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的實驗室診斷和藥敏
淋球菌實驗室檢查包括涂片,培養檢查淋球菌、抗原檢測,藥敏試驗及PPNG測定,基因診斷。 (一)涂片檢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宮頸分泌物,作革蘭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找到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涂片對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的單純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陽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診斷。女性宮頸分泌物中雜菌多,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陽性率僅為50-60%,且有假陽性,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培養法檢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較少,陽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檢出率。 咽部涂片發現革蘭氏陰性雙球菌不能診斷淋病,因為其他奈瑟菌屬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對癥狀不典型的涂片陽性應作進一步檢查。 ......閱讀全文
淋病臨床路徑
? 一、淋病臨床路徑標準門診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淋病(ICD-10:A54)。???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1.患者
淋病奈瑟菌特性
(1)形態與染色:本菌的形態與腦膜炎奈瑟菌很相似。在膿汁標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而在慢性淋病時常位于細胞外。從患者體內新分離的菌株可有莢膜和菌毛,經人工培養后,呈卵圓形或球形,排列不規則。無芽胞和鞭毛。(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較高,須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多種氨基酸和無機鹽類物質的培養基上生長
淺談淋病奈瑟菌
由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的化膿性感染稱為淋病,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更是一種古老悠久的傳染病。在我國,公元前2-3世紀,《黃帝內經素問》已有記載曰:“膀胱不和為癃。太陽作初氣,病中熱漲,脾受積濕之氣,小便黃赤,甚作淋”。而國外,在《
淋病奈瑟菌的簡介
引發淋病的病原體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稱的淋球菌。這種病菌擁有自我調節能力,能夠通過變異獲得抗藥性,或者至少使藥物的療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對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發展出這種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對它失效,再是四環素,環丙沙星,而現在到了頭孢克肟。
淋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特制定本標準。?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淋病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對淋病的診斷、報告和處理。? 2 診斷標準? 淋病必須根據病史、體檢和檢查結果進行綜
淋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器粘膜的化膿性炎癥,是發病率最高的性病。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新病例在100萬以上,美國每年患淋病人數約在100萬以上,尚約有200萬以上的患者未申報,比梅毒高28倍。我國近年來報告的性傳播疾病(STD)中,亦以淋病居首位。??? 一、病原菌??? 1879年Neiss
淋病奈瑟菌的結構
菌體結構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系。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
淋病奈瑟菌的檢驗
淋病奈瑟菌簡稱淋球菌,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侵襲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門直腸的黏膜,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傳染源。人類對淋球菌無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強,不能防止再感染。1? 生物學特性1.1 形態與染色? 淋球菌呈腎形或咖啡豆形,菌體直徑0.6~0.8
淋病奈瑟菌的發現
1879年,奈瑟從35例急性尿道炎、陰道炎及新生兒急性結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離出淋病雙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養基上培養淋球菌獲得成功,將菌種接種于健康人的尿道內也可產生同樣的癥狀。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體的結論始告成立。
淋病奈瑟菌的形態
形態與染色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μm,寬約0.5μ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于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堿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Sa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