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揭秘“超級地球”大氣層
天文觀測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中,有一些與地球十分類似,被稱作“超級地球”。德美科學家12月1日宣布,他們首次完成一顆“超級地球”系外行星大氣層的初步分析。 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和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根據他們的分析,這顆編號為GJ1214b“超級地球”的大氣層可能含有充沛的水蒸氣或被厚厚的霧所籠罩。 這顆“超級地球”系外行星是去年發現的,它距離地球約40光年,質量是地球的6.5倍。研究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于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對其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跟蹤觀測。 觀測結果表明,這顆行星每38小時繞一顆紅矮星運行一圈。當它運行到地球與其母恒星之間時,母恒星的光線穿越它的大氣層,其大氣層中的不同化學成分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線,科學家得以據此分析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的化學結構。 “超級地球”指的是環境與地球相似、質量通常為地球1至10倍的行星。由于可能存在地外生命或屬于......閱讀全文
天文學家首次確定一顆系外行星大氣性質
沒有什么比預報太陽系外行星GJ1214b的天氣更簡單的工作了,因為在這個距地球40光年的行星世界里,天氣是始終如一的“多云+高溫”。確切地說,這顆行星由于距離繞轉的母星較近,氣溫可能總是保持在炙熱的232攝氏度左右。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31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這是天文學界首次“確
科學家首次揭秘“超級地球”大氣層
天文觀測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中,有一些與地球十分類似,被稱作“超級地球”。德美科學家12月1日宣布,他們首次完成一顆“超級地球”系外行星大氣層的初步分析。 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和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根據他們的分析,這顆編號為GJ121
12月2日《自然》雜志精選
封面故事:?阿爾法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結構 阿爾法病毒是重要的動物和人類的病原體,而且是可以致命的。比如由蚊子傳播的Chikungunya病毒所造成的感染最近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暴發。 阿爾法病毒的E1和E2糖蛋白在這種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方式中居中心地位。形成病毒表面上尖狀物
離地球最近系外行星可能宜居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根據模擬得出結論稱,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上可能擁有廣闊的海洋,這增加了其支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比鄰星b的母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離太陽僅4.2光年。自比鄰星b于2016
“韋布”首次發現系外行星:距地球41光年,直徑為地球99%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77.shtm
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或能重現地球生命誕生
英國劍橋大學官網8月1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最新發現了太陽系外的一組行星。每當有新系外行星現身,那個一直盤旋于人們腦海的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新行星能否讓生命繁衍生息? 左邊是地球,右邊是開普勒-452b。新研究指出,開普勒-452b接受了足夠多的恒星發出的光,可能支持生命生存
太陽系外存在新形式的“超級地球”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消息,科學家確認太陽系外存在一種新形式的“超級地球”,其“地核”并非鐵核,但卻富含鈣、鋁及其氧化物,而且可能閃爍著紅寶石和藍寶石。這也意味著,“超級地球”的構成遠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加多樣化。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在仙后座,距離我們21光年遠的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太陽系鄰居-質量超地球3倍
14日,英國期刊《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恒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于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資料圖:2015年7月14日,美
天文學家首次從地球上看到系外行星大氣
(圖片來自《每日科學》)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兩個不同的科學家小組分別在14日發表的報告中說,他們第一次在地球上觀測到位于我們的太陽系外的行星的大氣。這兩項科研成果為研究系外行星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系外行星是一種很難觀測到的天體,它們圍繞位于我們的太陽系外的恒
系外行星大氣首現稀有元素鋱,或有助發現“地球2.0”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開發了一種新的分析系外行星的方法,他們在研究KELT-9b行星時,首次在其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稀有元素鋱。這項研究成果的發現對于科學家確定系外行星的年齡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非常有幫助。最新研究負責人、隆德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生尼古拉斯·博爾薩托表示,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
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超級地球”-質量為地球8倍
兩個行星系統。左為地球和木星在太陽前方穿過,右為超級地球55 Cancri e在其母星55 Cancri A前方穿過,遮住了55 Cancri A的一小片區域。55 Cancri A幾乎就是太陽的雙胞胎兄弟。這顆多巖系外行星(左)的直徑達到1.3萬英里,比地球大60%,質量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都有水(圖)
藝術家繪制的“超級地球”上的天空想象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于天蝎座一恒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于天蝎座一恒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
科學家發現一比地球小的太陽系外行星
美國航天局7月18日宣布,天文學家利用該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一顆大小只有地球三分之二的太陽系外行星。 這顆行星名為UCF-1.01,距地球約33光年,表面溫度非常高,可能是與太陽系距離最近的小于地球的系外行星。相關研究報告將于近期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上。領導這項研究
研究發現太陽系其實不“另類”
近日,由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祝偉團隊,以及北京大學東蘇勃、南京大學謝基偉等人,利用國家天文臺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觀測數據重新估計了擁有“超級地球”的恒星比例,發現類似太陽系一樣的不含“超級地球”的系統其實是占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論文近期發表于《天體物理學報》。 這項研究源于
科學家推測僅銀河系就存170億個“小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加州美國天文學會議上,科學家公布了一個新發現,來自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最新觀測結果,大約17%的恒星系統中存在地球大小的行星世界,而且軌道半徑小于太陽系中的水星,由此推測,銀河系中存在大約1000億顆恒星,至少有170億顆恒星系統中擁有“小地球”,統計規律還顯示此類軌
“超級地球”大氣層首次現形
據美國《連線》雜志在線版12月2日報道,科學家不但確認一顆距離地球僅40光年、有著“和地球最像的系外行星”之稱的“超級地球”擁有大氣層,且于近日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大氣層狀況,分析認為其大氣層可能含有充沛的水蒸氣或被厚厚的霧所籠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專家表示此次研究數據具備一定質量。相關
研究發現太陽系其實不“另類”
近日,由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祝偉團隊,以及北京大學東蘇勃、南京大學謝基偉等人,利用國家天文臺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觀測數據重新估計了擁有“超級地球”的恒星比例,發現類似太陽系一樣的不含“超級地球”的系統其實是占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論文近期發表于《天體物理學報》。 這項研究源于一個困擾
太陽系外已發現5000多個“新世界”
我們太陽系外奇妙的“新世界”數量達到了5000個。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系外行星檔案館迎來65個新成員,人類已發現的系外行星總數隨之突破5000顆大關。 “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NASA系外行星檔案館科學研
系外行星大氣中首次發現鐵
《自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確認在系外行星KELT-9b的大氣中探測到鐵和鈦。 KELT-9b屬于超高溫類木行星,這類行星是恒星和氣態巨行星之間的過渡天體,天文學家此前曾預測KELT-9b的大氣無云。雖然鐵是豐度最高的過渡金屬元素,但由于耐火性較好,天文學家從未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直接探測到鐵。不過
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化學反應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JWST)如今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系外行星信息,從而使后者成為除太陽系八大行星外,科學家最了解的天體。在這顆名為WASP-39b的行星大氣中,有一種有趣的化學反應,形成了斑塊狀的云,并為這顆行星的形成提供了線索。相關觀測結果以5篇論文的形式于11月22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
亞海王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近期,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并結合國際上的蓋亞(Gaia)和開普勒(Kepler)空間望遠鏡數據,得到了行星半徑分布隨宿主恒星年齡和金屬豐度的演化規律。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天文學雜志》。 據悉,20世紀90年代至今,人類發現的系外行星已超過5000顆。但
日本天文學家發現40光年遠超級地球
??? 行星GJ 1214 b過境的藝術家演示圖。藍色球體代表宿主恒星GJ 1214,前方的黑色球體則是行星GJ 1214 b。? 這張藝術家印象圖顯示了GJ 1214 b和兩顆假設的衛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對距離地球40光年的超級地球的藍色光觀測表明,這顆星球具有厚厚的
天文學家確定一顆系外行星大氣性質-行星普遍有云
合成的系外行星GJ 1214b上的景觀圖。 科技日報訊 “超級地球”GJ 1214b是人們研究最多的附近系外行星之一,體積只比地球稍大一點,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最像地球的系外世界。據《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這顆行星也像地球一樣,包裹著一層厚厚的飄著云的大氣層。同
新儀器首次直接發現最輕系外行星
對研究行星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智利雙子座南方望遠鏡發現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科學家迄今為止已經發現了約2000顆太陽系外行星,但其中只有10顆系外行星能夠直接被觀測到,這是因為與其環繞的明亮母星相比,這些行星未免太過昏暗。如今,一個設計用來直接成像的儀器找到了自己的第一顆新的系外行
國內首次探測到系外行星熱輻射
11月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分別在Ks和H波段觀測了熱“木行星”WASP-43b,并估算了該行星的亮溫度,約為1850k(開爾文),非常熱。據悉,這是國內首次探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熱輻射。 當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重心已從最初的樣本積累慢慢轉變到對行星的天體物理性質的研
新儀器首次直接發現最輕系外行星
智利雙子座南方望遠鏡發現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科學家迄今為止已經發現了約2000顆太陽系外行星,但其中只有10顆系外行星能夠直接被觀測到,這是因為與其環繞的明亮母星相比,這些行星未免太過昏暗。如今,一個設計用來直接成像的儀器找到了自己的第一顆新的系外行星——一顆位于波江星座的100光年之外的
太陽系“后院”一系外行星可能無大氣層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觀測結果顯示,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特拉普派-1b”可能沒有大氣層。 “特拉普派-1”是一顆表面溫度極低的紅矮星,距離地球約39光年,所處區域相當于太陽系的“后院”。2017年,天文學家在這一紅矮星周圍發現7顆類地行星,“特拉普
美科學家稱太陽系外可能隱藏著超級地球
藝術想象圖:圍繞開普勒-9運行的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 根據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一個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中可能隱藏著一個“超級地球”。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于去年3月升空,其設計旨在幫助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其工作原理是“掩星觀測法”――當
NASA發現兩個“超級地球”,探索地外生命新線索
據美國天文學會第240次會議發布的論文,美國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發現了距離地球僅33光年的一個行星系統,兩個“超級地球”圍繞一顆矮恒星運行。天文學家表示,這兩個行星可能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線索。據報道,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 是一項由麻省理工學院領導
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現身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借助開普勒探測器K2任務,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K2-263b,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新發現有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與其他系外行星“表兄弟”之間的不同之處等。 據悉,K2-263b圍繞一顆質量僅為0.86倍太陽質量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