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學院是青島科技大學設置最早的優勢特色院系。設有化學工程、制藥工程和藥學3個系,下設7個教研室和6個實驗室(中心)。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500余人。現有教職工126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45人、雙聘院士1人、泰山學者6人、省市級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7人、博士生導師22人。學院緊密圍繞一流學科建設目標,著力推進黨的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 一是黨建引領、干事創業,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以黨建引領、業務落地為指引,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創新制定“黨支部堡壘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定量考核體系,選優配強支部書記,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實現了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學院領導班子2017、2018連續兩年學校考核優秀,黨建、學生工作、教學、科研工作考核均為優秀,2018年化工學院獲山東省“干事創業好團隊”榮譽稱號。 二是立德樹......閱讀全文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201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的評選工作已結束。根據全國總工會在4月22日召開的2019年“五一”新聞發布會上所公布的數據,今年表彰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共92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695個、全國工人先鋒號797個。據統計,自1950年至2015年期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召開了15次全國
2013年中國檢驗檢疫十大新聞 隨著201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淀,飽含憧憬和希望的2014年已經向我們走來。 回首2013,一年中有太多的事情發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檢驗檢疫工作、全國檢驗檢疫系統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地檢驗檢疫部門轉變職能應對法檢目錄調整、口岸打響H7
7月23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在人民日報發布推選活動啟事。經活動組委會審核確定,2020年度66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出爐,名單及個人事跡公示如下。 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啟事 為宣傳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廣泛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事跡風采,引導廣大教師守教育報國
擁有西北五省首臺速鋒刀、甘青寧新四省(自治區)第一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甘青寧三省(自治區)第一臺PET/CT和CT影像引導高能直線加速器腫瘤治療系統、西門子3.0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256層光子雙源CT、3D腹腔鏡等國際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配備有國內一流的層流凈化手術室和國際最先進的消
近日,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根據評選頒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復比選、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組織考察、統籌考慮,產生8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28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為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
12月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00名“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和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在大會上受到表彰。 “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100名):于敏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于敏,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8月出生,天津寧河人,中國工程物理研
順應時代要求,思想凝聚發展共識。立足中國實際,精神匯聚前進力量。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精神文明建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也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決定表彰一批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個人,安徽省也于9月9日表彰了一批安徽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個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
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今天發布關于“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的公示,公示表示,為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黨中央決定開展“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一共1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3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
昨天(9月11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繼2009年大規模清理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后,國務院決定再取消一批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涉及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單位的共計76項評比,以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 據介紹,2009年,全國共清理各種評比達標表彰項目148405個,保留項目421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于吉紅教授獲2019年“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9月10日赴京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9年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9月8日下午,吉林大學副校長蔡立東一行來到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歡送于吉紅赴京參會。蔡立東代表學校向
1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布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核心內容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圖片源自互聯網 1、拓展院士增選推薦途徑,嚴格審核把關。健全完善院士推薦
6月25日下午2點,西北大學物理學院學術會議室,喬學光教授與他指導的研究生們正在進行每周一次的學術研究討論會。 據了解,自2008年6月喬學光調任西北大學校長、黨委書記,至2016年換屆作為一名普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團隊一直堅持每個星期四的下午舉行學術研討會或學習報告會。期間,他自己只要
20年前秦山核電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建設的核電站在杭州灣畔開始了其“國之光榮”的歷程;20年的歷程中,秦山核電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以其安全運營的業績創造了社會效益。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秦山核電變化之大,有如核裂變,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縮影。 秦山核電提供的一份“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
青島集聚了堪稱“國字號”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國獨樹一幟,在世界上也為數不多。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搶占科技制高點――“十一五”湖北省質監系統公共檢測平臺跨越發展側記 湖北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澤洪(中)深入企業調研 上篇:科技興檢碩果累累 “十一五”期間,湖北省質監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職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監管
4月8日,清華大學,工人搭建百年校慶典禮的舞臺。 4月8日,清華大學主教學樓前,工人在搬運搭建百年校慶典禮舞臺的零部件。 在昨天(4月8日)的清華百年校慶新聞發布會上,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旭宣布了清華大學新的目標,清華計劃在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并在2050年躋身世界一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
19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這份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開宗明義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采訪權威專家,就文件精神進行全面解讀。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在這半年中,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發生了不少大事,從《環境保護稅法》,《水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實施,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動,無疑為今年的環保工作起了一個好的開端與年中總結! 下面小編帶你一起看看,2018年1月至6月發生了哪些大事!環保大事記2018年1月 1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金域醫學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報告期內,金域醫學實現營業收入34.75億元,同比增長36.6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223.71%,公司上半年業績超市場預期。其中,金域醫學2020年Q2實現營業收入23.04億元,同比增長67.06%
編者按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1周年之際,環境保護部集中表彰了一批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表現突出、在推進環保事業發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先進集體。 為進一步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在全國環保系統形成立足本職創先進、爭優秀的良好氛圍,中國環境報今日起開設“學習貫徹環保‘兩會’精神,創先爭優迎接十八大召
飽受詬病的科技浮躁之風 當今基礎科學研究的上空,籠罩著一片浮躁之風。 以論文數量論成敗,以項目多少論業績;把做研究變成了做論文,把做學問變成了做項目。論文之總數加上項目之總經費,堂而皇之和名正言順地被列為科研院所和高等學府的年終考核業績與未來規劃目標。 滿天飛的“帽子”雖然被多次“吐槽”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