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Dom McKenzie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很難找到像學術出版一樣匪夷所思的行業:無數科研人員為之免費供稿、審稿,卻還要花錢看論文;來自政府資助的科研經費沒有讓科研人員成為高收入群體,卻給出版商帶來勝過蘋果、谷歌的收益率;訂閱費用壓得預算喘不過氣,高校卻不敢不買;同類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競爭激烈,收費卻穩升不降。推動世界進步的科研人員,為何會“淪落”到無償為學術期刊打工的地步?作者 Stephen Buranyi(the Guardian)翻譯 費爾頓審校 金莊維 張士超匪夷所思的產業2011年,倫敦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高級投資分析師 Claudio Aspesi 打了個賭,他預測:全球最暴利產業的領頭巨鱷將面臨破產困境。他說的是里德-愛思唯爾(Reed-Elsevier),一家超大型跨國出版公司,年收益超60億英磅,備受投資者青睞。它是少數幾家在互聯網時代成功轉型的出版機構,最新一期公司財報顯......閱讀全文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中國遺傳學會主辦的英文期刊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簡稱GPB,中文名《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ISSN 1672-0229,CN 11-4926/Q)于2017年8月被科睿唯安旗下的
通過回顧2017年度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創刊數量、被SCI和Scopus數據庫收錄情況、期刊影響力指標等,并結合統計分析數據對當前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自主辦刊能力、出版規模、學科分布等方面開展了討論,進而對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發展提出相關思考。2017年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CN號審批情況國家新聞出版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英國《自然》雜志2018年1月報道,中國已成為世界發表科學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在數量最多后,中國科學界更加提倡提高論文質量;其次值得反思的是: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國外的SCI期刊上。為何我國每年要投入近20億給國外的出版機構和論文產業鏈?最終的答案無疑是:我國要發展自己的學術期刊
近日,Elisabeth Bik博士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一群志愿者團隊發現: 至少有412篇(還在持續增加)來自中國醫院的論文可能出自同一個“論文工廠”!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的幾十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就有數十家。 其中涉及部分三甲醫院: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甲): 101篇 吉林
近日,學術界知名職業打假人Elisabeth Bik博士和她的團隊又有大動作。 7月6日,Bik博士再曝出121篇可能出自同一“論文工廠”的一批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涉及上海交大附屬同仁醫院、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復旦附屬浦東醫院、首醫大附屬朝陽醫院、武大附屬中南醫院等一眾名校名院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