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示我國山地(山區)的現狀及多元性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民歌震驚四座,更別說其他陜北漢子“喊”和“吼”出的“信天游”。其他生活在大山、高原上的歌手如九寨溝的容中爾甲等,這些原生態歌唱家的后天“訓練”,大體也是得益于山區空曠而又高峻的天然排練場和演習廳。 一副嘹亮高亢的嗓子,不僅僅是山民們平素進行語言交流、歌唱娛樂的最重要器官,甚至也是他們一種重要的生產“工具”,這一特殊而又美妙絕倫的“工具”,在山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在我國很多的深山老林中,人們世世代代至今,一直都沿襲著“喊山”的習慣和風俗。 “喊山”,就是山民與山的親切對話,山民對山的友好呼喚。山民在山間和田野勞作時......閱讀全文
四川成功預警德昌縣一次群發性泥石流
災害預報系統截圖。? 成都山地所供圖8月23日凌晨4時左右,因短時強降雨,位于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樂躍鎮群英村的青碉樓、張家坪子溝、老鷹巖溝和王家坡分別發生規模不一的泥石流災害,導致36戶172人受災,經濟損失60余萬元。因預警及時和提前組織人員撤離,未造成人員傷亡。此次災情中,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
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510起 致9人死亡6人受傷
據自然資源部微信公眾號消息,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510起,造成9人死亡、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3284.9萬元。11月,中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區應加強防范局地強降水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1-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4626起,造成66人死亡、8人失蹤(河南鄭州“7·20”特
成都山地所泥石流防治結構研究取得新成果
泥石流包含大量粗大顆粒且運動速度快而具有極大破壞力,所以通過水石分離方法對粗大顆粒進行調控可以減輕泥石流災害。目前具有水石分離功能的泥石流減災工程主要為各種透水型攔擋壩,然而,這些結構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即結構開口易被分離出的固體顆粒堵塞并造成淤積,從而導致結構的水石分離功能不能持續發揮,并失去減
成都山地所小流域水文地質災害鏈防控減災技術取得進展
近年來,頻發的強烈地震、特大暴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針對山洪泥石流等水文地質災害鏈形成機理和防控減災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難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主持的四川省科技支撐項目“小流域水文地質災害鏈判識、評估和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研
“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聚焦基礎研究
又到了5月12日,盡管已過去四年之久,但汶川大地震給國人帶來的依然是刻骨銘心的疼痛。與地震相伴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近年來也一直備受關注。 近日獲批的《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亦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為何如此之難?伴隨著
大國科學家丨“泥石流院士”崔鵬:40年逆行守護生命
今天(31日)的《大國科學家》系列報道,我們一起來認識稱為“泥石流院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每當重大災害發生,他總是帶著團隊逆行進入災害現場,認真記錄分析當地的地質、地貌、水文特征和泥石流留下的痕跡。1982年大學本科畢業,40年來,崔鵬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無數地質災害的現場,為我國防災減災工作作
成都山地所在泥石流災害評估研究方面提出新思路
2017年8月8日,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突發震級為Ms 7.0的走滑型強震,震源深度為20km(33.20°N, 103.82°E),造成25人遇難。地震誘發數以千計的同震滑坡,為泥石流提供了豐富松散固體物源,增大泥石流的危險性。因此,如何在無長期監測數據的情況下,快速準確評估震后次生災害對
山地所中日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順利推進
根據科技部重點科技合作項目的計劃要求,受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喬建平研究員邀請,由日本東京大學東畑郁生教授帶隊,東京大學、中央開發株式會社專家組成的考察團一行10人,于11月15日至22日來華開展了為期8天的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在此次交流訪問中,雙方就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科學家為山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建言獻策
文化服務是山地生態系統提供的重要服務,對發展山區經濟、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交通方式是文化服務利用的重要因素,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山區文化服務可達性有直接影響。當前山區地質災害與文化服務的關系研究還相對比較欠缺。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團隊在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
微系統所積極開展“泥石流監測與預警測試系統”研制工作
近日,甘肅舟曲、云南貢山相繼發生了特大泥石流,當地群眾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為了加強對此類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警,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物聯網系統技術實驗室與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展開合作,研發基于物聯網的泥石流監測與預警測試系統,對泥石流發生前、發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