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完成結構封頂
今年春節期間,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施工現場一派忙碌。工地上共有800多名工人留守。 經過10個月的建設,頂科永久會址已完成結構封頂,全面進入精裝階段。項目預計竣工交付的時間是9月底,10月份投入使用。 頂科永久會址總建筑面積22.8萬平方米,由主建筑會議中心和東西兩棟塔樓組成,遠遠望去,整個建筑如同一對張開的翅膀,又形似一扇敞開的大門。 在會議中心外立面剩余工作全部完成后,年后配套建筑塔樓的幕墻工作也將啟動。之后,精裝修工作便會全面鋪開,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沖刺的目標,是今年10月在這里舉辦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一年一度在上海舉辦的科學盛會,吸引了包括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圖靈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赴約。 在頂科永久會址中,處處可以找到充滿未來感的元素。在未來,這里就將成為“最強大腦”們腦力激蕩的地方。走進施工中的會議中心看到,主會議廳已經初見雛形,旁邊還有圓桌會議廳、宴會廳等不同功能區。 此外,......閱讀全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完成結構封頂
今年春節期間,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施工現場一派忙碌。工地上共有800多名工人留守。 經過10個月的建設,頂科永久會址已完成結構封頂,全面進入精裝階段。項目預計竣工交付的時間是9月底,10月份投入使用。 頂科永久會址總建筑面積22.8萬平方米,由主建筑會議中心和東西兩棟塔樓組成,遠遠望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正式動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動工現場。劉偉 攝灣區逐浪,向海而興。9月24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預計2025年建成投用。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戰咨委)也正式宣布成立,首屆戰咨委委員共23人。戰咨委將圍繞服務大灣區科學論壇發展,開展決策咨詢活動,為論壇科學決策把脈、建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廣州南沙動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24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該會址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用。當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在南沙成立。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南沙明珠灣起步區核心區域“科學島”,由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作為項目具體統籌及監管主體,中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廣州南沙動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24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該會址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用。當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在南沙成立。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南沙明珠灣起步區核心區域“科學島”,由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作為項目具體統籌及監管主體,中國
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主會場明年啟用-將成首都“科技會客
2023中關村論壇將于5月25日在北京啟幕,自2007年創辦以來,中關村論壇已舉辦13屆,成為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備受關注的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主會場預計8月底竣工,將于明年論壇舉辦時正式亮相。“我們按照‘南有博鰲,北有中關村’的標準定位打造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主會場,將成為全球創新創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有新進展
3月23日,由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承辦的“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建筑概念方案國際競賽”資格遴選專家評審會順利召開。此次競賽面向全球征集設計機構,共有52家單位報名參賽,經專家評審,最終確定9家單位獲得正式參賽資格。? ? 據介紹,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將建學術中心科技館
近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建筑概念方案國際競賽技術文件答疑會”在廣州南沙明珠灣起步區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學術中心、科技館、科創中心、科學家公寓及配套設施、公交首末站等,總建設量(計容建筑面積)約為10萬至14萬平方米。? ?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啟用
11月4日下午,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啟用,海智國際研發社區揭牌儀式舉行。 此次完工的會議中心面積達7.1萬平方米,由會議區域和圖書館、劇院組成。 會議中心主會場可容納近3000人舉行會議。接下來,這里還將陸續建成酒店、商業演出等文娛配套設施,將以集聚海內外人才參與國際創新協同為核心,打造成
IFF永久會址“木棉花”金屬屋面拼裝完成
近日,廣州南沙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項目國際會議中心金屬屋面完成拼裝。據悉,IFF永久會址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鋼結構、金屬屋面施工,幕墻安裝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機電設備將于2023年1月開始聯動調試。 據了解,IFF永久會址項目位于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區橫瀝島尖東側,以“木棉花開,鴻翔海絲
第十一期靈山科學大講堂在廣州南沙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309.shtm1月17日,第十一期靈山科學大講堂暨“引力灣區 創新驅動”粵澳互學互鑒活動在廣州南沙舉行。參會嘉賓圍繞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的寓意“千帆競渡、科技遠航”,以及未來如何建設和運營永久會址
多位國際知名學者領銜發起創立全球科技創新論壇
3月5日,記者從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秘書處獲悉,由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科學院院士Jean-Marie Lehn,1986年圖靈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及工程院院士John Hopcroft,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等十多位國際知名學者等發起的“全球科技創新論壇”宣告創
英國科學家揭示永久凍土中鐵的循環規律
近日,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凱西·布萊斯團隊在研究中發現,在部分解凍的永久凍土泥炭地中,鐵礦物存在季節性周轉的現象,但是活性鐵礦物或許可以作為碳的穩定匯之一。相關成果3月15日在線發表于《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在永久凍土泥炭地中,高達20%的總有機碳(OC)會與凍土中的活性鐵(Fe)
《科學》:美科學家找到可永久刪除痛苦記憶辦法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永久刪除痛苦記憶的辦法,這為研制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癥(PTSD)的藥物創造了條件。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從老鼠大腦中負責回憶恐懼的區域刪除一種蛋白質,老鼠就不能再回憶起與巨大聲響有關的恐懼了。研究人員采用
科學家稱北極變暖可能是永久性的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今年氣候變化的跡象在整個北極都看得到――空氣變得溫暖,海冰減少,冰河消融――這些很可能意味著這一地區將無法再回到以前的寒冷狀態了。 據路透社報道,這項由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丹麥等國科學家合作開展的對北極地區的
中國10院士三亞“論稻”?袁隆平透露超級稻新進展
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12日在海南三亞開幕,論壇吸引了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10名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同臺論“稻”。 袁隆平在論壇上透露了超級雜交稻發展新進展。“今年我們正在向新目標畝產1130公斤即每公頃17噸攻關,如果大家有空,去開開眼界,我們現在有(產量目標為)17
中山大學將打造世界最大眼科學實驗室
從第30屆亞太眼科學會(簡稱APAO)年會傳來消息,亞太眼科學會永久會址和秘書處日前正式落戶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區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據介紹,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國第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盲治盲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歷經近五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
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89.shtm 中新網云南騰沖4月29日電 (熊佳欣)29日,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在云南省著名僑鄉騰沖市開幕。 本次論壇由云南省科學技術廳、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云南
屠呦呦等五位著名科學家獲得小行星永久命名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為獎勵著名科學家的杰出成就,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議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我國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命名儀式于1月4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并
科學家發現永久凍土層細菌或能在火星上生存
俄羅斯RT電視臺12月26日報道消息,美俄科學家發現數種生活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的細菌能在與火星類似的惡劣環境中生存。這表明,地球上的微生物也許能在火星上生存。 科學家們在許多寒冷地區發現一些肉食桿菌屬(Carnobacterium)細菌,比如美國阿拉斯加州和南極洲埃斯湖(Ace L
“2022騰沖科學家首屆論壇”開幕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12月1日,以“科技引領未來”為宗旨的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在我國“極邊第一城”云南省騰沖市啟幕。 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搭建先進學術思想交流平臺、政產學研互動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科技合作平臺,打造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的“科技達沃斯論壇”,成
青年科學家論壇聚焦功能材料
由中國科協主辦、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承辦的“功能材料定制的化學基礎”青年科學家論壇近日在蘭州召開。30余位青年學者參加論壇并作了報告。 此次論壇以化學與材料為主題,針對學科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國際前沿研究熱點、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需求、青年科學家科研成長困惑等展開研討,旨在幫助青年科技人
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舉行
日前,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主旨論壇在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舉行。 主旨論壇分四場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騰沖科學家論壇聯合主席饒子和聯合十余位多學科院士、專家就生命科學與大健康領域的熱點進行深入探討。在主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科學家發現第一顆擁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本報訊想象一下,如果西半球永遠是夜晚、東半球一直是白天,那么倫敦人想要看到太陽,唯一的途徑就是飛往北京這樣的地方。3月28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的一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顆行星具有這種被稱為潮汐同步或1:1潮汐鎖定的特征。“理論上的東西現在感覺是真實的,這實際上就是這些行
生育永久改變女性骨骼
基于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生育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永久改變女性的骨骼。這一發現為搞清生育如何永久改變身體提供了新的線索。 “我們的發現佐證了生育會對女性機體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證明骨骼不是一個靜態器官,而是一個隨著生命事件變化的動態器官。”領導這項研究的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員
從嚴管控空氣質量-海南大氣自動監測系統年內覆蓋全省
繼海口、三亞等7市縣按新標準完成大氣自動監測系統項目后,國家投資建設的三沙市大氣背景綜合監測站站房正加緊施工,萬寧已完成設備安裝,正加緊調試。其他市縣區(洋浦開發區)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計劃年內按新標準開展縣城以上城市(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信息發布。 根據國家環保部統一部署,我省分步推進
海南加強PM2.5監測治理-新增12個空氣監測站點
構建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是今年海南省環保工作的重頭戲。今年年底前,三亞市、三沙市、瓊海市、儋州市、五指山市將按新標準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信息發布。 據了解,海南省今年計劃新增和升級改造12個空氣監測站點。海口市將在去年建成5個國控空氣自動站的基礎上,新增兩個省控監測點。三沙市計劃新建西沙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滬舉行
本報上海10月29日訊(記者黃辛)今天,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為主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2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多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10多位中國兩院院士和眾多中外杰出青年科學家濟濟一堂,共同探討科學領域最前沿話題。 與會的世界頂級科學家,每一位
日本舉辦“中日女性科學家論壇”
近日,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主辦的“中日女性科學家論壇”在東京召開。中國女性科學家訪日團20余人應邀出席了此次論壇,并與日方代表就兩國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在科研領域作出更大貢獻進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中國女性科學家訪日團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方新擔任團長,成員包括中科院院士謝毅、閻
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辦
近日,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行。這是兩岸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交流的重要平臺,400余位兩岸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在5天時間里,重點聚焦學術成果產業化和科技成果市場化,圍繞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防災減災、現代農業等熱點內容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此次論壇包括開幕式、大會報告、京臺青年科
中關村開源生態論壇暨大模型智能應用技術大會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894.shtm1月27日,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建成后的首場活動—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之中關村開源生態論壇暨大模型智能應用技術大會正式舉辦。大會聚集大模型生態上下游領軍企業和技術專家,邀請海內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