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技術空心化等問題也逐漸顯現 銷量一年增長三倍多、公告目錄車型連續兩年翻番、生產企業一年增長近五成、眾多行業外企業紛紛加入…… “十二五”前三年叫好不叫座的新能源汽車,在政府大量利好政策推動下,2015年終于迎來了快速增長的“黃金年代”。然而,業內有識之士近來卻頻頻發聲,對新能源車火爆背后的種種亂象以及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表示了擔憂。 全球最大市場、最大車企花落中國 “若不是核心部件產能得到提升,一個月還真生產不出這么多車。”對于去年12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感觸頗深。去年12月,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上汽榮威e550銷量大幅攀升至1611輛,同比增長43.8%,環比增長33%。而來自上海市經信委的消息稱,去年12月,上海市上牌的新能源汽車逾1.47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的上牌量。 這只是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的一個縮影。中汽協......閱讀全文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代表大會公布了本年度評選結果,共有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入選。 2020年創新技術為: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技術、面向海量場景的自動駕駛云仿真平臺
汽車電氣化催生上游變革 鋰電池產業鏈整合大潮涌動 “中國的鋰電池行業正在發生巨變。但這一巨變的表面是靜悄悄的,就好比此前銀行存款一夜之間很大比例都轉移到余額寶一樣,雖然表面看來發生在倏然之間,但實際上支付寶公司早已經磨刀很久,只不過多數人都后知后覺而已。”中興派能公司總經理袁
近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布的今年第二次機動車指標申請情況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原來,截止到4月8日24時,北京小客車指標申請網站累計收到個人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申請和確認延期數量已突破23萬。按照現有的規則及指標配置數量來計算,新能源指標或將排到2023年。圖片來源于網絡 之前人們還
2019-04-17作者:瀏覽次數:59 來源:深圳市川本斯特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電動乘用車上的首次運用 江淮汽車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和應用推廣的企業,一貫重視汽車技術的研發、科技創新,已系統掌握了電動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電池模組、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及電轉向、電制
“我聽說,有的公司說要做1萬安時的電池,當時我就嚇了一大跳,幾百安時的電池就很嚇人了,何況1萬安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陳立泉日前在接受《科學時報》專訪時發出這樣的驚嘆。 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辦法的出臺似乎撥開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迷霧。但在新能源汽
雙向電源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測試中的應用。新能源汽車電池是汽車的核心之一,于是對于電池電芯的檢驗測試標準也將變得極為嚴格,這關乎到汽車使用甚至駕駛人員的安全。 傳統測試方法是直接對電池包進行安規測試、振蕩測試、充放電測試、一致性測試等等,其中沖放電測試中需要充電電源輸入以及放電負載輸出,
充電時著火、行駛中自燃,最近電動汽車偶有發生的安全問題引發人們關注。 “安全性問題,將成為影響電動汽車健康發展與成敗的重要問題。發展新能源汽車要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發展速度要以安全為前提。如果做不到安全,寧可把速度放慢一點。”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直言,電動車發生的個別安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宗海教授課題組在“新能源汽車能源管理關鍵技術及其系統”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際能源與環境界的關注。據悉,該成果已獲得國際埃尼獎(Eni Award 2014)科學秘書處候選提名,目前正處于評審階段。 由于單體電芯的差異性以及實際工況溫度、濕度等因素對不同的空間位置的
10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中方申請人中方依托單位11201101460基于展向扭曲結構的流動與噪聲控制研究劉宇南方科技大學21201101470面向旋轉環境下無線傳感器自供電的能量俘獲新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