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熱電材料轉換效率創世界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9日報道,美國西北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機械工程師合作開發出一種穩定的環保型熱電材料,熱電品質因數(ZT)創下世界紀錄,達到2.2,可將15%至20%的廢(余)熱轉換成電力,成為目前最有效的熱電材料。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20日的《自然》雜志上。 熱電材料有著廣泛的工業應用,包括汽車產業,可發揮從車輛排氣管排出汽油的更多潛在能量(寶馬正在通過從汽車排氣系統捕獲熱量測試熱電材料);玻璃、制磚、煉油廠、煤炭和燃氣電廠等重工業領域,以及大型船舶和油輪里持續運轉的大內燃機等。這些領域的廢熱溫度高達400攝氏度到600攝氏度,這個溫度范圍對于使用熱電材料正是最有效點。過去的熱電材料把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效率都不高,大多只有5%到7%左右,這限制了熱電材料的應用。 新材料基于常用的半導體碲化鉛,表現出的熱電品質因數為2.2,熱電轉換效率達到15%至20%,這是迄今報告的最高效率。“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采用的碲......閱讀全文
創新型熱電材料轉換效率創世界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9日報道,美國西北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機械工程師合作開發出一種穩定的環保型熱電材料,熱電品質因數(ZT)創下世界紀錄,達到2.2,可將15%至20%的廢(余)熱轉換成電力,成為目前最有效的熱電材料。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20日的《自然》雜志上。 熱電材料有著廣泛的工
創新型熱電材料轉換效率達15%至20%-創世界紀錄
??????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9日報道,美國西北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機械工程師合作開發出一種穩定的環保型熱電材料,熱電品質因數(ZT)創下世界紀錄,達到2.2,可將15%至20%的廢(余)熱轉換成電力,成為目前最有效的熱電材料。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20日的《自然》雜志上。
學者設計新型熱電池提升熱電轉換性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67.shtm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化工研究所研究員曾煒團隊聯合廣東工業大學教授余林團隊設計了一種全新的熱電池,通過將質子Soret效應和質子耦合電子轉移(PCET)反應耦合,使得電池的熱電轉換性能得到
納米技術提高熱電轉換效率
如何將大量汽車尾氣排放的廢棄熱量高效轉化為有用的電能,成為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的研究課題。歐盟為此提供375萬歐元資助,總研發投入530萬歐元,由列支敦士登、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和瑞士7個國家及14家納米材料企業聯合組成歐洲NanoHiTEC技術攻關團隊。 根據賽貝克
納米技術提高熱電轉換效率
如何將大量汽車尾氣排放的廢棄熱量高效轉化為有用的電能,成為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的研究課題。歐盟為此提供375萬歐元資助,總研發投入530萬歐元,由列支敦士登、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和瑞士7個國家及14家納米材料企業聯合組成歐洲NanoHiTEC技術攻關團隊。 根據賽貝
中國科學家創量子保密通信新世界紀錄
中國科學家創造量子保密通信新的世界紀錄,首次實現超過400公里的抗黑客攻擊量子密鑰分發。 記者11月4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與清華大學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超過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擊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極大地推動了
北航創撲翼式無人機續航世界紀錄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新概念飛行器團隊自主研制與試驗的雙關節大鳥型撲翼飛行器創造了撲翼式無人機單次充電飛行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飛行器續航時間1小時31分04秒98。撲翼飛行器在軍事偵察、火星探測、機場驅鳥、臨近空間飛行器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此前撲翼飛行器飛行時間均較短,大
耶拿:品質提高效率,效率創就效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9月27日-29日,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21)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在本屆展會上,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耶拿”)華東區大區經理李廣先生在大會支持媒體分析測試百科網的新聞直播間接受了采訪。 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
袁隆平領銜超級稻高產攻關今年創多項世界紀錄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4日對外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在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創造了世界水稻百畝片最高單產、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等多項世界紀錄。 上世紀80年代,水稻超高產育種成為海內外水稻育種研究的重點、熱點和難點,許多國家先后立項開展
新型熱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高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8月1日(北京時間)報道,熱光伏系統(TPV)能將熱轉化為電,但其轉化效率一直比較低下。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方法,對一塊鎢的表面進行操作后,其釋放出的光波能被光電池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基于此思路研制出一種紐扣光電池,其能源轉化效率為同樣大小和重量鋰離子電池的
新型內窺鏡探針有望實現無創活檢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有創活檢在癌癥等疾病診斷中極為普遍,但往往會給病人帶來痛苦。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新型內窺鏡探針,可直接探查實驗動物精細組織和活細胞活動,為未來的無創活檢帶來可能。 研究人員說,這種新型內窺鏡探針能顯著提高成像分辨率,可被用于直接觀察綿羊、大鼠和
《科學》:日美聯合開發高效熱電轉換材料
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報道說,日本和美國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熱電轉換材料,其效率達到常規熱電轉換材料的約2倍。?在兩種金屬組成的回路中,如果兩個接觸點之間產生溫度差,電子的狀態會發生變化形成電流。這種熱電轉換現象被叫做“塞貝克效應”,也稱第一熱電效應。?據報道,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山中伸介和美國俄亥
俄羅斯研發出熱電轉換新材料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大學“莫斯科鋼鐵學院”能效中心研發出熱電轉換新型材料,由于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品質因數,可作航天器長期供電用電池。此項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科學雜志上。 在原理上,所研發的熱電轉換材料是由兩類具有不同性能的原子組成,嚴格固定在
高轉換效率、功率密度的HalfHeusler熱電模塊
AEnM: 半赫斯勒(HH)化合物在廢熱回收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其中,p型NbFeSb和n型ZrNiSn基合金表現出最好的熱電性能(TE)。然而,基于nbfesb的HH化合物的TE器件研究很少。浙江大學趙新兵、朱鐵軍團隊成功制備了p型(Nb0.8Ta0.2)0.8Ti0.2FeSb和n型H
著名材料學家陳創天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0月31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定于2018年11月2日—11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1號樓407會議室設立陳創天先生追思堂,供
新型眼科器械有望創10億美元收入
近視是目前世界上發病率較高的眼病之一。過去,醫學界治療近視只有“激光(眼角膜)磨削術”一種方法,更普遍的做法是,讓近視患者佩戴眼鏡糾正屈光度。美國AVEDRO醫療器械公司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早期近視的新型眼科器械產品KXL0System。 據研制者介紹,他們發明的這種新型眼科器械
新型“創可貼”-實時監測身體狀況
聲帶振動、心跳、呼吸、運動......在這些人體的日常自然活動過程中,會伴隨產生大量的機械聲學信號,而這些信號的強弱、頻率則暗示著你的生理健康狀況。 不過,有許多信號會在皮膚與空氣交界處強烈衰減,若沒有一種“創可貼”式的實時監測設備,便會影響人們對健康狀況、運動表現等的精準判斷。 近日,中國
摻雜稀土讓熱電材料轉換率提高25%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6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能源部阿姆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只需在一種熱電材料中摻雜1%的稀土元素鈰或鐿,就可將這種熱電材料的轉換效率提高25%。該項目負責人伊維根·列文表示:“這是科學家首次如此大幅度地提高熱電轉換效率。” 熱電材料是一種將熱能
武工大在無創血糖監測新型材料研究上取得新成果
武工大在無創血糖監測新型材料研究上取得新成果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021級研究生朱雨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期刊《化學工程學報》發表了題為《中空納米籠異質結構NiCo-LDH/MWCNTs電催化劑用于唾液葡萄糖的高靈敏度和非侵入性檢測》的學術論文,該校化環學院青年教師楊娟為論文通訊作者
美國合成新材料-創磁化密度極值
新興的自旋電子學領域利用電子自旋延長電池壽命,從而增強諸如硬盤驅動器、手機組件等固態設備的性能。不過,自旋電子學的發展正在遭遇被稱為斯萊特—鮑林極限的阻礙。斯萊特—鮑林極限是指一種材料所能包含的磁化強度的最大值。如今,一種新的薄膜有望突破這個持續了幾十年的基準。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一個由美國
第一太陽能碲化鎘光伏組件轉換效率創世界紀錄
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公司近日宣布,其碲化鎘(CdTe)光伏組件轉換效率創下新的世界紀錄,總面積組件效率達16.1%,并得到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驗證。較之于2012年1月創下的14.4%的紀錄,此次的成績是一個飛躍性的增長。此外,Firs
國際納米眾創空間揭牌迎創客
1月25日,在“納米科技產業工作推進會暨北京納米盟理事會議”上,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國際納米眾創空間(籌)授牌,標志著位于雁棲經濟開發區的國際納米眾創空間正式開啟迎接創客之門。同時揭牌的還有位于北京化工大學的“未來之星”納米眾創空間(籌)。 為推動大眾創業、萬從創新,激
新型maXis-ETD在ASMS上創驚人新紀錄
鹽湖城,2010年5月23日(商業新聞) - 在第58屆ASMS會議,布魯克和其相互合作的科學家,將報告關于完整蛋白質分析的眾多里程碑式的成就,這些成就包括運用布魯克新maXis ETD系統對蛋白質進行直接測序和表征;高質量精度、高分辨率和寬動態范圍在剖析復雜模式的蛋白質碎片產物離子中是非常重要
新型光學材料打破數據轉換的障礙
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開發出了新型光學材料,此非線性超材料有望用于未來通信芯片的制造,將開啟打破數據轉換的障礙的大門。 從計算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到汽車,家庭和公共交通,我們的世界一天天的變得更加數字連接化,而支持大量數據交換所必需的技術就顯得至關重要。
“浦東創客”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春)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作為“排頭兵中的排頭兵”,浦東新區明確定位:要成為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區,成為萬千創業者的創新樂園。 浦東要打造中國的硅谷、藥谷,需要更多的國際一流企業、一流研發機構及一流人才。今年,浦東正在推進建設大規模的傳統孵化器向“
安徽合肥高新區:“科創”驅動“雙創”
過去三年,合肥高新區幾乎每天都會有一家科技成果轉化的公司設立,每周都會有科技型企業發布創新產品,每月都會有國家重大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發布成果。”安徽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呂長富15日如是說。 9月15日,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幕。本屆活動周以“創新增動能,創業促就業”為
胃腸外科手術:從“巨創”到“微創”
?周巖冰(中)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臨床機器人手術團隊 8月19日,經過10多個小時的緊張工作,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臨床機器人手術團隊使用Da Vinci(“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完成了4例高難度胃癌、直腸癌手術,為第三屆中國醫師節獻上了一份厚重而特殊的禮物。 達芬奇機器人系統于
新型解碼芯片創數據傳輸能效紀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86.shtm
科學家開發新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
貝勒醫學院、德雷克賽爾大學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以及RareCyte公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Prenatal Diagnosis》雜志表明,基于母體血液中罕見胎兒細胞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可行的,他們估計,這種方法將在未來1至2年內向公眾開放。 本文資深作者Arthur Beaudet博士說,“
新型無創檢測系統-可實現患者長期血脂管理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11月10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安光所光電子中心生物醫學光學研究團隊與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開發的無創檢測系統,可以通過對皮膚膽固醇的無創檢測,實現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分別發表在《生命醫學工程在線》和《健康與疾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