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想長壽你需要膠原蛋白
Joslin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們在一毫米長的線蟲中進行了衰老研究。他們發現,延長壽命的不同方法(比如熱量限制和雷帕霉素治療)都會影響膠原和其他細胞外基質蛋白(ECM)的表達,細胞外基質是為組織、器官和骨骼提供支持的重要框架。相關論文發表在十二月十五日的Nature雜志上。 這項研究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新線索,有助于開發更好的藥物延緩衰老,治療與衰老有關的各種慢性病。 “為了研究目前幾種主要的長壽策略,我們對線蟲進行了遺傳學、營養學和藥物干涉。研究顯示,這些干涉提高了膠原和其他ECM基因的表達,促進了ECM的重塑,”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T. Keith Blackwell說。“事實上,過表達一些這樣的基因,的確能使線蟲活得更長一些。” 這項研究指出,膠原和其他ECM成分的生產,對于線蟲的壽命非常關鍵。這意味著促進ECM重塑將能延緩人體衰老,Dr. Blackwell說。線蟲是研究衰老的理想模型,因為它壽命短而且很容易進行基因......閱讀全文
研究發現阿司匹林抗線蟲衰老分子機理
阿司匹林作為一個非甾體類抗炎藥已經使用超過一個世紀,其長期廣泛被用于解熱、鎮痛、抗炎。由于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又用于防治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目前也有報道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夠改善很多健康狀況,但其分子機制尚未闡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羅懷容研究組發現阿司匹林抗線蟲衰老及其新作
一種新的線蟲液體培養體系發現延緩衰老的代謝物研究
國際學術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韓敬東課題組題為“The precursor of PI(3,4,5)P3 alleviates aging by activating daf
基于能量地貌的量化分析揭示線蟲衰老的內在機制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美國石溪大學教授汪勁和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趙磊,通過量化分析線蟲衰老相關的勢能地貌,揭示了線蟲衰老的內在機制,并指出了逆轉衰老過程的可能性和相應的路徑。該成果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
線蟲知識
2002 生理或醫學獎 Sydney Brenner John E Sulston H. Robert Horvitz這三位科學家以構造簡單的線蟲為研究對象,在觀察線蟲的細胞生長分化過程中,發現多個能夠調控器官發育與細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并且證明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生物體內也有相對應的基因存在。200
大豆孢囊線蟲致病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大豆孢囊線蟲 (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是引起大豆減產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合理種植抗病大豆品種是當前世界范圍內防治SCN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長期種植單一抗性品種致使SCN新的毒性生理小種出現,導致原有抗性喪失。因此,解析SCN
《HMG》:線蟲研究為致命腦病帶來希望
在最近的《人類分子遺傳學》雜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為模型,對一種不可治愈的致命神經退行性疾病進行模擬和治療,有望為這種疾病找到一種治療方法。 這種疾病是
Nat Chem Bio:線蟲研究揭示長壽的奧秘
根據Scripps Research的科學家的一項研究,一類酶活性抑制分子通過調節大麻素生物途徑,可以將秀麗隱桿線蟲的壽命延長45%, 相關工作最近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志上發表,該研究還表明,秀麗隱桿線蟲中延長壽命的大麻素途徑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發現的大麻素
數學研究表明衰老不能阻止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帶來了壞消息:從數學上看,像人類這樣的多細胞生物,衰老無法阻止。 研究人員之一、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喬安娜·梅塞爾在一份聲明中說:“從數學上看,衰老不可避免,完全不可避免。邏輯上、理論上和數學上都沒有辦法。” 梅塞爾和博士后保羅·納爾遜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
Cell發布衰老研究重要發現
通過研究與退行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相關的蛋白FUS,他們證實FUS形成了液態區室,但在年老之時它會轉為固態,形成聚集體。源自ALS患者的FUS蛋白突變可以加速這種現象,因此這種異常的相變似乎處于ALS的核心,也可能是所有退行性疾病的一個普遍機制。這些研究結果發布在8月27日的《細胞
童坦君:衰老研究肩負社會責任
“如果鐘表壞了,想自己修理,你一定得事先了解它是怎么運行的,才可能把它修好。如果連鐘表基本運行規律都不知道的話,恐怕很難修好。即便是修好了這里,又會在那里出現問題。” 中科院院士童坦君用這樣一則形象的比喻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了衰老機制研究的意義。“很多人老了都會得老年病,如果僅從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