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會議上,國家獎勵辦負責人介紹了2016年國家科技獎推薦與評審的一系列新措施,在推薦書結構和填寫內容、推薦渠道、公示制度、評審環節等方面都進行了諸多調整。具體變化如下:
變化之一:修改調整了推薦書結構,制定了新的填寫要求
調整推薦書結構,將“推薦單位(人)意見”調整到第二部分,刪除“第三方評價、曾獲科技獎勵情況”,增加客觀評價內容;完善推薦書填寫要求,對主要完成人情況表、主要完成單位情況表、成果經濟效益、主要知識產權證明、應用證明、完成人合作關系、附件數量等內容進行細化和調整。
變化之二:增加學術團體推薦自然科學獎的渠道
擬擇優遴選個別專業學會,試點推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對獎勵品牌知名度高、獎勵工作特別突出的社會力量設獎單位,進行動態調整,擇優下達推薦指標。
變化之三:出臺了細致規范的公示制度
制定推薦公示辦法,明確公示內容、時間和范圍;增加最高科技獎公示評議程序;對最高科技獎候選人進行推薦前公示;增加學術咨詢環節。
變化之四:推薦單位也參與答辯
改變會議答辯方式,答辯由推薦單位與項目完成人共同參加。
變化之五:實行評審公眾旁聽制度
評審期間,主動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推薦單位、科技專家和社會公眾等代表,到評審現場旁聽,并進行交流座談。
自中國農學會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獎推薦資格以來,作為農口唯一具有國家科技獎成果推薦資格的學會,每年可直接向國家獎勵辦推薦報獎成果。迄今為止,中國農學會直接推薦或間接推薦的成果中,有11項獲得國家科技獎。為保證推薦質量和獲獎概率,中國農學會專門建立了國家獎申報評審專家團隊,為國家獎申報推薦提供技術咨詢,并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程序、評價標準,選擇參加過國家獎評審或獲得過國家獎的專家,對成果進行水平評價,提供國家獎評審認可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報告》,同時對其申報材料及答辯PPT按照國家獎的申報要求、評審標準,從嚴挑毛病、找硬傷,提建議、打補丁,梳理成果創新點,凝練成果申報書,修改答辯PPT。中國農學會成果評價工作為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順利獲得國家科技獎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2014年中國農學會對申報國家獎的農業成果進行評價后,73%的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015年獲國家獎的農業項目中,50%經過了中國農學會評價。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250個項目脫穎而出。上市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和“動力源”,自然是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重要參與者。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現將初評通過的59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https:/......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隨之揭曉。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俗......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準并報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授予顧誦......
今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
記者昨天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3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3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135項。......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由貴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牽頭完成的“防治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綠色新農藥新制劑的研制及應用”項目及由甕福集團有限責......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是怎么選出來的?800萬獎金需要繳稅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為何不在當年而是次年召開……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召開在即,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科技日報記者邀請國家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