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成都分院供圖
探索宇宙、親近自然。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以下稱成都分院)在四川天府新區成功舉辦了“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成都)走進天府中學”活動,吸引了天府中學一大批師生參加。
據悉,此次活動由成都分院及系統單位、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四川天府新區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四川天府新區科技創新和人才服務局主辦,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天府中學承辦,以及由中國航天科普營等單位協辦。
啟動儀式上,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普營榮譽營長歐陽自遠通過視頻為青少年們送上祝福,多位資深科普工作者和一線科研人員為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的科普報告。
院士送寄語
鼓勵青少年將“小我”融入祖國發展的“大我”
科學是什么?“科學是夜空上閃過的一顆流星”,“科學是用科技開闊我們的事業,造福人類”......11日下午2時,一則趣味短視頻“‘00’后眼中的浪漫科學”開啟了科學節的序幕。除了有天府中學同學們關于科學和未來的暢想,來自成都分院系統各單位的科技工作者們也在視頻中為青少年朋友們送上鼓勵。
不僅如此,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普營榮譽營長歐陽自遠通過短視頻為同學們送來寄語。視頻中,滿頭白發的老人擲地有聲,飽含殷殷期盼。他鼓勵廣大青少年朋友們能夠自覺地將個人命運跟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擔當時代重任,不斷提升自我,志存高遠,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發展的“大我”。
致辭環節中,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教育衛健工委副書記楊遠東分享了參觀綿陽兩彈城后的感觸,被老一代科學家的精神所深深打動。他希望天府中學的學子以及廣大青少年們,能夠從小關注科學發展動態和科技革命帶來的推動作用,保持對未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
成都分院系統單位黨委副書記劉剛君表示,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動科普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成都分院認真踐行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使命擔當,整合院內科普資源,發揮建制化優勢,以特色品牌活動為載體豐富科學活動內涵,以宣傳科普產品為抓手展示科普高端資源,全力打造具有中科院特色的科普文化。
近年來,成都分院全面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和“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推出了包括“科學節”在內的品牌活動;與地方相關單位聯合舉辦了多項科創比賽,收獲了廣泛贊譽。
上述科普活動開展期間,涌現出不少優秀的科普作品。11日活動現場,多部被“科學大院”和“中國科普博覽”兩大科普平臺錄用并發布的作品被授予了優秀科普作品獎。
同時,為更好地打造成都分院高端科普品牌,當天,成都分院科普志愿服務團正式揭牌成立。服務團將有效整合兩院院士、科研骨干、研究生、老科協等科普人才資源,逐步建設具有中科院特色的老中青三代科普隊伍,并面向中小學、政府、社區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科普“趣”開講
同學們在實驗和互動中感受科學魅力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穩扎穩打,目前已圓滿收官。中國乃至人類對于深空的探測并不止于此,太陽、火星..... 我們望向了更廣闊的星辰大海。科學節啟動儀式后,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帶來了“下一站,火星”主題科普報告。
報告中,劉勇總結了人類對火星探索的歷史,也梳理了關于火星的種種猜想、爭議和焦點問題。火星到底有沒有水,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跡......劉勇基于目前學界的發現,和在場同學們再次探討未來的眾多可能性。他表示,如今,登月的愿望已實現,火星就是人類探訪宇宙之路中的“下一站”。而劉勇設想的“下一站”,更是人類對于星際生活的暢想:未來某一天,自己坐在星際飛船里,突然乘務員報出站名:“下一站,火星。”
此外,多位科普工作者也為天府中學的師生們帶來了不同主題的科普報告。
他們從常見的事例和問題切入,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周遭。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科普志愿者圍繞當下極具熱度和話題性的新能源汽車,對其“心臟”鋰離子電池作了深入的介紹;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歐陽朝軍通過一個個實際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解析成災原因,讓同學們樹立更好地防范意識。
他們設置趣味環節,為同學們增加更多的互動體驗。中國科學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普工作者將大紅色的電子票箱搬到了現場,模擬了一場小型選舉現場,讓同學們加深了對新型電子系統的了解;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科普工作者帶來了激光聲音示波器,邀請同學們進行實驗演示并觀察,切實了解“聲音是由聲源振動產生”的道理。
他們深入淺出,用生動、貼切的語言解釋深奧的科學道理。為什么種子要送到太空進行育種?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科普工作者毛萍解釋,就好像同學們必須要離開父母的庇佑,獨自去上學,在新的環境里去適應和成長,才能培養鍛煉出獨立性和創造力。“空間環境中,脫離了地球引力,受到高能粒子輻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多因素協同作用下,容易出現一些在地面環境中難以產生的遺傳變異,加速基因突變,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產生更多的變異,然后再帶回地球進行下一步培育和篩選。”
報告結尾時,毛萍邀請現場同學朗誦了日前在國外社交平臺上,意大利航天員克里斯托福雷蒂分享的《蘭亭集序》選段。“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放眼世界,放飛胸懷,體驗宇宙萬物帶來的無盡歡愉。”當她看到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時,深覺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肩上的愈加沉重的擔子。“我們得還要深入地進行科學探究,并將更多的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分享傳授給青少年們。”
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將于3月4日至5日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舉辦“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武漢專場”活動。活動以“嗨,科學!——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為主題......
活動現場 成都分院供圖探索宇宙、親近自然。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以下稱成都分院)在四川天府新區成功舉辦了“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成都)走進天府中學”活動,吸引了天府中學一大批師生參加......
活動現場 成都分院供圖探索宇宙、親近自然。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以下稱成都分院)在四川天府新區成功舉辦了“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成都)走進天府中學”活動,吸引了天府中學一大批師生參加......
“雙11”送科學大禮了!為集中展示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創新成果,推動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和“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2022年11月11日中科院成都分院在四川天府新區舉辦“中國科學院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70.shtm直播時間:2022年10月30日(周日)9:30-15:30直播地址:科學網微博直......
10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科院將于10月29日至11月6日舉辦“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活動以“嗨,科學!——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為主題,在......
5月10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與四川省攀枝花市舉行科技合作座談會。會前,成都分院分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學定一行與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建國就科技合作、人才交流進行交流會談,并實......
10月27日一大早,在中國科學報社大廳里便擠滿了一群活潑可愛的“藍精靈”。他們身著統一的藍色坎肩,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或討論或觀察,仿佛已提前進入到即將開始的角色體驗中。作為中科院首屆科學節的特色活動之......
8月28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與南充市政府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成都分院分黨組副書記王嘉圖和南充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正元代表院市雙方簽約。雙方將在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基金共建、智庫建設等......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與成都市舉行深化院市合作座談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王恩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出席座談會。范銳平感謝中科院對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視以及發揮的重要科技支撐作用。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