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國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這是否意味著國家從法律層面對土壤污染修復產業釋放利好信號? 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在學界和產業界的“千呼萬喚”中終于面世。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土壤污染防治法》)。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范防治土壤污染。該法律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這也意味著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法律的空白得以填補。 “好飯不怕晚”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 我國土壤的環境質量遭到了嚴重破壞。 2014 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換言之,我國受污染土壤約占全部采樣土壤的1/6,“鎘大......閱讀全文
今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王勝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烏日圖、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袁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鄭淑娜就“人大立法工作”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記者提問:“鎘大米”事件之后,社會上對土壤污染問題十分關注
10月16日起,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工作全面啟動,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始向10個省區市反饋“回頭看”和專項督察意見。結果顯示,一些地區仍被指出了土壤污染方面的問題,例如江蘇,“沙鋼集團污染問題仍然突出,百萬噸鋼渣等工業固體廢物長期堆放在長江岸邊,污染周邊土壤和水體,威脅長江水生態環境安全”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詳情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規范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的認定,我部研究起草了《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各機關團
土壤污染關乎食品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但是由于隱蔽性、滯后性和累積性,對其規制的法律出臺,相對于我國最早的污染防領域的立法,即1984的《水污染防治法》,整整晚了34年!這部立法耗時十二年、共七章九十九條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哪些新制度和亮點? 本文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解讀: 1. 土壤污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環保法。至此,這部“環境保護的根本大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 它能否滿足公眾對依法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能否拯救我們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近日記者就此專訪了環保部副部長潘岳。 “新修訂的環保法是現階段最有力度的一部
3月10日,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袁駟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透露,全國人大環資委已經委托環保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議稿,初步擬訂今年年內進行初審,2017年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 袁駟在回答土壤污染防治法相關問題時表示,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急需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
土壤環境立法工作取得實質進展 “土十條”實施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近日,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國內土壤修復產業剛剛起步,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
“土十條”實施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近日,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國內土壤修復產業剛剛起步,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難度大、投入大、周期長。未來,要
針對目前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國正在不斷推進環境領域立法工作。2013年10月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立法規劃,已明確的68件立法項目中,包括修改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11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 其中,被社會各界廣為關注的環境保護法、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征求《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詳情如下: 根據省人大立法計劃,我廳組織起草了《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辦法(征求意見稿)》(見附件)。為提高立法質量,現公開征求意見,請將修改意見通過
全國人大環資委和生態環境部12日在京聯合召開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出席會議并講話。 沈躍躍指出,土壤污染防治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頒布實施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提出了關于提請審議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議案。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副主任王鳳春表示,草案的進展要看審議的情況和社會各界的反饋,一般一部新的法律要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才會通過。 6月22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提出了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2018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初戰告捷,藍天保衛戰、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七大標志性戰役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下面,我們一起來梳理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吧。 二零
《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正在編制 “毒地”治理年內將打組合拳 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部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劃定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區域,投入治理資金的數量,治理的具體措施等多項內容。 種種跡象表
以“生態文明與土壤科學”為主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暨新時期土壤科學高峰論壇于12月10日至12日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朱永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佳寶等專家學者圍繞我國土壤污染與修復治狀等相關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論壇期間還舉行了廣東省土壤學會第一屆科技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今天分組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參加審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這部法非常重要,防治土壤污染、保護和改善土地環境質量,直接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部法及時出臺,對防治土壤污染將有巨大的
《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于7月1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是繼環保法之后第二個環保行業的強制性政策,該辦法的出臺為防范污染地塊環境風險、保障再開發利用的環境安全、加強污染地塊環境監管提供了管理依據。 據悉,正在修訂編制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標準計劃年底前出臺。 隨著治
如今,在大氣、水、土壤三領域中,獨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目前已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經環資委25次全體會議,現正式對外征求意見。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環境修復發展戰略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付莎就如何理解立法相關內容做了介紹。 付莎表示,征求意見稿主要就土
分析百科測試網訊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新法案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并且說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國家將支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等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發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其中規定,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林業草原等主管部門,每十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據了解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不時見諸報端的“鎘大米”、“鉛污染”等問題及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警示我們:土壤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心腹大患。因此,立法遏制土壤污染刻不容緩。 目前,全國人大已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廣泛征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不時見諸報端的“鎘大米”、“鉛污染”等問題及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警示我們:土壤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心腹大患。因此,立法遏制土壤污染刻不容緩。 目前,全國人大已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廣泛征
加強監測五類土壤污染重點地塊、規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污染問題突出將約談地方政府、加強對沙漠等未利用地非法排污檢查……12月22日,《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審中,增加了以上多項針對性的規定。在諸多積極因素的推動下,土壤修復產業前景可期。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人說,在我國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中,土
2019年7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正式實施(以下簡稱《導則》)。本文匯總了《導則》的定制背景與意義、制定思路等,并對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一、制訂背景 土壤與空氣、地表水、地下水、生態等環境要素聯系緊密,其環境影響具有隱蔽性、滯緩性、累積性
“土十條”于2016年5月31日千呼萬呼始出來,對于我國今后的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土壤修復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與影響。 國外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對土壤治理也有指導作用,下面為大家盤點以下7個國家關于土壤治理政策的特點,并從自身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