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歷摘要患者女, 21 歲。左耳耳輪部穿耳孔后 3 個月耳孔 處出現硬結, 1 年內逐漸增大。于 2015 年 11 月 6 日就 診于我院皮膚科。 體格檢查:各系統檢查均正常。皮膚科檢查:左耳 耳輪部偏上方可見大小約 1.8 cm×1.5 cm×1.1 cm 的橢 圓形腫物,表面皮膚較正常皮膚顏色深,局部可見擴張 增生的血管(圖 1),質硬,無破潰結痂。 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真皮內膠原纖維及成纖維細 胞增生,膠原束增寬,排列紊亂,可見玻璃樣變。 診斷:耳郭瘢痕疙瘩。 治療:予手術切除。常規外耳皮膚清潔消毒后鋪無 菌巾, 采用局部浸潤麻醉。手術采用 V-T 皮瓣成形術式, 即用止血鉗沿瘢痕疙瘩兩側與正常皮膚組織交界處外 緣夾出兩條直線,相交于瘢痕頂點,形成等邊 V 字形 離斷線,用直的組織剪刀沿 V 形離斷線距離瘢痕疙瘩 邊緣至少 0.2 cm 處,將瘢痕疙瘩所在處的耳郭軟組織 整塊切除(圖 2A、圖 ......閱讀全文
1 病歷摘要患者女, 21 歲。左耳耳輪部穿耳孔后 3 個月耳孔 處出現硬結, 1 年內逐漸增大。于 2015 年 11 月 6 日就 診于我院皮膚科。 體格檢查:各系統檢查均正常。皮膚科檢查:左耳 耳輪部偏上方可見大小約 1.8 cm×1.5 cm×1.1 cm 的橢 圓形腫物,表面皮膚較
耳郭是瘢痕疙瘩的好發部位,約占全身瘢痕疙 瘩發生部位的 1/3 以上。 對耳郭瘢痕疙瘩的治療主 要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但術后容易復發,尤其外 耳郭的獨特位置使術后加壓包扎很困難[1]。 手術切 除后還需配合放射治療,但放射治療后易再出現并 發癥,而且反復放射治療會造成較大的損傷[2]。 因其 位
耳部小型瘢痕疙瘩治療小型瘢痕疙瘩治療方案的選擇應首先考慮其解剖部位。對于耳部的瘢痕疙瘩(耳垂和耳輪部),原則上仍然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因為這些疙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穿耳洞”后表皮組織或毛囊殘留,局部異物反應和反復炎癥導致最終的瘢痕疙瘩形成,通過手術切除包含殘留皮膚的病變組織可以根除病因,達到有效預防
中、大型瘢痕疙瘩是指瘢痕長度為2.0~10.0 cm,寬度 10.0 cm,寬度 >5.0 cm,切除后不能直接拉攏縫合。對于張力較高部位的瘢痕疙瘩,即使寬度
? 增殖性瘢痕常發生于深Ⅱ度燒傷自行愈合的部位,此外也見于普通切口縫合后的切緣上。其特點是瘢痕高出皮面,形狀不規則,潮紅充血,質堅韌,不向周圍生長擴張,往往在延續數月或數年以后開始逐漸發生退化,軟化變平,顏色轉淡。瘢痕疙瘩是一種過度增生的異常瘢痕組織,隆起于皮膚表面,其內有大量膠原和基質成分的沉
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本組共 16 例患者。男性 9 例,女性 7 例;年齡 5~50 歲,平均 28 歲。均為鼻翼全層或部分缺損,其 中外傷性缺損 10 例,腫物切除術后 6 例。缺損面積 為 10 mm×15 mm~15 mm×20 mm。1.2手術方法1.2.1麻醉 采用全身麻醉或 1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5 歲,胸部色素痣部分切除術后 3 個 月,痣周圍紅斑半個月。患兒 3 個月前胸部行先天 性色素痣部分切除術,術后傷口一期愈合。半個月 前殘留色素痣顏色加深,周圍出現紅斑及輕度瘙癢, 紅斑逐漸自行變為淡褐色。皮膚科情況: 胸部可見 1. 5 cm × 1 cm 黑
? 眼瞼缺損,尤其是燒傷、創傷導致的缺損非常常見,由于眼瞼解剖結構的特殊性以及傷情的復雜性,有些時候治療非常困難,雖然文獻報道方法和手段很多,但許多情況下并不盡如人意,臨床醫師必須對此有充分的認識,下面就眼瞼的解剖、損傷的特點和分類、治療手段等方面分別作簡要介紹。??? 一、眼瞼的解剖、瘢痕性眼
? 患者女性,40歲,胃潰瘍伴瘢痕性幽門梗阻。今晨在氣管內麻醉下行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術畢返回病房。術后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現麻醉未醒。 ??? 1、患者應取何種體位?目前患者最重要的護理問題是什么? ??? 答: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最重要的護理問題是注意潛在并發癥窒息的發生。 ???
瘢痕疙瘩是繼發于皮膚外傷或自發形成和過度生長的病理性瘢痕組織,其特點包括病變超過原始皮膚損傷范圍、持續性生長,外觀表現為高出皮膚表面,質硬韌和充血的結節狀、條索狀或片狀腫塊樣組織。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燒創傷外科和皮膚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一種臨床治療極其困難的難愈性疾病,具有治療抵抗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