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群:在微流控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導語】提起中國的微流控芯片研究,就會想到方肇倫院士創建的浙江大學微分析系統研究所,這是國內最早從事微流控芯片研究的單位之一。十年來,該所歷經艱辛取得了很多成果,探索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微流控分析自主研發之路。在第六屆微全分析大會上,分析測試百科網(www.antpedia.com )的記者非常有幸采訪到該所現任所長方群教授,他將同我們分享他們的研究探索歷程,并向我們描繪微流控分析的廣闊前景…… 微流控起源三部曲:從μTAS到Lab-on-a-chip再到Microfluidics “我很愿意去了解微流控芯片的起源。”在談研究所的工作之前,方群教授首先用講故事的方式回顧了微流控芯片發展的歷史,對于我們了解科學靈感的產生有很多啟發。 最初這個領域并不叫微流控芯片,而應該叫微全分析系統,創始人一般認為是Manz教授,當時他在瑞士Ciba –Geigy公司的研......閱讀全文
方群:基于序控液滴陣列技術的微流控分析和篩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31日,在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上,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教授方群帶來了題為《基于序控液滴陣列技術的微流控分析和篩選》的報告。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教授 方群 方群介紹了順序操作液滴陣列系統(SODA)的操作模式及應用。包括SODA儀器
方群:在微流控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展望未來微流控研究的發展方向 談到未來,方教授介紹了很多微流控系統的應用。比如:用于現場分析的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方法。 “我請教過很多做臨床檢驗或流行病檢測的朋友,我問他們‘現在你們很多情況下用試紙條的系統進行檢測,那微型化儀器不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么?’他們
微流控
微流控是指在微尺度上精確控制和操縱流體的技術。20世紀80年代,微流控技術開始出現,最初被稱為"微型全分析系統"( miniaturized totalanalysis systems, mTAS),或者"芯片實驗室"(laboratoryon a chip, LOC),在經歷了興起與冷落的不同時期
微流控
微流控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力學、材料科學和生物醫學的新興交叉學科。微流控技術在生物檢測、化學分析和乳液合成等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微流控器件的設計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對多個物理過程的理解,包括流體在特定通道內的流場分布、不混溶兩相流體的流動的控制、溶質在微流控通道內的輸運和擴散、以及流體在電場、光場或
微流控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又稱其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術。其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在生物、化學、
方群教授:基于順序操作液滴陣列技術的微流控分析和篩選
2014年4月21日下午,第十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大會報告在威海盛大召開。來自浙江大學的方群教授給我們帶來了題為《基于順序操作液滴陣列技術的微流控分析和篩選》的報告。浙江大學 方群教授 方群教授首先講到多相微流控技術是指利用多相微流體的物理化學特性和尺度效應,在微流
微流控解析
目錄微流控發展歷史?Tip?? ?微流控特征:在微米級尺度構造出容納流體的通道、反應室和其它功能部件,操控微米體積的流體在微小空間中的運動過程,從而構建完整的化學或生物實驗室。微流控芯片的優勢及應用場景1. 技術優勢2. 應用場景微流控技術介紹1.?微流控芯片的材料2.?微流控芯片制造技術3. 微流
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是利用MEMS技術將一個大型實驗室系統縮微在一個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從而復制復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全過程,快速自動地完成實驗。 微流控芯片有著強大的集成性,可以同時大量平行處理樣品,具有靈敏度高、效率高、試劑消耗量低、環境污染小等特
2016微流控微尺度分析會議大會報告 探討微流控技術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5月7日,2016國際微流控芯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ICMSB)(蘭州)、第十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 (MicroTAS)、第五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MSB)
微流控漫談系列之圖解液滴微流控技術
圖解液滴微流控技術微液滴具有體積小、比表面積大、速度快、通量高、大小均勻、體系封閉、內部穩定等特性,在藥物控釋、病毒檢測、顆粒材料合成、催化劑等領域中均有重要應用。微流控技術的發展為微液滴生成中實現尺寸規格、結構形貌和功能特性等的可控設計和精確操控提供了全新平臺。本文還是采用以圖片展示為主,結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