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中國漁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漁業科技傳播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辦。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宋南平在致辭中指出,論壇旨在為從事新聞工作的編輯記者和漁業領域的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主要內容有三部分:一是交流如何做好科技新聞宣傳和傳播;二是解讀“一帶一路”這一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愿景;三是解讀國家漁業發展規劃,增加媒體記者的漁業專業知識。
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翟惠生首先作了題為《如何做好科技傳播》的報告。他表示,論壇的舉辦是內容與渠道的一次融合。 科技記者要“通俗而不追俗”,認真做好內容。他認為,科技記者要緊盯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深耕細作”從養殖捕撈到餐桌各環節的漁業新聞報道。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報社長兼總編輯陳鵬作了《媒體融合和科學傳播》的報告。他認為,媒體融合是一個新難題,科學傳播是一個老難題,當媒體融合遇上科學傳播是難上加難,但大家應該迎難而上。在人人都是總編輯、跨界表達成為主流、手段更強勢、內容被弱化的情況下,做好科學傳播歸根到底還是要從內容上作好規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作了《如何理解“一帶一路”愿景》的報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利峰作了《解讀十三五漁業科技發展規劃》的報告;武漢合緣綠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鄧書東講解了蝦稻共生的原理及應用。
近日,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在中科院上海分院舉行新時代科學傳播創新發展座談會。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客座研究員卞毓麟,上海市科委一級巡視員季曉燁和上海科技館......
最近一段時間,與科學傳播相關的活動和會議成為朋友圈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主力,好不熱鬧。筆者也有幸參與了其中幾場,體會最深的是,國內的科學傳播實踐有著非常豐富且多元的形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富礦。從2019年......
在互聯網時代,不會幽默,沒有情感,沒有故事的文字,就只剩下無聊,科學傳播也是如此。兩天前,一篇題為《震驚朋友圈的集體自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文章迅速走紅。這篇文章飽含深情地向讀者講述了幾個動物......
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牽頭聯合同濟大學、滬杏科技圖書館等部門和機構,從2016年起在中國大陸范圍內開展“科學傳播發展指數”研究工作,28日率先發布中國首份“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
6月17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中國漁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漁業科技傳播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辦。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宋南平在致辭中指出,論壇旨在為從事新聞工作的編輯記者和漁業領域的工作者搭建交流平......
6月17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中國漁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漁業科技傳播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辦。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宋南平在致辭中指出,論壇旨在為從事新聞工作的編輯記者和漁業領域的工作者搭建交流平......
6月17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中國漁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漁業科技傳播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辦。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宋南平在致辭中指出,論壇旨在為從事新聞工作的編輯記者和漁業領域的工作者搭建交流平......
12月30日,中國科協公布2015“十大科學傳播事件”。經過專家初選,網絡投票和專家終評,最終評選出“十大科學傳播事件”。以下為最后入選的10起科學傳播事件名單。(按事件發生時間排序)1.“陽光動力2......
12月12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2013年度科學傳播工作培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培訓研討會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采集與有效傳播”為主題,著力增強院屬單位領導對科學傳播工作新理念、新舉措的理解,著力......
近日,由北京市科協和北京市科委主辦,北京科普發展中心、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協辦的“第11屆北京科學傳播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13年北京科學嘉年華國際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科普——社會共同的責任”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