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第一顆擁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本報訊想象一下,如果西半球永遠是夜晚、東半球一直是白天,那么倫敦人想要看到太陽,唯一的途徑就是飛往北京這樣的地方。3月28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的一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顆行星具有這種被稱為潮汐同步或1:1潮汐鎖定的特征。“理論上的東西現在感覺是真實的,這實際上就是這些行星的樣子。”論文作者之一、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天文學家Nicolas Cowan說。當軌道離宿主恒星很近時,一顆行星的近側會受到比遠側更強的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潮汐力的不平衡被認為會減緩行星的自轉,直到與軌道完全同步。這意味著行星繞軸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與繞恒星運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相同。人們認為月球就經歷了這一過程,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它有一個從未面向地球的“遠端”。許多系外行星被認為是1:1潮汐鎖定的,因為它們離宿主恒星很近,但這很難被證明。測量系外行星的軌道很簡單,而確定它的自轉卻困難得多,尤其是如果行星的大氣層遮擋了自轉的表面更是如此......閱讀全文
“恒星的行星食譜”:約8%恒星或吸收了一個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62.shtm
最近恒星團中發現巖石行星
想象一下,點綴夜空的許多耀眼的星星都距離地球僅僅幾光年之遙。也許你會認為,太陽是否屬于某一個星群,而該星群同時誕生,在引力的作用下彼此束縛在一起。然而,天文學家很少發現行星會圍繞著恒星星群作軌道運行。 現在,觀測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些行星圍繞畢星團中的兩顆恒星作軌道
最新研究:恒星可能“收養”流浪行星
太陽系已知的八大行星都是在太陽系內部誕生的,是生長在同一家庭里的“親兄弟姐妹”。但一項新研究顯示,行星家庭里可能還有被“收養”的成員,銀河系可能有很多恒星從星際空間俘獲了流浪的行星。 根據現有理論,行星由圍繞恒星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它們與恒星的距離不應超過氣體塵埃盤原有的范圍。但近些年來
NASA搜尋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月10日消息,NASA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正在搜尋一類神秘莫測的近地天體-地球的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研究人員表示,此次搜尋或許能探測到地球的原初組成成分。 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被地球重力控制在拉格朗日點
NASA將測試小行星防御系統
據美國太空網8月2日消息稱,一顆小行星將于今年10月12日與地球“擦肩而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已建立行星防御協調辦公室,現決定在這顆小行星接近地球時,測試其籌備已久的小行星防御系統。 2013年2月,一起舉世矚目的俄羅斯隕星事件造成上千人受傷,而全世界的宇航機構居然和普通民
恒星鯨吞行星全過程首度“曝光”
一顆“吞噬行星”的恒星,被科學家逮個正著。《自然》雜志3日發表的天文學報告中,科學家報道了一顆行星或被宿主星“吞噬”的過程。這一發現為行星系統的演化提供了新知,有助于確定行星在恒星演化下的命運。隨著恒星年齡的增加,它們會膨脹成巨星,理論預測這類巨星會吞食附近繞轉的行星。然而,人們之前從未觀測到這個過
NASA擬用納衛星開展行星探索
研究人員將在今年夏天測試進入探測器原型的穩定性。 雖然低地軌道上有越來越多與面包差不多大小的小型衛星在采集數據,但這種低成本技術尚未被應用于觀測太空中的物理現象。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技術專家杰米·艾斯珀正在推進一個“改變游戲規則”的概念——利用立方體納衛星
地球大小巖石系外行星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664.shtm 系外行星LTT 1445Ac的藝術圖。圖片來源:NASA美國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測量出LTT 1445Ac這顆系外行星的直徑僅為地球
新一代行星“獵手”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8日報道,該機構新一代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已于25日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預計8月向地球傳回第一批數據,此后每隔13.5天定期傳回一批。TESS科學團隊將在第一批數據到達后開始從中搜尋新行星的蛛絲馬跡。圖片來源:NASA官網
NASA首個行星防御任務將擊推一顆小行星
NASA的DART航天器將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撞擊一顆小行星,從而改變其軌道。圖片來源:NASA/JOHNS HOPKINS APL 據《科學》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于下周以行星防御的名義發射一個探測器,該探測器將在2022年底沖向一塊相當大的太空巖石,并希望能改變其軌道。 雖然該
NASA首個行星防御任務將擊推一顆小行星
據《科學》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于下周以行星防御的名義發射一個探測器,該探測器將在2022年底沖向一塊相當大的太空巖石,并希望能改變其軌道。 雖然該任務——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的天體目標對我們的星球沒有危險,但該任務可以評估潛在危險物體偏離地球的可行性。這項耗資3.2
科學家破解恒星“惻隱之心”
小行星,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T. Pyle (SSC) 恒星多久便會吃掉它們的“孩子”?幾乎不會,這是遞交到《天體物理學雜志》的一篇論文給出的答案。 由于供行星形成的、像煎餅一樣的塵埃和氣體原行星盤(如圖所示)的扭矩(或引力牽引)所致,行星通
NASA尋找“另一個地球”將引發研究熱
1400萬光年外的一顆星成為昨日的最熱門話題。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確認為行星的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NASA稱這一發現是天文學家正處在尋找“另一個地球”進程中的里程碑式進展。有網友認為這是NASA在“炒作”,而有天文學家認為,NAS
“開普勒”發現八行星星系
隨著第八顆行星的發現,開普勒-90 系統成為第二個擁有八顆行星的星系。 我們的太陽系現在與一顆由多顆行星環繞的恒星聯系在一起——美國科學家12月15日報告說,他們最近發現有第八顆行星環繞一顆名為開普勒-90的恒星運行,后者是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恒星,距離地球約2545光年。這些系外行星是從美國宇航
NASA“潘多拉”探測器將探測系外行星大氣
1月16日,在馬里蘭州國家港舉行的第245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美國宇航局(NASA)官方宣布了一項重要進展——其探測系外行星的新任務“潘多拉”距離發射又邁進了一步。該項目航天器的核心部件——飛行器主體已完工,這一突破將幫助科學家們探測系外行星大氣中的奧秘。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
“開普勒”發現首個傾斜恒星系統
圍繞開普勒-56運轉的兩顆傾斜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根據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找到了一個“傾斜的”太陽系,這一發現為研究一些行星如何以偏離恒星赤道的路徑圍繞后者運轉提供了重要線索。 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形成于一個圍繞太陽赤道
NASA發現兩個“超級地球”,探索地外生命新線索
據美國天文學會第240次會議發布的論文,美國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發現了距離地球僅33光年的一個行星系統,兩個“超級地球”圍繞一顆矮恒星運行。天文學家表示,這兩個行星可能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線索。據報道,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 是一項由麻省理工學院領導
科學家首次證明行星竟給恒星降溫
圖片來源: NASA/JPL-Caltech 如果你是一顆熱木星,而你又想涼快一下,你該怎么辦呢?什么,你利用自己的引力抬升了母星的表面,并使其冷卻,進而在恒星表面產生了一個黑斑。 在即將發行的《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天文學家講述了他們利用開普勒望遠鏡超過100萬次地
NASA組建行星防御協調辦公室(PDCO)追蹤近地小行星
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碰撞至現墨西哥境內,被認為直接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如果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再向地球襲來,我們怎么辦?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組建行星防御協調辦公室(PDCO),將幫助科學家追蹤近地小行星,找到讓行星偏離軌道的辦法,并在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幼年恒星系統的“傾盆大雨”
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近發現,宇宙一顆正在形成中的恒星系統中擁有大量的水蒸氣,它的數量足以填滿地球的海洋5次之多。天文學家表示,水蒸氣正在從該恒星系統的出生氣團中傾瀉而下,落入很可能有行星形成的灰塵盤中。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30日的《自然》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Dan Wat
NASA確定一顆小行星下周掠過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7日確認,一顆近似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將在下周掠過地球,將比一些人造衛星更加“親近”地球,但不會發生撞擊地球的“天幕危機”。無撞擊地球危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研人員說,這顆小行星直徑大約45米,可能在格林尼治時間15日19時(北京時間16日3時),以大約每小時2
地球完蛋了?NASA開始行星防御測試
? ? ? ? 美國宇航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是全球首個針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全面行星防御測試。近日,瑞士伯爾尼大學和國家行星研究中心(NCCR)的科研人員發現,DART航天器撞擊目標時可能會使小行星變得“面目全非”,而不是僅留下一個相對較小的撞擊坑。??????? 660
TESS發現“新地球”
TESS在尋找“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恒星旋轉。這顆被稱為TOI 700d的行星的軌道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帶”——液態水可能存在的區域。目前,天
韋布望遠鏡證實,TRAPPIST1b行星沒有大氣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5.shtm TRAPPIST-1系統中七顆行星的示意圖,TRAPPIST-1b(最左邊)離恒星最近。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近日,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
死而復生?天文學家發現本該被吞噬的行星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之所以流浪,是因為天文學家發現太陽開始急速老化膨脹,并將吞沒地球。 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事實上,當太陽走到生命盡頭時,它的確會膨脹到目前大小的100倍,吞噬地球。其他類似太陽系的星系中的行星都可能迎來類似的厄運,因為它們環繞的恒星也會衰老。 但這并不意
憑開普勒公開的數據,你或能發現新星系
你想過自己用開普勒望遠鏡的數據去發現行星甚至星系嗎?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網站近日消息,NASA已將開普勒項目數據公之于眾,全世界的公民科學家都可對此深入研究,目前已經確認找到了一個新“太陽系”,這是公民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多行星系統。 在不間斷探索廣袤太空的過程中,NASA越來越
歐空局擬2024年發射系外行星探測器
柏拉圖探測器概念圖 歐空局(ESA)上周宣布,將于2024年發射一架探測器,用于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在該局科學計劃委員會日前于法國巴黎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著眼于觀測行星凌日和恒星振蕩的“柏拉圖”探測器被選定為未來的一項中級(M)任務。 柏拉圖探測器將監測相對明亮的恒星,從而尋找地球般大小的行
“開普勒”望遠鏡告別在即
美國宇航局(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幾乎獨自改變了對系外行星的研究,如今它可能正在將自己最后的數據發回家。上個月,當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指向變得不穩定時——這是燃料供應不足的跡象,地面控制人員停止了望遠鏡最新的觀測活動。 【《科學》相關報道】 為了節省燃料,控制人員將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設置為“
垂死恒星周圍行星或存地外生命【組圖】
這張藝術概念圖顯示的是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可能的樣子。最新研究稱,利用太空望遠鏡更容易在這種行星上發現生命跡象。 這張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片顯示的是一顆恒星正在擺脫它的外層,這些物質在它周圍形成一個繭狀物。內核形成的白矮星是圖片中間的一個白點。
最新銀河系多維地圖發布
天文學家關于銀河系的主要參考指南剛剛得到重大更新。正在追蹤近20億顆恒星的“蓋亞任務”發布了一幅大幅改進的銀河系多維地圖,其中包括數千萬顆恒星和許多顆小行星的三維運動,探測到的恒星“地震”和可能的太陽系外行星。 6月13日,蓋亞團隊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這一地圖,以及大約50篇科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