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發布
從工信部官網獲悉,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4部委聯合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8月20日正式發布,主要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實施指南。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隨后,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或發展規劃指南。除此次發布的五大工程實施指南外,另外6個配套文件分別是:制造業人才、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工業4個發展規劃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兩個行動指南。 五大工程實施指南中,工業強基工程主要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和產業化瓶頸問題,構建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重點任務包括推進重點領域突破發展,遴選170 種左右標志性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組織開展......閱讀全文
《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發布
從工信部官網獲悉,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4部委聯合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8月20日正式發布,主要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實施指南。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隨后,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
《中國制造2025》出臺
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19日正式發布,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制造業“由大到強”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
檢測認證機構助力“中國制造2025”
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引發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智能化成為了制造業的轉型目標。為此,德國推出了“工業4.0”概念,美國則推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我國則將這一輪產業革命定義為“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企業必須修煉內功,走出粗放型發展的怪圈,真正實現“中國制造2025”,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核
《中國制造2025》促潔凈行業騰飛
全球制造業格局正面臨重大的調整,制造業與新事物、新熱點、新趨勢進行多元深度融合,正引發制造業時代性的創新變革,形成新的生產形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同時,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也迎來重大機遇。 近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標志著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序
寧波發力“中國制造2025”試點
作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寧波從2016年8月獲批以來有序推進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工作。日前,寧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寧波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22條精準扶持政策。今后3年,寧波每年新增統籌安排3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并整合
中國制造2025成效初顯
自《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扎實推進。在2016年度15個重大標志性項目中,已有7個完全落實,4個基本落實。整體看,我國制造業有自己的獨特機遇和優勢,“中國制造2025”可期可待—— 2015年5月份,國務院發
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
中國制造2025:讓中國制造業不再大而不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是50多位院士、10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研究,為中國制造業繪就的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是推動中國制造業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第一步。4月21日,由中國工程院舉辦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一期總結暨二期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制造2025”的詳細內容和
《中國制造2025解讀》權威解析制造業升級
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制造2025解讀: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近日出版,該社主辦的“工業‘智’造高峰論壇——中國工業未來之路暨《中國制造2025解讀》新書發布會”也于日前在京舉行。出版方介紹,該書作者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王喜文,該書是國內第一本全面解讀《中
“中國制造2025”戰略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展望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15全國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西安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提出,做好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的制定工作;集中力量建設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做好重點領域標準的制定工作,軟件和系統方案的提供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提升智能制造支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