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臺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震蕩磁重聯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在小尺度震蕩磁重聯方面取得研究進展,首次在太陽色球層觀測到小尺度震蕩磁重聯及由其導致的磁流繩形成和消失的物理過程。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國際天文學雜志《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該項工作主要由云南天文臺副研究員薛志科和研究員閆曉理等人共同合作完成。 磁重聯是天體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過程,它是一種磁力線重新連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磁能被轉化成等離子體的動能、熱能以及輻射能等。太陽上許多爆發活動都與磁重聯有關聯,諸如日冕物質拋射、耀斑、暗條/日珥爆發、噴流等。但是由于受觀測設備分辨率的限制,目前對小尺度磁重聯的觀測研究還非常少,尤其是震蕩磁重聯。目前為止,關于震蕩磁重聯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數值模擬方面,而一個完整的震蕩磁重聯的觀測在這之前未見報道。 薛志科等人主要利用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的一米......閱讀全文
云南天文臺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震蕩磁重聯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在小尺度震蕩磁重聯方面取得研究進展,首次在太陽色球層觀測到小尺度震蕩磁重聯及由其導致的磁流繩形成和消失的物理過程。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國際天文學雜志《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該項
太陽低層大氣磁重聯研究取得前沿成果
國際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最新刊登了一項中科院云南天文臺在太陽低層大氣磁重聯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 太陽物理理論研究團組副研究員倪蕾等人首次運用多流體磁流體模型,研究了太陽溫度極小區附近弱電離、強磁場環境下的小尺度磁重聯物理機制,進一步揭示了近幾年運用太陽界面層成像光譜儀衛星和高分辨率的地面太陽
云南天文臺發現太陽噴流中的振蕩磁爆破重聯
近期,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組副研究員洪俊超及其合作者,在太陽噴流的觸發機制方面獲得新進展,首次發現一例噴流是由振蕩磁爆破重聯觸發。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學雜志《天體物理學雜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磁重聯,直觀上描述為相反方向磁力線相互靠近斷
中外科學家在太陽耀斑磁重聯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在磁重聯的精細物理過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首次在太陽耀斑中發現具有扭纏結構磁島形成的快速磁重聯。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科學家在太陽大氣波動研究方面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結合其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針對太陽大氣中準周期快摸波列的產生過程以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準周期快摸波列的形成物理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The Astrophys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磁場重聯釋放磁扭纏的物理過程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在活動區暗條爆發與小尺度磁重聯關系方面取得研究進展,首次觀測到磁重聯可以釋放磁紐纏這一新的物理現象。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期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11837)。該項工作主
新理論解釋了快速磁重聯背后的奧秘
當相反方向的磁場線合并時,它們會產生可以釋放大量能量的爆炸。在太陽上,相反的場線合并會導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這些巨大的能量爆發可以在一天內傳播到地球。 雖然磁重聯的一般機制是已知的,但研究人員已經努力了半個多世紀來解釋發生的快速能量釋放背后的精確物理學。 發表在通訊物理學上的一項新的達
科學家觀測到耀斑磁重聯的重要證據
7月14日,在線出版的Nature Physics發表了蘇楊博士等人的最新觀測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美國的太陽動力學探測衛星(SDO)和太陽高能像譜衛星(RHESSI)的同時觀測,對 2011年8月17日一個C級耀斑進行了多波段綜合研究,首次詳細展示了太陽耀斑發生時磁重聯過程的細節。
科學家在磁重聯加熱日冕方面取得進展
日冕加熱一直是太陽物理研究的一個難點問題。目前學術界有兩種主要觀點:磁重聯加熱和波傳導加熱。最近,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太陽活動多波段觀測研究團組博士李東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樂平發現了小尺度磁重聯加熱日冕的觀測證據。 磁重聯被認為是太陽爆發現象的主要能量釋放方式,而光譜是對于其最
云南天文臺等太陽耀斑環系統上方結構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太陽活動及CME理論研究團組博士研究生蔡強偉、研究員林雋及其合作者研究發現,在太陽的極紫外圖像中觀測到的耀斑環頂上方的扇形結構(supra-arcade fan,SAF),有可能是能夠對帶電粒子進行有效加速的終止激波存在的區域。該項研究的合作者分別來自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