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孢囊線蟲 (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是引起大豆減產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合理種植抗病大豆品種是當前世界范圍內防治SCN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長期種植單一抗性品種致使SCN新的毒性生理小種出現,導致原有抗性喪失。因此,解析SCN逃避寄主免疫防御的致病機制對抗病遺傳育種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效應蛋白是一類由線蟲食道腺、頭感器、尾感器和表皮等組織分泌到寄主細胞的蛋白或肽類小分子化合物。在與寄主互作過程中,植物寄生線蟲利用口針刺穿植物細胞壁,并將效應蛋白經口針注入植物細胞中幫助其抑制或逃避寄主免疫反應并建立取食位點。因此,在分子層面深入解析SCN食道腺效應蛋白的毒性機制對于認識線蟲致病機理、品種抗性喪失、針對性地開發新抗病資源尤為重要。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農田有害生物控制學科組研究團隊從SCN中克隆到一個效應蛋白基因Hg16B09,發育表達模式分析及原......閱讀全文
技術看臺 日前,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組織全國28家科研教學和推廣部門開展了全面系統的研究,通過公益性行業(農業)科技項目的實施,研究、創新出高效實用的“孢囊線蟲病防控技術”并進行推廣示范,有效遏制了孢囊線蟲病進一步擴散蔓延,減少產量損失。 這對于
50年來,世界大豆作物都依賴于利用抗孢囊線蟲大豆品種,但沒有人知道這些植物是如何擊退孢囊線蟲害的。現在抗性大豆植物的秘密終于浮出水面。令人驚訝地是在大豆中與抗孢囊線蟲相關的基因中有一個一直以來也與包括淋巴細胞白血病、脊柱裂和心血管病等人類疾病相關。來自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將這一突破性的成
在線蟲與植物早期互作過程中,植物寄生線蟲通過化學感受作用識別寄主植物的化學信號,揭示線蟲感知寄主釋放化學信號的分子機制有助于理解植物線蟲識別寄主的行為特征,為進一步從線蟲生活史的特殊階段挖掘新的防治技術提供重要理論基礎。 近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田有害生物控制學科組利用模擬土
在所有植物寄生線蟲的危害中,大約80%的經濟損失是由根結線蟲和孢囊線蟲導致的。目前主要利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但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藥劑已被禁用或者限制使用,不能滿足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需要。利用植物抗性是最經濟和最有效的防治線蟲方法,而對抗性資源的篩選及植物抗性/防御反應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是加速植物抗病育
在植物寄生線蟲與植物早期互作過程中,線蟲能夠感應植物或者根際微生物釋放的化學信號而尋找寄主,而根際土壤pH和無機鹽對線蟲的聚集性和對植物的趨化性影響鮮有報道。土壤環境因子對線蟲的趨避作用機制研究不僅能為線蟲尋找寄主提供理論依據,還有助于制定新的防治策略。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
大豆胞囊線蟲(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減產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線蟲互作機制對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培育抗胞囊線蟲病的大豆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DNA甲基化(DNA methlation)是一種表觀遺傳標記,在植物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8月20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與國際應用系統分析學會(IIASA)、國際水稻所(IRRI)、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三個國際組織合作項目的獲批準名單。&nbs
做好小麥播種期及苗期病蟲害防治,對壓低病蟲初始量,預防中后期病蟲害的發生,確保全年小麥病蟲害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強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和秋冬季病蟲害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國家小麥產業體系以及相關植保專家,結合2019年春夏季小麥病蟲發生情況,研究制定了
易變山羊草(2n=4x=28, UUSvSv, Ae. variabilis syn. Triticum peregrinum (Hack In J. Fraser) Marie & Hackel)是小麥的近緣物種,與小麥進行遠源雜交時可產生可育后代,是小麥育種改良的重要資源。人
目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20955種,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種子8855種,占我國野生植物物種的30%。圖為部分種子燈片。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每1平方公里有100種植物物種,而在這里,一腳踩下去就有上百個植物物種。 這里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中金招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招標代理機構”)受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招標人”)的委托,就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013年第一批儀器設備采購項目(招標編號: 0773-1341GNOB13833)(以下簡稱“項目”)所需的貨物和服務,以國內公開招標方式進行招標采購。 1、 中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與立陶宛共和國農業部、食品獸醫局關于立陶宛青貯飼草輸華衛生與植物衛生條件的議定書》,海關總署將《進口立陶宛青貯飼草植物檢疫要求》予以公布,符合要求的立陶宛青貯飼草允許進口。 附件 進口立陶宛青貯飼草植物檢疫要求 一、檢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RF)將共同資助合作交流項目。經公開征集,根據基金委有關規定并與NRF核對申請項目清單,共有以下125項申請通過初審:
實驗方法原理鉤蟲(hookworm)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發達的口囊是其形態學的特征。寄生人體的鉤蟲主要有二種: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鉤口線蟲(Necator americanus)。鉤蟲寄生人體小腸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泥土里適宜條件下桿狀蚴孵出并發
實驗方法原理鉤蟲(hookworm)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發達的口囊是其形態學的特征。寄生人體的鉤蟲主要有二種: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鉤口線蟲(Necator americanus)。鉤蟲寄生人體小腸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泥土里適宜條件下桿狀蚴孵出并發
一、 目的和要求要求學會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和線蟲的分離、培養和接種的一般方法,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學習植物傳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種方法,比較不同接種方法對病害發生發展過程與外界環境的差異。二、材料和用具新鮮的真菌和細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葉片、水稻白葉枯病葉、煙草花葉病和番茄根
一、 目的和要求 要求學會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和線蟲的分離、培養和接種的一般方法,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學習植物傳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種方法,比較不同接種方法對病害發生發展過程與外界環境的差異。二、材料和用具 新鮮的真菌和細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葉片、水稻白葉枯病葉、煙草花葉病和番
黑龍江省2017年度科學技術獎勵評審結果日前揭曉,共有273個項目獲獎。據統計,獲獎項目近三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50.53億元,間接經濟效益406.58億元,彰顯了黑龍江省優秀科技成果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2017年,黑龍江省共推薦申報省科技獎勵項目429項。經形式審查、
含油率達到21%以上,蛋白質含量不低于38干基的大豆就屬于高油大豆,該豆主要用于 榨油。在種植過程對土壤的肥力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需要有中等肥力以上,整地要求秋整地,秋翻耙起壟或秋耙深松起壟翻深zo厘米以上,耙深lz}is厘米,深松zs}zs厘米,打破犁底層。壟寬60一65厘米,壟直壟勻,s0米壟長
301碳五碳九碳十低溫加氫制無萘環戊烷關鍵工藝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張懷敏,張文生,楊晶宇,楊世坤,張啟,韓樂,魯少飛濮陽市聯眾興業化工有限公司濮陽市科學技術局302油氣資源氣驅效益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科學技術進步獎田巍,李中超,熊運斌,許尋,劉云華,賈瑞忠,王坤,戴厚柱,王振華,石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一、目的和要求要求學會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和線蟲的分離、培養和接種的一般方法,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學習植物傳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種方法,比較不同接種方法對病害發生發展過程與外界環境的差異。二、材料和用具新鮮的真菌和細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葉片、水稻白葉枯病葉、煙草花葉病和番茄根結
會議現場 11月14日至16日,由四川省作物學會主辦的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在西昌學院召開。四川省作物學會理事長、四川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李躍建研究員主持會議。 成都生物所農業中心主任余懋群研究員、天然產物中心陳蓉分別作了題為“抗禾谷孢囊根線蟲基因克隆及功能驗
實驗方法原理常規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后的檢測,對于不同的目的,應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由于這種電泳方法不破壞蛋白質的生物活性,所以可選用的檢測方法很多。試劑、試劑盒丙烯酰胺單體貯液Tris-甘氨酸緩沖液貯液電極緩沖液樣品緩沖液過硫醆銨濃縮膠緩沖液貯液分離膠緩沖液貯液實驗步驟一、早期染色方法用染料和生物大
真核細胞的許多生理過程都需要膜融合,包括蛋白和膜運輸、激素分泌和神經傳遞。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神經細胞的突觸末端具有許多裝載著神經遞質的囊泡,鈣離子會促使這些囊泡與突觸前膜融合,釋放出神經遞質,將信號傳遞到下一個神經細胞。 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對突
實驗方法原理結膜吸乳線蟲寄生于犬、貓的眼結膜囊及淚管,偶然侵入人體。中間宿主可能是蠅類。幼蟲在蠅體內的發育情況尚未完全了解。實驗步驟成蟲玻片標本:乳白色,兩端尖細,,頭端可見明顯口囊,有內外乳突環。體表角皮折皺成許多橫紋。邊緣呈鋸齒形,雄蟲7~13×0.275~0.750毫米,尾端卷曲,交接刺一對,
實驗方法原理結膜吸乳線蟲寄生于犬、貓的眼結膜囊及淚管,偶然侵入人體。中間宿主可能是蠅類。幼蟲在蠅體內的發育情況尚未完全了解。實驗步驟成蟲玻片標本:乳白色,兩端尖細,,頭端可見明顯口囊,有內外乳突環。體表角皮折皺成許多橫紋。邊緣呈鋸齒形,雄蟲7~13×0.275~0.750毫米,尾端卷曲,交接刺一對,
DNA甲基化是基因組中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志,在大多數生物的生命周期中基因組的甲基化模式都相對穩定。然而近期發表在Genome Biology雜志上的兩篇文章顯示,有的生物在一生中不斷累積著甲基化,有的生物則可能通過甲基化去除大量DNA。 吉林大學劉明遠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在線蟲中發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苗龍研究組以The micronutrient element zinc modulates sperm activation through the SPE-8 pathwa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為題,在Development發表了最
生物通報道:中樞神經系統利用SNAREs和其他突觸蛋白介導的Ca2+觸發的突觸小泡融合,將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Complexin——一個小的胞漿蛋白,對于調節自發性minirelease和激活Ca2+觸發的融合,發揮著雙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其分子機制還不是非常明確。 來自中南民族大學、斯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