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廢棄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最快22日,最遲24日墜入地球大氣層 中新網9月2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網站報道,美國已廢棄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預計最快將于22日在失控狀態下撞向地球。 大部分燒毀 或墜入印度洋 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正盡力預測這顆約6噸重衛星的墜落地點,但由于變量眾多,只要失之毫厘,就可能差之千里,隨時可能由佛羅里達州變成紐約,或是伊朗變成印度。 據報道,美國宇航局表示,“高層大氣研究衛星”于2005年完成任務以來,受地心引力牽引,高度逐漸下降。這顆長10.6米、直徑4.5米的衛星,估計最快在美國時間22日、最晚24日(23日前后加減一天)便將墜入地球大氣層。雖然衛星通過大氣層時多數會被燒毀,但估計仍有多達26塊、總重量約500公斤的殘骸落到地球某處,最重的一塊約重136公斤。 另據報道,俄羅斯航天兵部隊發言人佐洛圖欣19日表示......閱讀全文
美國已廢棄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最快9月22日,最遲24日墜入地球大氣層。 據香港《文匯報》網站報道,美國已廢棄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預計最快將于(美國時間)9月22日在失控狀態下撞向地球。大部分燒毀 或墜入印度洋 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正盡力預測這顆約6噸重衛
2008年,美軍在太平洋發射“標準導彈-3”擊落間諜衛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30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道,近期,科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通信人造衛星在太空中失控或發生故障,當它們被當作太空垃圾進行處理時會出現什么后果?試想如果前蘇聯時期的人造衛星攜帶的核反應堆出現泄漏該怎么辦?當人造
美國宇航局美東時間9月23日晚7時發布的消息稱,已經報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可能于美東時間23日深夜11時至24日凌晨3時(北京時間24日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之間上演“衛星撞地球”。 據報道,美國宇航局表示,在上述時間段內,衛星可能掠過加拿大、非洲、澳大利亞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
3月22日,英國維珍銀河航天公司的“太空船二號”試飛成功。這個載人航天器有望成為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如果后期試飛進展順利,預計在兩年后可進入商業運營,太空旅游票價為每人20萬美元。不過,對于未來的“星際旅行”來說,也許錢不是問題,而漂浮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
1608年10月2日,荷蘭官員在認真地思考一項專利申請,這是眼鏡店老板漢斯·利伯謝(Hans Lippershey)提交的一項發明,他聲稱這種裝置能夠將一定距離的物體看起來如同就在身邊,通過它能夠放大物體和景象。這就是最早紀錄的望遠鏡概念。在望遠鏡誕生400周年之際,美國《連線》雜志于10月初撰文闡
“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進入地球大氣層過程中燃燒形成的橙黃色焰火的壯觀景象 學生們記錄下的解體太空船的光譜,這些顏色顯示了地球大氣層對超高速太空船的反應以及太空船本身是如何解體的。 詹姆斯·布萊特梅爾、布麗奇特·伯爾曼和雅尼斯·卡拉瓦斯三名中學生在美國宇航局進行訓練
北京時間12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太陽位于太陽系中心,也是太陽系迄今為止最大的天體。太陽擁有太陽系99.8%的質量,其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09倍,太陽內部可以容納大約100萬個地球。 太陽可見部分的溫度大約5500攝氏度,然而太陽內核受核反應驅動,溫度超過1500萬攝氏度。美國宇航局數據表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漂浮在太空中的工具包 上周一名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弄丟一個工具包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自從上周一名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弄丟一個工具包以來,業余天文愛好者一直在尋找這個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閃閃發亮的工具包。據說這個工具包的亮度僅為6
看完國產科幻劇片《流浪地球》,大家才明白木星太危險,高質量大引力、強磁場高輻射、持續千年的超級風暴時速達618公里/小時,高溫高速帶電的等離子環等等等等,流浪中的地球能全身而退嗎?讓我們在地球流浪之前,多了解木星一些。2003年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1989年發射)一頭沖進木星大氣層玉石俱焚的時候,美
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航空局的Envisat衛星目前捕捉到了撒哈拉沙塵暴西行的畫面。 Envisat衛星是歐空局的對地觀測衛星系列之一,于2002年發射升空。該衛星是歐洲迄今建造的最大的環境衛星。星上載有10種探測設備,其中4種是ERS-1/2所載設備的改進型,所載最大設備是先進
北京時間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地球深處,一個活動劇烈的熔巖核產生一個具有讓地球抵御毀滅性太陽風能力的磁場。這個保護性區域延伸數千英里,直入太空,其磁性影響從全球通信、動物遷徙到天氣模式等各個方面。但這個對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的磁場在過去200年中減弱了15%。科學家稱,這可能是地球兩極
據英國《每日郵報》在線版6月7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Titan)上發現了生命存在的證據。這些原始形態的早期外星生命正在“呼吸”著土衛六大氣層氣體,并且以地表可燃物為食。這可能代表了地球水基生命形式之外的另一種
在過去25年里,他們的事業與冥王星科學研究不斷交集,從幫助發現矮行星大氣層到描繪第一批詳細地圖,揭開矮行星地貌的神秘面紗。LeslieYoung和Eliot Young在 Sommers Bausch天文臺。 在美國科羅拉多博爾德的一間備用會議室里,行星學家Leslie Young和Eliot
2011年6月啟動的“水瓶座”觀測任務,是美國宇航局近期成功的一次衛星發射。但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伴隨著一些舊任務的失敗,美國的地球觀測系統面臨著快速衰落。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近日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對全球的氣候、自然災害和陸地表面變化的觀測能力正在逐
土衛六上一座冰火山的想象圖 土衛六照片 圖上的兩個區域,可能是土衛六上的冰火山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表示,土星的最大衛星——土衛六“泰坦”上可能存在活冰火山,它們會噴出氨和甲烷而不是熔巖。 從國際合作項目“卡西尼”號飛船拍攝
■沈冰李德平(1926.11.4—)李德平,祖籍江蘇興化,1948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我國著名輻射物理、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輻射防護科研領域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輻射探測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委員,曾連續三
土衛六的合成照片 土衛六上的湖藝術概念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如果土星的衛星——土衛六上確實存在生命,那么它們一定散發著難聞氣味。長期以來這顆冰衛星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有可能發現地外生命的地方,但是人們至今仍沒在那里找到任何可證明有生命存在的跡象。
李德平(1926.11.4—) 李德平,祖籍江蘇興化,1948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我國著名輻射物理、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輻射防護科研領域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輻射探測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委員,曾連續三屆擔任國際放射防護委員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本周公布了最新的“每周太空照片”,其中有最遙遠的類星體,厄立特里亞的火山爆發等等,一副構思精妙的土衛六照片也榜上有名。1.最遠的類星體 最遠的類星體(圖片來源:M. Kornmesser, ESO) 這是一張藝術想象圖,模擬天文學家最近發現的距
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還在繼續產生著令人驚訝的發現,而早在一個多月前,這架探測器已經在任務結束后于土星大氣中燒毀。來自“卡西尼”號探測器的新數據表明,土星的宏偉光環正在將微小的塵埃顆粒注入到行星的上層大氣中,從而形成了一種復雜且意想不到的化學混合物。 “卡西尼”號探測器上的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還在繼續產生著令人驚訝的發現,而早在一個多月前,這架探測器已經在任務結束后于土星大氣中燒毀。來自“卡西尼”號探測器的新數據表明,土星的宏偉光環正在將微小的塵埃顆粒注入到行星的上層大氣中,從而形成了一種復雜且意想不到的化學混合物。 “卡西尼”號探
太空垃圾的計算機模擬圖。 科技日報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劉園園)激光可能成為未來的太空垃圾清理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提出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新辦法——用激光把太空垃圾射下來,讓其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掉。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日報道,日本科學家的新方法首先要使用國際空
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碎片 圖片來源:ESA 7月2日,CryoSat-2衛星正像往常一樣,在地球表面上空700多公里處的軌道上運行,監測著地球上的冰層。但這一天,歐洲空間局(ESA)的工作人員們發現,一塊太空碎片正不受控制地飛向這顆價值1.4億歐元(1.62億美元)的衛星。 工程
美國東部時間2月20日22時26分(北京時間21日11時26分),美軍在太平洋海域發射導彈,擊中一顆失控的間諜衛星,使其崩為碎片。一切似乎都按美國政府的計劃上演了,美方高調公布了相關的各項信息:目標、時間、地點、彈型……盡管如此,美方“彈打衛星”仍招致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 美發射導彈擊中失控衛星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科學家對“信使號”探測器2009年第三次飛越水星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分析,最新結果發現水星表面最年輕的火山活動跡象,以及磁場亞暴的最新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氣層中首次發現電離鈣元素。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7月15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網絡版上。
NPP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間基地發射升空。 這次終于成功了。 隨著10月28日上午負責向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數據的一顆美國宇航局(NASA)的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氣候和天氣研究人員終于能夠松一口氣了。這顆名為“國家極地軌道運行環境衛星系統籌備項目”(NPP)的
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國家地理新聞”網站刊登了過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圖片,包括太陽海嘯、狼蛛星云以及“發現”號航天飛機在內的精彩圖片紛紛榜上有名。1.太陽海嘯 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拍攝,展現了太陽左側噴出的巨大等離子體環。這
這就是小行星2012 KT42的飛行軌跡圖像,這顆直徑約7米的小行星本周二在距離地球1.4萬公里處掠過 不用擔心:科學家們表示,即便這顆小行星真的一頭撞向地球,那么甚至在它抵達地面之前便已經在大氣層中燒蝕殆盡了,根本沒有機會對地面構成任何影響
衛星捕捉納米比亞沿岸硫化氫噴發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2010年6月中旬,在納米比亞海岸附近,硫化氫呈泡沫狀不斷向上升起,而塵埃則呈羽狀物向西南方向的大西洋上空吹去。6月17日,美國宇航局“Terra”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捕捉到納米比亞沿岸硫化氫和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