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DSolarbuzz2012年第三季度多晶硅及硅片供應鏈季度報告顯示,盡管很多領先的多晶硅生產商已經在虧本經營,預計全球多晶硅總產能在2012年和2013年仍將分別增長22%和18%。2012年光伏用多晶硅的平均價格預計將比2011年下降52%,而工廠利用率將從2011年的77%下降至63%。 硅基技術巨頭道康寧公司最新發表的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6.4億美元,同比下跌5%。實現凈利潤2.88億美元,同比下跌47%。道康寧旗下的合資企業Hemlock,與中國的保利協鑫、德國的瓦克化學并列為國際多晶硅巨頭。 報告指出,多晶硅產品價格受行業供應過剩的壓力而持續低迷。此外,歐洲市場持續的經濟波動導致道康寧在該地區的銷售明顯下滑。道康寧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施納德表示:'2012年至今,公司業績受到來自于有機硅和多晶硅市場供應過剩和高價位原材料成本的影響,而這些因素的影響預計將持續至2013年。' ......閱讀全文
1月20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對產自美國、韓國的多晶硅實行反傾銷、反補貼終裁,涉及金額近26億美元。至此,歷時近兩年的美韓多晶硅“雙反調查”塵埃落定,國內搖搖欲墜的多晶硅企業暫時松了一口氣。 然而,中國多晶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經濟技術管理部主任魯瑾清醒地認識到,“雙反
伴隨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的火熱,以及管理層展現出著手嚴控海外廠商對華傾銷的明確意愿,中國多晶硅正呈現“觸底反彈”的投資機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依據海關數據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2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環比減少18.8%,達7558噸;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4
在初裁結果出爐6個月之后,中國商務部對美韓多晶硅雙反終裁終于落定,但與業界期待仍有一定距離。 根據中國商務部1月20日的公告,本次終裁于2014年1月20日起執行,其中反傾銷稅的實施期限自2014年1月20日起5年。 “我們此前已經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將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圖為江西賽維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車間。 作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近幾年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已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這個年輕的新興產業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面臨著眾多挑戰和困難: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德國、意大利等光伏主要應用國家紛紛大幅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帶來行業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朱共山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能耗不應該是多晶硅行業的天然標簽。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空間仍然很大,多晶硅的成本可以做到10美元/公斤以下,包括背板、逆變器、支架等光伏輔材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本也有較大下降空間。
一邊是美國毫無顧忌地對中國光伏實施了“雙反”,另一邊,在我國對美多晶硅實施反傾銷,并出臺“58號文”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審批的前提下,2014年11月份,我國從美國進口多晶硅卻出現了環比上升200%的增長。 日前,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根據海關數據統計編寫的《20
隨著光伏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度業績預告的陸續發布,整個光伏行業的經營困境暴露無遺。東方日升、向日葵虧損超億元,超日太陽業績大變臉,整個光伏產業鏈企業幾乎無一幸免。而其上游多晶硅產業不僅產能嚴重過剩,更面臨著技術、能耗等多重問題,行業并購重組迫在眉睫。
中國商務部11月1日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據申請人估算,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調查期內,歐盟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為11.47%。申請企業希望通過這次“雙反”讓大家都回到公平競爭的狀態。 “希望通過這次‘雙反’讓大家都回到公平競爭的狀態。國外
雖然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正“如火如荼”,但這仍無法抵消歐美對華“雙反”造成的負面影響。畢竟,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年,歐洲與美國合計占中國光伏出口額的比例仍高達30%。 而就在幾天前,作為歐盟對華光伏“雙反”的始作俑者——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EU ProSun)再度向歐
“不十分嚴謹的說,在未來的50年里,還沒有什么其它材料能夠替代多晶硅而成為電子和光伏產業的主要原材料”,一名清華大學新能源領域研究員向《證券日報》記者強調這個說法并不科學,卻又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資料顯示,多晶硅在高溫熔融狀態下,具有較大的化學活潑性,能與幾乎任
美、韓等國以加工貿易、轉口貿易方式向我國出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實現了“合理”逃避關稅及反傾銷稅 在6月3日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初裁公布不久后,盡管WTO的一紙裁決指出,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了不當關稅,7月25日,美國仍發布了對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初裁結果。 簡而言之
注:根據海關數據整理 近日,繼7月中國對美韓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之后,中國多晶硅企業再次對歐盟多晶硅發起了雙反調查申請。 昨日,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錦標告訴記者,“由于歐盟多晶硅存在的傾銷行為,目前,代表國內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國內四大多晶硅企業向商務部遞交了申
從年初的230元/公斤,到12月初的110元/公斤,進入2012年來國內多晶硅價格暴跌的噩夢依舊在繼續。而伴隨著成本倒掛的加深,多晶硅行業的停產風暴更愈演愈烈。 “2012年多晶硅產業情況進一步惡化,產量出現負增長,停產企業數量達到近 90%,目前僅有江蘇中能、大全、亞洲硅業和黃河上游
6月2日,相關媒體刊發文章稱,日前,歐盟已正式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而由此引發的惡果可能是:中國光伏企業被認定違反之前中歐間達成的“價格承諾”,并在2015年年底前遭受歐盟懲罰性關稅制裁。 此番推動歐盟對華光伏發起“反規避立案調查”的,正是歐盟對華“雙反”的始作俑者—歐洲光伏制造商
隨著集成電路工藝制程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提高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同時提升器件的工作速度和降低它的功耗,MOS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斷縮小,MOS器件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例如短溝道效應(Short Channel Effect - SCE),熱載流子注入效應(Hot Carrier Inject -
商務部11月1日發布公告稱,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補貼調查、反傾銷調查,并將與此前已發起的對美、韓多晶硅產品的“雙反”調查進行合并調查。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多晶硅累計進口量達到6.45萬噸,以26.5美元/千克的平均價格來算,總價值約人民幣
繼7月20日商務部立案對美國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對自韓國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后,上周五,代表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大多晶硅企業于近日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目前,商務部已受理該項申訴。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中國多晶硅產
“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光伏十二五規劃”)上周末在工信部網站上正式公告。該規劃指出,2010年,我國光伏電池出口額突破了202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出口國,而國內光伏的制造設備銷售收入也超40億元。 光伏十二五規劃并沒有像以往業內所期待的那樣,公布2015年、2
國際權威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最新研報指出,目前中國國內除一線6家廠商還在維持開工外,二三線企業已全面停產或破產。 盡管如此,為迎合國內僅有的市場需求,加之維持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的需要,中國一線多晶硅廠商仍在擴大產能,這將進一步加劇本已嚴重的全球多晶硅產能過剩壓
2019年光伏行業風云變幻,對外而言,光伏產品經歷了美國“雙反”,出口面臨巨大挑戰,國內而言,光伏政策生變,補貼政策退坡,光伏行業面臨巨大挑戰,作為上游產品的多晶硅而言,自然也不容樂觀,隨著企業的不斷擴產、投產,國內產能集中釋放,生產壓力倍增,而需求卻出現失速的境況,國內開工率也是一降再降,價格
位于光伏中上游的光伏組件和多晶硅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產能過剩飽受質疑。前兩年行業蕭條時,因沒有訂單或售價低于成本,甚至一些光伏上游企業被迫停工。而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光伏電站的建設迎來熱潮,光伏行業明顯回暖,上游產業鏈也正在走出“冰封期”,開始出現量價回升的復蘇景象。 多晶硅價格猛漲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一句因《雙城記》而流芳至今的名言,用來形容當下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再恰當不過。 從2006年到現在,短短幾年間,多晶硅產業可謂是經歷榮耀、嘗盡炎涼。 近期,隨著“雙反”消息的確認和國家《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實行
11月2日電 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據媒體報道,此前中國商務部已對自美、韓兩國多晶硅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目前案件處于正式調查階段。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此次調查涉及產品的英文名稱為Solar-Grade Polysil
14日,商務部 、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鑒于此前對于韓美以及歐盟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后,我國加工貿易項下多晶硅進口出現激增,決定自9月1日起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 新能源行業人士分析稱,此舉將有效堵上相關受貿易制裁對象繼續向我國傾銷的漏洞,更加有利于國內多晶硅產業的發展。 今年
今日起,我國將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不過,此次反傾銷臨時稅率較低,尤其是傾銷“巨頭”多晶硅生產商韓國OCI征收的反傾銷稅低達2.4%。業界認為,這對國內企業并不會產生較大的利好,多晶硅行業“命懸一線”。 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韓國一同被提起調查的歐盟暫時被排
三季度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供需維持平穩狀態。目前國內一些多晶硅龍頭企業已開始逐步復產,持續近一年幾乎全行業陷入停產的窘境有所改觀。但仍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多晶硅行業諸多不利因素尚在發生作用,預計市場年內仍難改“冰封”狀態。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市場數據顯示,三
四家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日前都報告,由于光伏產業穩定的平均銷售價格和強勁的需求,2014年第三季度收入強勁。 生產商保利協鑫能源(GCL-PolyEnergy)報告,前九個月運營收入為5711843171.88元人民幣(9.3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3963206229.10元人民幣(6.48
受歐債危機、美國“雙反”等因素影響,全球光伏產業深陷“寒冬”。然而,作為我國光伏龍頭企業和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原料研發制造商,保利協鑫旗下的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在“寒冬”中實現了逆勢增長。 “內需倒逼機制”把成本降至全球最低 “2011年以來,全球光伏市場
商務部昨日發布,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一旦立案,還將針對歐盟采取3個月追溯征收措施。據了解,去年我國自歐盟進口多晶硅產品,數量激增至2008年的3.7倍,價格一路降低,對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產生很大沖擊。今年以來,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停產率超過八成。數據顯
近日,世界首個全物理法制備太陽能級多晶硅全流程工藝貫通暨規模化生產慶典在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新能源產業集聚區舉行。 據悉,這是世界范圍內第一個全物理法制備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生產工藝,填補了國際上沒有專門面向光伏產業的多晶硅工業技術空白。隨著此次迅天宇硅品有限公司七號車間的建成投產,公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