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科技部、中國科協、湖北省政府主辦的2021年氣象科技活動周武漢主場活動與全國科技活動周同步啟動。除了在主會場武漢科學技術館的主題展覽外,全國范圍內還開展了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等科研業務平臺開放、氣象科普進社區等系列科普活動。
2021年氣象科技活動周以“科技強國 氣象萬千”為主題。在武漢科學技術館的展覽上,我國第一代全球大氣和陸面再分析產品、我國自主研發且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數值天氣預報系統GRAPES、智能網格預報服務平臺等一大批氣象科技成果在展區亮相。
中國氣象局局長莊國泰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我國氣象監測、預報、服務和科研體系正日趨完善。目前我國已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綜合氣象觀測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氣象預報能力穩步提升,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臺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縮小到70公里,客觀化汛期降水預測準確率突破80分。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介紹,近年來,我國氣象部門以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氣象科技知識為普及重點,不斷擴大氣象科學知識的科普覆蓋面。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由2016年的216家上升到2020年的405家,已建成1000多個校園氣象站、1200多所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示范學校。
在科技部、中國科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氣象科技活動周活動自2017年5月舉辦首屆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前三屆氣象科技活動周在全國各地共計開展科普活動1957項,在1732個社區、2249個鄉鎮和2197所學校開展氣象科普宣傳,開放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科普基地1493個,組織科學報告會977場,為農牧民提供科技服務7421次,參與公眾逾500萬人次,提升了公眾對氣象科技與服務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2023年9月14日,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立山主持會議。此次會議上審議了人事任免事項,以下為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名單。......
24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發布聲明稱,該局所屬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境外組織的網絡攻擊。這是繼2022年6月份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后又一具體案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組成的專家......
中國科協科普部關于組織實施2023年度推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第一批項目申報評審的通知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科普部(科普工作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科普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科普部,各有......
5月30日恰逢仲夏之始,在這萬物并秀的時節,迎來了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日上午,以“點亮精神火炬”為主題,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大會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隆重舉行。中國科協主......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3年5月22日-24日,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分會、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武漢大學承辦的2023年全國糖生物學會議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5月25日,記者從中國科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中國科協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指南》共設置有四類、55項國際科技會議議題,涵蓋了前沿交叉科技、雙碳科技......
5月17日,《重要學術會議指南(2023)》(以下簡稱《指南(2023)》)中文版與英文版(TopAcademicConferences 2023)正式上線發布,1060場會議成為本年度授權......
關于延長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承擔單位申報期限的通知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2023年3月31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印發《關于開展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
4月2日第四屆湖北省色譜質譜學術會議在中國地質大學未來城校區成功舉辦。本屆會議由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質譜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旨在為更好的探討色譜......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李思輝見習記者孟凌霄近日,武漢大學一名剛入職一年的年輕教授,在《自然》發文破解了一個困擾科學家170多年的化學難題。他就是陳才友,是該論文通訊作者之外的唯一作者。落“櫻”繽紛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