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免疫療法已經成為癌癥治療的“實力干將”,是抗癌史上繼手術、放化療之后的又一變革。其中,除了細胞治療(CAR-T等)、免疫檢查點抑制(Anti-CTLA-4、Anti-PD-1/PD-L1等),癌癥疫苗是當下免疫治療的一個熱門方向。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利用疫苗引發特異性抗腫瘤免疫反應,實現治療癌癥的目標。 根據GBI研究所的報告,癌癥疫苗的市場將從2015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75億美元,實現約17%的復合年均增長率。而Infiniti Research的2015年發布的報告更是預測,到2019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7%。由此可見,開發癌癥疫苗前景樂觀。 目前已上市的癌癥疫苗包括HPV疫苗(預防)和前列腺癌疫苗(治療)等,都屬于單株抗體,建立在科學家們對其致癌機理完成了解的基礎之上。對其他們癌癥,科學家們主要通過篩查抑制免疫系統的關鍵物質,并研發出疫苗以清除這類物質、啟動免疫機制消滅癌癥。所以能夠引發免疫......閱讀全文
近日,BBC報道了一項研究:來自諾福克的約翰·英納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 in Norfolk)的團隊“劫持”了一批類似煙草的植物,使脊髓灰質炎疫苗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并有可能改變疫苗生產。 據悉,這種疫苗是一種“真實的模擬”(authentic mimic)脊髓灰質炎病毒
在糧食連年增產的同時,耕地質量、農作物病蟲害等問題正困擾著我國農業發展。穩糧增收戰略的實施,要求農業走環境更友好、生態可持續的道路,而研發生物綜合集成技術是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解決方案之一。 ——編者 近日,第一屆“土壤質量建設和植物逆境解決方案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代表認為,在目前的
過去的幾十年里,常規農藥在提高作物產量上取得不可思議的成就,但是其對于環境的危害也越來越多的被大眾所熟知。為此,來自赫爾辛基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更加環保的解決方案。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RNA疫苗,能夠專一性的作用于特定的病害,而不會對作物產生危害。圖片來源于
當您在電視上看到Gardasil疫苗的廣告時,是否會不耐煩的切換頻道?也許你是一個男人,你不認為自己有患HPV的風險,也許你沒有發生過性行為,或者你可能缺乏接種疫苗的渠道或資本。 但研究表明,除了在女性中引起宮頸癌外,某些HPV菌株還與男性頭頸癌有關。 Gardasil九價疫苗可預防9種與癌癥
據外媒18日報道,泰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宣稱,研發出全球第一個植物疫苗,可保護植物免受疾病、害蟲和惡劣天氣侵害。 報道稱,泰國綠色創新生物科技公司(GIB)計劃兩年內大規模生產該疫苗。公司創辦人兼創新主管甲爾西德(Karsidete Teeranitayatarn)說,他們在2007年向曼谷朱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沸沸揚揚的山東“毒姜”案,再一次刺激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其實,這背后凸顯了國內化學農藥違規使用的困局。而事實上,嘗試采用生物農藥,或可成為突破“毒姜”圍城的一條有效途徑。 毒豇豆、毒韭菜、毒姜……一波波化
她見證了第一個轉基因成果的誕生;她跟反轉基因的人士爭論了十幾年;她參加過多項轉基因作物風險與安全的評估工作——這些經歷使她成為轉基因論戰中鏗鏘有力的發言人。 轉基因技術和產品已經深入人類的生活。早在轉基因農業技術出現之前,用于制藥等行業的轉基因技術已經在造福人類。目前,全球有29個國
為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應該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特別是調整農產品的品種與品質結構,在確保糧食供應安全的前提下,將大路產品、低檔產品、普通產品、原料性產品為主的生產轉向增加優質產品、高檔產品、專用產品、功能性產品和高經濟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實現上述目標的發
“生物源農藥創制與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開發”進展匯報會在大連化物所召開 10月16日至17日,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生物源農藥創制與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開發”2010年研究進展匯報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 該項目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牽頭,聯合遼寧、北京、湖北、廣東、江蘇、
吳孔明 陳萬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農業科技創新,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其中對農業植保科技提出許多明確要求,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植保科技面臨重大挑戰 科學合理地控制糧食作物的生物災害是我國植物保護研究任務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時期我國農作
日本中央農業綜合研究中心和京都府共同開發出辣椒花葉病疫苗,這種以植物病毒為基礎開發的疫苗有望替代溴甲烷農藥。 據《日本農業新聞》報道,這種疫苗以辣椒花葉病病毒為基礎,給病毒施加特定的溫度、濕度條件等,制成疫苗。給辣椒苗接種這種疫苗,無需土壤消毒,就能有效抑制辣椒花葉病的發病。 為了便
打造中國生物技術第一展 ——共聚BIOTECH CHINA 2009,BIO-FOURM 2009 由上海市現代生物與醫藥產業辦公室、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國際生物技術和儀器設備博覽會”(BIOTECH CHINA 2009
WHO專家教授、國際藥品注冊專業咨詢師孫悅平帶來題為《生物制品監管和質量控制系統》的精彩報告,報告中介紹了生物制品的GMP規范、生物制品的批簽發制度等。 生物制品生產的GMP指南 我國2010版GMP附件3中對生物制品進行要求。第五十二條: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植物生物反應器作為分子醫藥農業的核心內容,與動物反應器和微生物反應器相比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規模化、周期短等優勢,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認識和應用。植物生物反應器的原理植物生物反應器是生物反應器研究領域中的一大類,是指通過基因工程途徑,以常見的農作物作為化學工廠,通過大規模種植生產具有高經濟附加值的醫用
1.轉基因技術的發展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率且無人類控制性的被動模式大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迫切地需要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率且無人類控制性的被動模式大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迫切地需要
干燥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曬干、煮干、烘干、噴霧干燥和真空干燥等,但普通干燥方法通常都在0℃以上或更高的溫度下進行。可應用于生物領域:藥品、疫苗、血清、血漿、抗體、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非生物領域:食品、納米顆粒、膠體、植物、文物等。 真空冷凍干燥法則基本上在0℃以下進行,即在產品凍結的狀態下
開幕式現場 9月11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預防醫學會、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OLIGO(寡糖)項目辦公室、中國化學會甲殼素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糖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綠色農業集成與發展研究中
在近日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主辦的第二十七屆農業科研成果及科教電影評獎大會上,我國的“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在參評的151項科技成果中脫穎而出,榮獲國際評委最高獎,標志著我國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山東省秸稈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世明研究員是這項技術的發明人。評委會一致認為,此研
2014年,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繼續穩步發展,據省統計局統計,生物產業企業604家(不含生物農業),前三季度規模產值1048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生物制品制造924億元,同比增長17%。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增長12.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武漢人福、宜昌東陽光入圍中國醫藥
記者今天從福建省農科院獲悉,由我國科學家組成的資源微生物聯合考察隊,在國內首次完成青藏高原芽胞桿菌資源野外考察工作。所采集的1000多份野外樣品近日陸續運抵福州,正進行菌株分離與科學鑒定,以期實現由我國獨立自主建立青藏高原芽胞桿菌資源庫,填補國內相關科學研究空白。 被譽為地球“第三極”和“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所陳化蘭團隊近日在《科學》雜志上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H7N9病毒對禽類無致病力,但該病毒侵入人體發生突變后,對哺乳動物的致病力與水平傳播能力得到明顯增強,這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較大人際間大流行的風險。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段,FierceBiotech網站報道:日本三
合成生物學涉及生物分子工程,其特點是具有在自然界中無法找到的新功能。 隨著生物技術產業進入了新的一年,我們將會觀察到的關鍵趨勢是2015年在技術上和市場上有望得到快速發展。這些技術和市場將是生命科學研發的重要驅動因素,將會把生物技術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嚴格地從貨幣角度來講,并購活動將會繼續下去,形
隨著生物技術產業進入了新的一年,我們將會觀察到的關鍵趨勢是2015年在技術上和市場上有望得到快速發展。這些技術和市場將是生命科學研發的重要驅動因素,將會把生物技術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嚴格地從貨幣角度來講,并購活動將會繼續下去,形成對于生物技術產業很關鍵的金融和資源分配趨勢。 一、大數據
隨著2015年的日歷翻開新的一頁,生物技術產業也進入了新的一年。GEN網站近日展望了2015年有望快速增長的技術和市場,總結了生物產業的十大趨勢。他們認為,這些技術將成為生命科學研發的重要驅動力,并幫助推動生物技術進入全新的領域。同時,并購活動將繼續構成金融和資源分配的趨勢,對生物產業的發展至關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體細胞核移植是近些年來新出現的一種轉基因技術。該方法是先把外源基因與供體細胞在培養基中培養,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體細胞上,然后將供體細胞細胞核移植到受體細胞——去核卵母細胞,構成重建胚,再把其移植到假孕母體,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轉基因的克隆動物。在這一技術中,外源基因的穩定表達和重建胚的良好發育是
11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和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在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園區舉行農業科技成果對接會。會上有9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涉及植物新品種、獸用疫苗、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檢測技術和加工技術,轉化方式包括專利轉讓、授權許可、聯合研發、合作建院,簽約金額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