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楊酸的制備方法介紹
阿司匹林經水楊酸乙酰化而得:在反應罐中加乙酐(加料量為水楊酸總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楊酸,攪拌升溫,在81~82℃反應40~60min。降溫至81~82℃保溫反應2h。檢查游離水楊酸合格后,降溫至13℃,析出結晶,甩濾,水洗甩干,于65~70℃氣流干燥,得乙酰水楊酸。 阿司匹林治療監測的主要實驗室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檢測、血小板指數、尿液11-脫氫-TXB2檢測、流式細胞術等。......閱讀全文
乙酰水楊酸的制備方法介紹
阿司匹林經水楊酸乙酰化而得:在反應罐中加乙酐(加料量為水楊酸總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楊酸,攪拌升溫,在81~82℃反應40~60min。降溫至81~82℃保溫反應2h。檢查游離水楊酸合格后,降溫至13℃,析出結晶,甩濾,水洗甩干,于65~70℃氣流干燥,得乙酰水楊酸。 阿司
乙酰水楊酸的用法用量的介紹
小兒口服量 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時服用了阿司匹林,得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高,詳見百度百科詞條)的可能性更高。所以不建議給孩子或任何不到19歲的孩子服用阿司匹林。要常備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來緩解疼痛和發燒。 ①解熱、鎮痛,每日按體表面積1.5g/平方米,分
乙酰水楊酸的藥物毒性的介紹
復方阿司匹林為一復方解熱鎮痛藥,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熱鎮痛作用。阿斯匹林能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恢復體溫調節中樞感受神經元的正常反應性而起退熱鎮痛作用;阿司匹林還通過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鎮痛、抗炎和抗風濕作用,阿司匹林 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為中樞神經興奮藥,能
乙酰水楊酸的適應病癥的介紹
阿司匹林對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腸溶片適應癥如下: 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發病風險 2.預防心肌梗死復發 3.中風的二級預防 4.降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及其繼發腦卒中的風險 5.降低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發病風險 6.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后,如經
乙酰水楊酸的基本功效介紹
鎮痛解熱 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效果,該藥對鈍痛的作用優于對銳痛的作用。故該藥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鈍疼痛,如頭痛、牙痛、 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同時可以使被細菌致熱原升高的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恢復(降至)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熱。該品僅能緩解癥狀,不能治療引
乙酰水楊酸的基本信息介紹
阿司匹林〔Aspirin,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楊酸〕是一種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帶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為水楊酸的衍生物,經近百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酸痛及痛經效果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發
使用乙酰水楊酸的不良反應介紹
阿司匹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組織分布廣,作用強,阿司匹林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發熱、頭痛、神經痛、肌肉痛、風濕熱、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等的治療。隨著阿司匹林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各種疾病的時,要嚴密監視其不良反應。 1、胃腸道癥狀
關于乙酰水楊酸的理化性質介紹
性狀:白色針狀或板狀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微帶酸味。 分子化學式為:C9H8O4 分子結構式為:CH3COOC6H4COOH 分子相對質量:180.16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CAS號:50-78-2 熔點:136-140℃ 沸點:321.4°C at 760 mmHg 閃點:
如何區分乙酰水楊酸、對乙酰氨基酚和水楊酸
對乙酰氨基酚具有芳伯氨基,可以發生重氮化-偶合反應 (分子結構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潛在芳伯氨基的藥物的鑒別試驗) 亞硝酸 堿性條件下+β-萘酚 對乙酰氨基酚-----------重氮鹽--------------------有色偶氮染料 上面這個反應可以鑒別出對乙酰氨基酚來 水楊酸跟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
關于乙酰水楊酸的基本功效的介紹
減輕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兒應用阿斯匹林,目的是減少炎癥反應和預防血管內血栓的形成。 抵抗癌癥 2014年8月6日,英國科學家對所有可用的證據進行評估分析后得出結論說,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能減少患上或死于胃癌、腸癌等的幾率。如果英國50歲以上人群在十年時間里,堅持每天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