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呼吁開展第三極水循環研究
1月3日,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學家、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姚檀棟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題為《冰崩威脅亞洲水安全》的科學評論文章,旨在闡明第三極地區正在經歷的加速水循環過程及其影響和建立系統的氣象—水體穩定同位素觀測網的重要性,呼吁全球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投身到第三極水循環研究中,構建聚焦水問題的觀測和地球系統模型新體系,服務于亞洲水塔和絲路地區的水安全戰略和水資源管理。 文章分析了氣候變化對“第三極”固態水庫的威脅及其對該區域河流、湖泊變化的影響,強調了在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地表水氣穩定同位素觀測網的基礎上,繼續沿西風—季風傳輸路徑拓展高精度三維(地表至高空)水氣穩定同位素觀測的重要性。為了清楚認識該區域水循環,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綠色發展,在“絲路環境”專項和STEP的支持下,TP......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家呼吁開展第三極水循環研究
1月3日,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學家、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姚檀棟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題為《冰崩威脅亞洲水安全》的科學評論文章,旨在闡明第三極地區正在經歷
第三極立體觀測布下“天羅地網”
“監測第三極水循環,除了跟蹤氣溫、濕度、氣壓,降水、風速等傳統氣象要素外,還需要通過測量大氣水汽中氫和氧穩定同位素比率來獲得更多關于水循環的信息。”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學家姚檀棟院士前幾天剛從西藏林芝科考現場回來,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考隊這次用“極目一號浮空艇”垂直上升3000米左右,抵達海拔
《自然》發表“絲路環境”和“第二次青藏科考”中水問題研究
1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學家、“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姚檀棟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題為“冰崩威脅亞洲水安全”的
姚檀棟團隊《自然》評論:冰崩威脅亞洲水安全
1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學家、“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姚檀棟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題為“冰崩威脅亞洲水安全”的
“第三極”生態變化之憂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冰川退縮顯著、水土流失嚴重、珍稀生物資源減少等諸多警示性詞匯,開始越來越多地與青藏高原聯系在一起。 作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青藏高原是否依然固若金湯?它面臨著哪些威脅與挑戰?我們該如何應對?在日前于廈門舉行的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年會上,相關專家紛紛就“第三極”生態現狀
《第三極環境科學評估報告》全球發布
4月28日,聯合國環境署面向全球發布《第三極環境科學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線下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北京部舉行。 地球第三極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區,該報告是關于第三極環境變化的首個綜合評估報告,它從氣候、水體、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
第三極環境聯合科教中心在京揭牌
7月6日,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一行前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調研。調研期間,王慶林與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第三極環境聯合科教中心主任姚檀棟共同為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第三極環境聯合科教中心”揭牌。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科協于2016年
第三極環境聯合科教中心在京揭牌
7月6日,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一行前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調研。調研期間,王慶林與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第三極環境聯合科教中心主任姚檀棟共同為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第三極環境聯合科教中心”揭牌。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科協于2016年6月啟動
院士專家解讀“地球第三極”前沿科研
中新網成都7月15日電 (賀劭清 李云舒)“此次科考首次系統查明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本底,建立完善的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數據庫,編制了災害分布圖。”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15日在成都表示,在氣候暖化、地震活躍和人類活動加劇耦合作用下,高原災害風險加劇,未來青藏高原災害研究與防治應以地球系統科學為科學主線,探索巨
冷卻水循環機的特點
冷卻水循環機的主要特點: *?全封閉制冷系統,工作穩定,性能可靠;*?數字顯示及控制,控溫精度高,溫度均勻;*?微處理器PID智能算法,帶學習功能,更好適合用戶的需求;*?采用超靜音循環水泵,整機工作安靜,噪音低;*?高性能的制冷系統和泵循環系統,適合長時間連續工作;*?封閉式水箱和管路結構,避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