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5-17日舉行的第十四屆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上,發布了2018版《中國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進一步規范我國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手術及綜合治療。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結直腸癌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及號召力,本次會議同時舉行了國際首部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治指南定稿會,以期給每一位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制定更加規范化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
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表示,本指南以國內版本為基礎,由中山醫院結直腸癌中心牽頭,在歐、美、日、韓等國際頂尖的結直腸腫瘤領域專家共同參與討論下,結合國外醫療領域的具體國情進行制定。
近年來,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已躍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轉移性腸癌患者如果無法手術該怎么辦?這是困擾國內外專家的難點問題之一。
記者了解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MDT團隊至今已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完成了3400人次的診治,使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幅改善。受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項目資助,2008年起中山醫院結直腸團隊在國內牽頭撰寫了《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以指導我國結直腸癌肝轉移的診斷和治療,近10年更新四次,期間提出了多項治療新模式和新方法,成為行業標桿。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介紹說,在指南的四次修訂過程中,中山的專家先后提出了擴大肝切除適應癥;推廣MDT模型;提出轉化治療策略和倡導局部綜合治療等,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肯定。
據悉,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癌中心等舉辦的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自2005年開始至今已成功舉辦13屆,并吸引了大量歐美、日韓、港澳等地的相關領域頂級專家及超過8000名國內外學者到會交流。本次會議圍繞結直腸癌診治的最新理念和技術進行展開,探討內容覆蓋結直腸癌分子分型和精準診療、晚期結直腸癌的化療、靶向、免疫等綜合治療。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外科為一例已行急診結腸造口手術的大腸癌患者施行了“借道NOSES”微創新手術,患者術后順利康復出院。一個月前,77歲的李先生因大腸癌導致急性腸梗阻在當地醫院做了急診結腸造口手......
結直腸癌是一種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是公眾普遍認為的老年疾病,但近些年,腸癌呈現顯著年輕化趨勢。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馬延磊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發病年齡小于50歲的青年腸癌(早發性腸......
“感謝你們為我做的一切!”近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外科病房里,即將出院的53歲英國患者Nicole(化名)激動地向醫護人員告別。身高164cm體重卻足有117kg(BMI43,正常值范圍18.5......
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者和格拉斯哥的Beasson癌癥研究所發現了突變的細胞如何促進他們形成癌癥的機會。通常情況下,有害細胞的積累是通過腸腺(稱為隱窩)中多種干細胞之間的積極競爭來阻止的。“腸干細胞的功能......
3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腸道菌與發育和健康中心肖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GutepithelialTSC1/......
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近日英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會議上公布的一項新研究稱,一種特定腸道細菌或許是腸癌腫瘤生成并惡化的重要誘因。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凱特琳·韋德博士團隊分析了3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3890人......
近日,發表在Gut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但患直腸癌的風險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用藥的類型和類別。這些發現表明了一種風險模式,可能與腸道中不同位置微生物活性的差異相關,并......
最近,根據來自GeorgeWashington大學研究者們在《Gastroenter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患有結腸癌的患者體內的一種蛋白突變體阻斷了調節細胞增殖和擴張的信號通路,從而增加......
根據傳統的癌癥分期方法,癌癥可以籠統地被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這個分類方法不僅很好地概括了癌癥的特點,還通俗易懂地向大眾傳遞了癌癥的嚴重程度。然而近日發表在NatureGenetics上的研究對上述分......
根據傳統的癌癥分期方法,癌癥可以籠統地被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這個分類方法不僅很好地概括了癌癥的特點,還通俗易懂地向大眾傳遞了癌癥的嚴重程度。然而近日發表于NatureGenetics的研究對上述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