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結合SERS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金龍教授課題組在研究利用光催化實現SERS探針的回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新研究成果“Chiral Carbonaceous Nanotubes Modified with TitaniaNanocrystals: Plasmon-Free and Recyclable SERS Sensitivity”在Wiley出版集團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2015,DOI: 10.1002/anie.201505319R1 and 10.1002/ange.201505319R1,下載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505319/abstract)。該工作由博士一年級研究生邱博誠同學在張金龍教授和青年教師邢明陽博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 無機手性半導體材料由于具有可控的微觀形貌、大的比表面積、優異的導電性及特殊的光學性質,而被廣泛用......閱讀全文
糖類催化轉化領域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催化轉化研究室在糖類催化轉化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該論文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2019級博士生孫朋垚,共同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沖,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廣
廉價過渡金屬催化領域的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副教授舒偉課題組圍繞廉價金屬催化的選擇性合成等綠色精準催化主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ACS Catalysis等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 α-手性酰胺片段廣泛存
我國學者在電催化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1571135)等資助下,蘇州大學黃小青教授與北京大學郭少軍教授以及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蘇東教授合作,在電催化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iaxially Strained PtPb/Pt Core/Shell Nanoplate Boosts
非金屬等離激元催化領域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資助下,暨南大學婁在祝教授與郭團教授合作攻關,在非金屬等離激元催化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表面等離激元作為一種高密度、強局域、高效率光電調控手段,在能源、海洋、生物、環境、醫學等領
中國科大在復合結構催化劑設計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杰課題組通過與武曉君教授和羅毅研究團隊的張群副教授在材料設計與合成、理論模擬和先進表征中的“三位一體化”合作,再次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設計出電荷密度可調控的半導體-金屬復合結構,并揭示了該體系在氧分子活化中電荷轉移的競爭行為和機制,進而獲得了性能顯著改善的有機氧化反應催化
哈工大在環境光催化技術研究領域取得新成果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南琪院士團隊成員尤世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劉國帥的研究成果“非線性光學材料光催化高效脫氮”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 哈工大研究人員首次揭示
李燦院士團隊在復合光催化體系領域研究引關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團隊撰寫的綜述文章——《助催化劑在光催化和光電催化中的作用》在《化學研究述評》上發表。這是第一篇比較系統闡述光催化和光電催化體系中助催化劑作用的文章。該團隊在基于“結”與“助催化劑”構建光催化體系方面的系列研究引起國際同行關注。 利用自然界豐富的太陽能制氫,有
催化反應的應用領域
工業的應用現代化學工業的巨大成就與催化劑的使用是分不開的。約90%以上的化學工業產品是借助于催化過程來生產的。例如,從煤炭和石油資源出發合成了甲醇、乙醇、丙酮、丁醇等基本有機原料,改變了過去用糧食生產的途徑;合成纖維的生產減輕了人類對棉花的依賴;塑料的發展減輕了人類對木材的依賴。合成橡膠、化肥、醫藥
華理研究團隊在異相單原子催化領域獲新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員趙杰課題組,在異相單原子催化領域中取得新進展,展現了異相單原子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潛力和前景,相關研究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ACs)是一類十分具有潛力的多功能異相催化材料,對SACs材料載體的精確修飾可以
《自然通訊》報道學校生物質催化轉化領域研究新進展
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艷芹教授課題組近期在生物質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自然-通訊》近日以“Selective production of arenes via direct lignin upgrading over a niobium-based catalyst” (Ru/Nb2O
華理研究團隊在異相單原子催化領域獲新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員趙杰課題組,在異相單原子催化領域中取得新進展,展現了異相單原子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潛力和前景,相關研究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ACs)是一類十分具有潛力的多功能異相催化材料,對SACs材料載體的精確修飾可以
哈工大在環境光催化技術研究領域再次取得新進展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南琪院士團隊成員尤世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劉國帥在環境光催化技術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研究成果《硫酸根原位光化學活化(i-PCAS)強化污染物去除》在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頂尖級雜志《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
韓國科學家在催化劑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網站報道,該大學金相旭教授研究組在碳納米管化學生長過程中,發現了鐵(Fe)原子生成類似于我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構的單原子混合結構,從而提出單一原子催化劑的概念,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研究成果,引起業界關注。 一般的催化劑會在其表面產生化學反應,理想情況下,如果單一原子成為催化劑,那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領域研究獲重要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7982.shtm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蘭亞乾教授團隊近日在電催化二氧化碳(CO2)還原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Angewa
北大在有機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黃湧課題組最近實現了首例利用氮雜卡賓的弱氫鍵作用來進行不對稱催化。這項工作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4,5:3437,DOI:10.1038/ncomms4437)。該工作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獨立完成,
簡述催化抗體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隨著對抗體酶研究的深入進行,抗體酶越來越顯示出其在醫學領域中的潛在應用價值。人們利用抗體酶催化藥物在體內的還原,有利于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并降低藥品的毒副作用;將抗體酶技術和蛋白質融合技術結合在一起,設計出既有催化功能又有組織特異性的嵌合抗體,用于切除惡性腫瘤;將抗體酶直接作為藥物,以治療酶缺陷癥
聚丙烯催化劑領域研究取得突破并獲自主知識產權
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成橡膠組自主研發的新型聚丙烯催化劑,近日分別獲得美國ZL和中國ZL授權。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材料的一體化、輕量化和可回收化帶動了聚丙烯催化劑、聚合工藝技術和聚丙烯新材料的不斷進步,促進了聚丙烯產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我國
光和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領域獲研究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蘭亞乾教授團隊在光和電催化二氧化碳(CO2)還原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 光或電催化CO2還原(PCR或ECR)生成高價值產品切實符合“碳中和”的戰略目標要求,對于實現碳循
光和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領域獲研究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40.shtm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蘭亞乾教授團隊在光和電催化二氧化碳(CO2)還原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Science
華西能源進入脫硝催化劑領域
華西能源6月8日晚間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擬以18.38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050.05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95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用于收購天河環境60%股權,償還銀行貸款,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收購天河環境60%股權擬使用募集資金168000萬元。
沸石分子篩在催化領域的應用
沸石分子篩具有復雜多變的結構和獨特的孔道體系,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催化劑。ZSM -5 與Y型沸石分子篩共同作用應用于 FCC 反應,以獲得較高產率的汽油、丙烯和丁烯。MCM -22 沸石分子篩在烷基化反應上具有顯著的優勢,例如 MCM -22 作為液相烷基化催化劑催化苯和乙烯反應制備乙苯,不僅提高
寧波材料所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進展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因其具有原子級分散的金屬活性中心,表現出極其優異的催化活性和最大的原子使用效率。自2011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張濤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以來,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已經迅速成為催化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目前制備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的策略主要有液相浸漬、原子層沉積、
我國學者在仿生催化和有機小分子催化領域獲重要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編號:21672148、21472125) 等資助下,上海師范大學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趙寶國課題組受L-蘇氨酸醛縮酶(L-threonine aldolase)催化甘氨酸與醛之間的羥醛縮合(aldol reaction)的啟發,提出和實現了以羰基化合物(醛或酮)
酸性OER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研究
氫能具有清潔可再生等優勢,是最有潛力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電解水制氫是在新能源快速發展背景下,完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以及實現電網和氣網互通的重要手段。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是高效的電解水裝置,具有服役電流大以及制取氣體純凈等優點,但是酸性OER催化劑的設計是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
我國學者在電解水析氫催化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51871160,51671141,51471115)等資助下,天津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杜希文、劉輝團隊利用傳統的物理加工工藝在銀納米晶中形成高密度堆垛層錯,使得不具備催化活性的銀轉變成高析氫催化活性的材料。研究成果以“A Silver Catalyst Acti
我國學者在負載型單原子電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圖.(1)基于結構描述符的單原子通用設計原則;(2)活性中心為Fe-N4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制備與活性起源;(3)Fe-N4單原子電催化劑在酸性電解質下的氧氣還原反應催化性能,穩定性,應用于燃料電池的性能。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1625601,91634116,91334203,215
芳環催化斷裂轉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碳碳鍵是構筑大部分有機分子骨架的最基本結構,其選擇性斷裂反應可以實現對有機分子骨架的直接修飾改造,也被認為是新一代物質轉化的途徑,在石油裂解,燃煤液化,聚合物與生物質降解中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自1825年法拉第發現苯以來,芳烴化合物的取代反應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然而由于其共軛、穩定的環狀結構,
催化濕式氧化技術的應用領域介紹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石油、化工、制藥、造紙、食品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含有高濃度難生化降解有機污染物以及氨氮化合物的排放量以更迅猛的速度成倍增長,這一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和政府環保部門的重視。高濃度有機廢水具有污染物含量高、毒性大、排放點分散、水量少,處理工藝復雜、投資和運行成本高及
沸石分子篩在催化領域的應用介紹
沸石分子篩具有復雜多變的結構和獨特的孔道體系,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催化劑。ZSM- 5 與Y型沸石分子篩共同作用應用于 FCC 反應,以獲得較高產率的汽油、丙烯和丁烯。MCM- 22 沸石分子篩在烷基化反應上具有顯著的優勢,例如 MCM- 22 作為液相烷基化催化劑催化苯和乙烯反應制備乙苯,不僅提高了乙
光催化結合SERS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金龍教授課題組在研究利用光催化實現SERS探針的回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新研究成果“Chiral Carbonaceous Nanotubes Modified with TitaniaNanocrystals: Plasmon-Free and Recyclabl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