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腸蛔蟲堵塞的治療方案
單純性蛔蟲堵塞采用非手術療法效果較好。除禁食、輸液外,可口服生植物油,也可口服枸櫞酸哌嗪等驅蟲;如腹痛劇烈,可用解痙劑,或配以針刺、腹部輕柔按摩,腹脹明顯者行胃腸減壓。癥狀緩解后.經胃管緩慢注入氧氣驅蟲。用量兒童為每周歲80~l00ml,最大量不超過1500ml。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并發腸扭轉,或出現腹膜刺激征時,應施行手術切開腸壁取蟲,但應盡量取盡,以免發生殘留的蛔蟲從腸壁縫合處鉆出,引起腸穿孔和腹膜炎。術后應繼續驅蟲治療。......閱讀全文
簡述腸蛔蟲堵塞的治療方案
單純性蛔蟲堵塞采用非手術療法效果較好。除禁食、輸液外,可口服生植物油,也可口服枸櫞酸哌嗪等驅蟲;如腹痛劇烈,可用解痙劑,或配以針刺、腹部輕柔按摩,腹脹明顯者行胃腸減壓。癥狀緩解后.經胃管緩慢注入氧氣驅蟲。用量兒童為每周歲80~l00ml,最大量不超過1500ml。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并發腸扭轉
關于腸蛔蟲堵塞的簡介
腸蛔蟲堵塞,由于蛔蟲團、膽石、糞便或其他異物等腸內容堵塞腸腔,稱腸堵塞,是一種單純性機 械性腸梗阻。較多見的是蛔蟲結聚成團并引起局部腸管痙攣而致腸腔堵塞。最多見于兒童,農村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為臍周圍陣發性腹痛和嘔吐,可有便蛔蟲或吐蛔蟲的病史。
關于腸蛔蟲堵塞的概述
單純性蛔蟲堵塞采用非手術療法效果較好。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并發腸扭轉,或出現腹膜刺激征時,應施行手術切開腸壁取蟲,但應盡量取盡,以免發生殘留的蛔蟲從腸壁縫合處鉆出,引起腸穿孔和腹膜炎。術后應繼續驅蟲治療。
腸蛔蟲堵塞的疾病描述
由于蛔蟲團、膽石、糞便或其他異物等腸內容堵塞腸腔,稱腸堵塞,是一種單純性機 械性腸梗阻。較多見的是蛔蟲結聚成團并引起局部腸管痙攣而致腸腔堵塞。 臨床表現為臍周圍陣發性腹痛和嘔吐,可有便蛔蟲或吐蛔蟲的病史。一般腹脹不顯著,也無腹肌緊張,腹部常可捫及可以變形、變位的條索狀團塊,并且可能隨腸管收縮而
關于腸蛔蟲癥的治療方案介紹
蛔蟲病治療可為驅蛔蟲治療及并發癥處理,但最根本的是驅蟲治療。 1、驅蟲治療 苯咪唑類藥物是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蟲藥物,應用最廣的有甲苯咪唑和阿苯達唑。甲苯咪唑,200mg/次,1—2次/d,共1—2d。阿苯達唑,400mg,頓服,蟲卵陰轉率達90%以上。對嚴重感染者往往需多次治療才能治愈。治療
關于腸蛔蟲堵塞的診斷檢查介紹
體溫、白細胞計數多正常。腹部x線平片上除小腸充氣或有液平面以外,有時可以看到腸腔內成團的蟲體陰影。診斷一般不難,但應注意與腸套疊鑒別。少數病人可并發腸扭轉或腸壁壞死穿孔,大量蛔蟲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簡述腸蛔蟲癥的預防
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應在兒童、托幼機構、學校中廣泛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吃未洗凈的蔬菜、水果。在學校,托兒所進行普查普治。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有利于本病的控制。
治療腸蛔蟲癥的相關介紹
(1)解熱鎮痛; (2)杜冷丁; (3)鎮靜劑; (4)驅蟲劑。左旋咪唑片是驅蛔蟲的首選藥物; (5)抗菌素; (6)經(內科)保守治療7天以上無緩解,甚至反而加重者,或反復發作,出現皮膚粘膜發黃及能觸及腫大的膽囊,而又找不出其它原因者,可考慮送醫院行外科手術(膽管
簡述腸蛔蟲癥的注意事項
1、在發作時,病人因疼痛使用止痛劑如杜冷丁藥物時,一日應不超過2-3次,以防久用成癮。 2、并發膽道感染應用抗菌素四環素過程中,注意用藥時間不宜過長,尤其小兒患者,因四環素能引起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發黃,骨生長緩慢等。 3、在應用中藥苦楝皮糖漿進行治療時,應嚴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其次對于心臟
關于異位蛔蟲癥的治療方案介紹
蛔蟲病治療可為驅蛔蟲治療及并發癥處理,但最根本的是驅蟲治療。 1、驅蟲治療 苯咪唑類藥物是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蟲藥物,應用最廣的有甲苯咪唑和阿苯達唑。甲苯咪唑,200mg/次,1—2次/d,共1—2d。阿苯達唑,400mg,頓服,蟲卵陰轉率達90%以上。對嚴重感染者往往需多次治療才能治愈。
簡述腸麻痹的治療原則
針對麻痹性腸梗阻的致病原因進行相應治療。如腹部手術后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腸麻痹給予胃腸減壓后,可使病情大為好轉;腎絞痛者給予解痙和腎囊周圍封閉,可使腸麻痹減輕;卵巢囊腫蒂扭轉等病因消除后,腸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 應用各種副交感神經興奮劑,如毒扁豆堿、新斯的明、垂體素等,對預防和治療麻痹性腸梗阻有一
預防腸蛔蟲癥的相關介紹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 (2)腸道有蛔蟲的病人,在進行驅蟲治療時,用藥劑量要足,否則因蛔蟲輕度中毒而運動活躍,到處亂竄,極有可能鉆入膽道而發生膽道蛔蟲癥。
關于腸蛔蟲癥的病因分析
蛔蟲病是最常見的如蠕蟲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發展中國家及農村發病率尤高。根據WHO專家委員會對蛔蟲流行區的分級,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屬重度流行區(感染率超過60%)和中度流行區(干率為20%—60%)。 1、傳染源 人是蛔蟲的惟一終宿主,蛔蟲病人是惟一傳染源。 2、傳播途徑 感染期蟲卵經口進入人
關于腸蛔蟲癥的基本介紹
腸蛔蟲癥多見于6-8歲學齡兒童、農民和晚期孕婦。它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蛔蟲運動活躍,并鉆入膽道而出現的急性上腹痛或膽道感染。發作時病人疼痛難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病人大都有腸蛔蟲癥。常突然起病,病人上腹劍突下(約通常說的心口窩處)常有鉆頂樣劇烈疼痛,并且右肩及右背部亦同時發生疼痛。疼痛難
關于腸蛔蟲癥的病理生理介紹
蛔蟲病的臨床表現與蛔蟲發育史中不同階段(幼蟲和成蟲)恩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有關。 寄生于空腸與會場上段,大量成蟲可纏結成團,引起部分性腸梗阻。蛔蟲有鉆孔習性,引起異味性損害和相應的臨床表現,常見的有膽道蛔蟲癥,胰管蛔蟲癥及闌尾蛔蟲癥。部分膽石癥患者結石核心見蟲卵與蛔蟲碎片,可能與膽石成因有關。
關于腸蛔蟲癥的診斷檢查介紹
1、病原學檢查 糞便涂片法或鹽水浮聚法可較容易查到蟲卵。近年來常用改良加藤法。該法蟲卵檢出率較高。B超和逆行胰膽管造影有助于異味蛔蟲癥的診斷。 2、血常規 幼蟲移行時引起的異味蛔蟲癥及并發感染時血液白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史,出現乏力、咳嗽或哮喘樣發作,肺部炎癥進順、嗜酸
關于腸蛔蟲癥的預防常識介紹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膽道蛔蟲癥來源于腸道有蛔蟲的病人,而腸蛔蟲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源是蛔蟲病人或帶蟲者,感染性蟲卵通過口腔吞入腸道而成為帶蟲者。所以只有把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徹底根除腸道蛔蟲的發生。 2、腸道有蛔蟲的病人,在進行驅蟲治療時,用藥劑量要足,以徹底殺死,否則
關于腸蛔蟲癥的疾病描述介紹
蛔蟲病是由似蚯蚓蛔線蟲寄生于人體小腸所引起傳染病。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除腸蛔蟲癥狀外,還可引起膽道蛔蟲癥、蛔蟲性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
關于腸蛔蟲癥的癥狀體征介紹
腸蛔蟲癥:蛔蟲主要寄生于空腸和回腸,大多無癥狀。少數病人出現腹痛與期周壓痛。有時呈絞痛。個別嚴重感染者出現食欲減退和體重下降、貧血等營養不良表現。部分患者以大便中排出蛔蟲或嘔吐出蛔蟲而就診。
簡述腸缺血癥的治療方向
1.溶栓治療:靜脈注入尿激酶等溶解血栓,恢復腸道血供。 2.介入治療:經腸系膜血管注入溶栓劑、球囊擴張、支架置入等。 3.手術治療:切除壞死腸管,通過取栓或旁路移植術等恢復腸道血供。
簡述小兒腸旋轉不良的臨床治療
小兒腸旋轉不良目前無法預測何時或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故對膽汁性嘔吐患兒,必須積極診治,絕不允許只作觀察而任其發展至絞窄性腸梗阻。所以一旦發現存在旋轉不良,即應手術糾治。
簡述甲狀腺增生的治療方案
1、生理性甲狀臃腫,宜多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 2、對20歲以下的彌漫性單純甲狀腺腫病人可給予小量甲狀腺素葉TSH分泌,緩解甲狀腺的增生和腫大。常用劑量為30—60mg,每日一療程。 3、有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施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治療: (1)因氣管、食管或喉返神經受壓引起臨床癥狀
關于腸球菌敗血癥的治療方案介紹
A、B組溶血性鏈球菌通常對青霉素敏感B組鏈球菌的敏感性略差,因此,治療A組鏈球菌百學真時可單用青霉素或第一代頭孢菌素、紅需素與林可霉素等,而后者治療宜加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其治療同溶血性鏈球菌敗血癥。腸球菌常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治療時需聯合用藥,首選青霉素或氨芐西林與氨基糖苷類的
關于腸蛔蟲癥的飲食注意事項介紹
1、宜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如主食米飯、面條、面餅。 2、可食用含糖分高的糕點、糖果等食物。 3、多吃些雞蛋,動物瘦肉、乳品、黃豆及其制品; 4、多吃些含維生素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
膽道蛔蟲癥的治療原則
臥床休息、靜脈補液,提供每日足夠熱量,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抗生素治療常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氨芐青霉素靜脈點滴,厭氧菌感染時加甲硝唑靜滴。對癥治療選 654-2 靜脈點滴,肌注維生素 K3,口服阿司匹林,必要時可肌注杜冷丁。 經保守治療無明顯緩解者,均采用十二指腸鏡檢查結合 ERCP 方法治療
簡述額顳癡呆的治療方案
目前尚無治療方法。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通常無效。對攻擊行為、易激惹和好斗等行為障礙者可審慎使用小量安定、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或心得按等。有條件可由經過的看護者給予適當的生活照顧及行為指導。
簡述光線性唇炎的治療方案
避免日光照射。局部應用奎寧軟膏或皮質類固醇軟膏或霜劑。內服氯喹、復合維生素B、對氨苯甲酸片(PABA)或靜脈注射硫代硫酸鈉等。肥厚性病變伴有白斑病改變者可考慮手術切除或冷凍治療。
簡述涎腺結石的治療方案
1.對細小結石,可服毛果蕓香堿3~5mg,3/d,促其自行排出。 2.并發炎癥時,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3.導管結石較大,且位于導管的前、中段者,應從口內縱行剖開導管,摘除結石。 4.頜下腺腺體結石不能從口內剖開取石者,應作頜下腺摘除術。
腸里細菌“肚里蛔蟲”:腸腦研究緣何越來越熱
最懂你大腦的,可能不是“肚子里的蛔蟲”,而是腸子里的細菌——腸道菌群對神經系統、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影響正成為一個新興熱點領域。 在日前舉辦的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一張海報上的大腦切片顯微鏡圖像顯示,細菌有可能入侵了健康人類大腦細胞,并在這里“安家落戶”。 主持該研究的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神
簡述異位蛔蟲癥的癥狀體征
異位蛔蟲癥 蛔蟲離開其主要寄生部位而至其他器官或臟器者稱為異味蛔蟲癥,可引起相應病變和癥狀。常見的有膽得蛔蟲癥、胰管蛔蟲癥及闌尾蛔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