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8-06393-w研究以“Maternal gut and breast milk microbiota affect infant gut antibiotic resistome and mobile genetic element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三項發現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報告了三項發現:首先,母乳喂養至少六個月的嬰兒腸道中的耐藥細菌數量少于母乳喂養時間較短或根本沒有母乳喂養的嬰兒。換句話說,母乳喂養似乎保護嬰兒免受這些細菌的侵害;第二,分娩期間對母親的抗生素治療增加了嬰兒腸道中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的數量。在分娩和治療六個月后,這種效果仍然明顯;第三,母乳中也含有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的細菌,母親很可能會通過母乳將這些細菌傳給孩子。然而,母乳喂養減少了嬰兒腸道中耐藥細菌的數量,這表明母乳喂養對嬰兒有益。赫爾辛基大......閱讀全文
研究顯示,用母乳喂養的嬰兒發展更為健康,包括增強免疫力、提升智力、減少嬰兒猝死癥的發生、減少兒童期肥胖等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母乳喂養的益處,對此付諸于實踐的建議也在持續增加。近日,赫爾辛基大學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以保護嬰兒免受腸道中耐藥細菌的侵害,再次論證母乳喂養
提及抗生素,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對抗生素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其可以幫助殺菌,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的確,抗生素最初設計的目的就是幫助人類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發生;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就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自此人類在抗生素的發現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漸開展開來。 近年來,大量研究都發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10月20日報道,近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可減少嬰兒體內的耐抗生素細菌。 研究說,由于嬰兒免疫系統薄弱,每年全球有超過20萬新生兒因出現由于耐抗生素細菌導致的感染而死亡。研究團隊發現,相比于母乳喂養時間較短或未接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目前研究的熱點。隨著研究者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對人體微生物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它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以及我們如何改變它們? 4月29日,美國《科學》雜志以“Microbiota at work”為主題發了一期專刊,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人體微生物與健康的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非常提倡母乳喂養,他們認為這不光有益于后代健康,而且對于目前本身而言也非常重要,有研究人員表示,與有母乳喂養女性相比,沒有母乳喂養的女性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1.18倍,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1.30倍。目前,母乳喂養在中國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且很多城市,如北京、青島和福州等地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會影響腸道微生物,但你也許想不到這種影響有多大。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兒童服用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后,其腸道微生物組成會發生長期的改變。這項成果于本周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人員分析了236名芬蘭兒童的腸道微生物組,這些兒童
自從微生物學誕生以來,研究人員著重關注讓我們、我們馴養的家畜和種植的植物患病的病原體。鑒于癥狀的產生是了解特定病毒是否在幾年前就已存在的唯一方法,因此大多數得到很好研究的病毒是那些導致疾病的病毒。但是很多病毒長期地感染人類,不會導致疾病,但是可能會導致年齡非常小的、年齡非常大的或者存在免疫抑制的
剖宮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百年,但是以前,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成熟,剖宮產往往是在孕婦已經死亡或是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才會實施。 但是現在,由于自身情況或是胎兒問題不適合陰道分娩的孕婦,剖宮產已經是常規且安全的選擇,它的應用拯救了不知道多少女性的生命和健康。不過還有些會因為想要“吉時”,或者是
科學家們將寄居于人類體內或者表面的病毒統稱為“人類病毒組”(human virome)。它們不僅僅會入侵人體細胞,還會對其他微生物造成影響,,例如細菌。得益于基因組學的發展,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之前從未發現的病毒種類,它們存在于皮膚、腸道、肺部、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病毒并不會立即引發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