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介紹: 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體,感染HCV后常導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與肝癌有關。HCV主要經血液傳播,占輸血后肝炎的90%。抗HCV檢查是診斷丙肝的主要依據。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正常值: 用酶標儀檢測,以OPD-H2O2為底物,用492nm;3,3′,5,5′四甲基聯苯胺(TMB)-H2O2用450nm。空白孔校零,讀取各管吸光度值。P/N≥2.1為陽性,否則為陰性。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臨床意義: 抗-HCV-IgG、IgM抗體均為非保護性抗體,急性期多為IgM型,慢性期多為IgG型,其檢測是診斷急、慢性丙型肝炎的重要指標。恢復期患者抗HCV多為IgG型,且滴度較低。抗HCV-IgM陽性可確診HCV早期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注意事項: 本試驗陽性僅為初篩陽性,對一些弱陽性受檢樣品,應重復測定或進行確證試驗。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檢查過程: 暫無相關信息相......閱讀全文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介紹: 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體,感染HCV后常導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與肝癌有關。HCV主要經血液傳播,占輸血后肝炎的90%。抗HCV檢查是診斷丙肝的主要依據。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正常值: 用酶標儀檢測,以OPD-H2O2為底物,用492nm;3,3′,5,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M介紹: 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體,感染HCV后常導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與肝癌有關。HCV主要經血液傳播,占輸血后肝炎的90%。抗HCV檢查是診斷丙肝的主要依據。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M正常值:??????? 陰性。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M臨床意義: 抗HCV
抗丙型肝炎病毒IgA抗體介紹: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機體后出現的特異性抗體,不是中和抗體,它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記。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機體可出現抗-HCV-IgA抗體。抗丙型肝炎病毒IgA抗體正常值: 陰性。抗丙型肝炎病毒IgA
抗丙型肝炎病毒IgA抗體介紹: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機體后出現的特異性抗體,不是中和抗體,它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記。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機體可出現抗-HCV-IgA抗體。抗丙型肝炎病毒IgA抗體正常值: 陰性。抗丙型肝炎病毒IgA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G介紹: HBcAb-IgG出現較晚,不是保護性抗體。急性感染恢復期和慢性持續性感染以抗HBc-IgG為主,可持續數年,檢測HBcAb-IgG有流行病學調查意義。乙型肝炎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G正常值: 陰性。乙型肝炎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G臨床意義: 抗-HBcIgG單獨陽
埃可病毒抗體介紹: 埃可病毒(echo virus)屬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基因組為單鏈RNA。有34個血清型。埃可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埃可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檢測出埃可病毒抗體。IgM抗體陽性提示現癥感染,若IgM抗體陰性而IgG抗體陽性則提示
丙型肝炎RNA介紹: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HCV)是一小的有囊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屬黃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屬。HCV基因組為一長的開放讀碼框架(ORF),在其兩側的5′和3′均有非編碼區,從5′端開始,編碼區由7個基因區組成,即C、E1、E2、NS1、NS2,NS3
乙型腦炎病毒抗體介紹: 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本病通過蚊子傳播,帶病毒的人和動物成為傳染源,感染乙腦病毒后,機體最早出現IgM抗體,然后出現IgG抗體。血清中乙型腦炎病毒(EPBV)抗體測定,對早期診斷乙型腦炎有重要意義。乙型腦炎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乙型腦炎病
流感病毒抗體介紹: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為甲、乙、丙3個型,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病毒為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病毒,與核酸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為核蛋白(nucleoproteiN,NP),NP抗原穩定,具有型特異性。病毒核心外面是與病毒包膜緊密結合的基質蛋
風疹病毒抗體介紹: 風疹多發于學齡兒童和青少年,80%以上人群為此病毒抗體陽性。孕婦在妊娠20周前感染風疹病毒,胎兒致畸發生率較高。成人及兒童感染風疹病毒則會引起皮疹。風疹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風疹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rubella-IgM陽性:一般在感染后2周內出現,風疹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