結構抗震、抗風研究 | 東南大學 | 中國 | ||||||||
115 | 劉天西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 | 復旦大學 | 中國 | ||||||||
116 | 汪華林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廢水旋流分離過程中微粒排列與分離強化原理研究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 | ||||||||
117 | 周華民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塑性加工工藝、模具與裝備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
118 | 郭照立 | 男 | 博士 | 教 授 | 多相流體動力學多場耦合和尺度關聯的介觀理論和模型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
119 | 劉 峰 | 男 | 博士 | 教 授 | 液態金屬的非平衡凝固及其相關固態轉變 | 西北工業大學 | 中國 | ||||||||
120 | 高 翔 | 男 | 博士 | 教 授 | 燃煤污染物控制 | 浙江大學 | 中國 | ||||||||
121 | 胡文彬 | 男 | 博士 | 教 授 | 金屬粉體的濕法冶金制備及其形態結構控制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
122 | 堯命發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內燃機燃燒學 | 天
其他網友還關注過相關文章
2020年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名單公布共5個學部2020年度信息科學部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結果公示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實施方案(試行)》的有關規定,現將信息科學部2020年度原創探索計劃項目相關信息予以公示:1、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 定了!第68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看看都有誰日前,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正式公布了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資助獲資助人員名單的通知,共有3764位人獲得資助(軍隊系統資助人員未公開名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是專門用于資助在站博士后科學研...... 杰青基金20周年:培育青年才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2002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 李克強同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代表座談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京聽取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20周年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匯報,并同歷年“杰青”基金獲得者代表座談交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是為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 杰青基金20年:青年科學家的“雪中炭”在科學界,青年科學家是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大多處在科研的黃金期和創新的高峰期。然而,年紀輕、資歷淺,申請項目難、經費少等問題往往阻礙著這些年輕人前進的步伐。由此,20年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應運而生...... 追溯“杰青情緣”:那些年,我們是杰青對于許多科研工作者來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杰青基金帶來的不僅是科研資金,更是一個研究興趣得以延續的平臺。這個平臺使他們獲得了開拓學術領域的機遇以及完善科研版圖的條件。1996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 2011年國家杰青基金建議資助名單公布共199人;異議期15日根據《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11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予以公布。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有違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 2011年國家杰青基金建議資助名單公布共199人;異議期15日根據《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11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予以公布。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有違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 第48批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名單公示一等獎99人,二等獎1430人,公示期截至12月13日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12月6日在其官網公示了第48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獲得者名單(軍隊系統資助名單略,見附件)。公示期為公告之日起7天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