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這是成都首個地下污水處理廠,用地面積減少近2/3,污水處理時間卻大大縮短。”走進成都天府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一座景觀式公園映入眼簾:汩汩清泉從地下涌出,潺潺流水梯次流過碧綠的生態草塘。據承建該廠的中建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污水處理流程全在地下完成,地面則是集環保科普、休閑休憩于一體的活水公園。污水處理后尾水全部回用,不僅能控制水污染,還能每天提供10萬噸高品質再生水。 生態發展關系人民福祉。近年來,四川把生態綠色發展作為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以綠色為底色的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 加大治理力度 生態意識深入民心 “現在每逢大雨,山上流下來的水沒那么多泥沙了。”望著滿山綠油油的茶壟,青川縣石壩鄉黨委書記劉祥君感慨地說。 石壩鄉三江村地處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內,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每逢夏季,極易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2016年,石壩鄉在三江村實施生態治......閱讀全文
利用生態能高效降解污水
污水處理設備占地面積大,處理成本難以承受等,使一些城鎮污水處理廠成為“污染集中排放源”。不過,采用中科未來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無錫禾木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ARES生態能污水處理技術系統”,可使污水處理噸直接運營成本降低50%以上,節約傳統工藝容積30%,處理效率可提高50%,較好解
生態浮島:“喝”污水“吐”清流
水中漂浮著一個個1.6米長、1米寬的木架。木架上載著一盆盆綠色植物,這些植物的根伸向水中。這是一種利用生物浮島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新模式,由常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研發,獲“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日前已在太湖流域示范推廣。 植物浮島濕地,又稱生態浮島,是一
天津生態城“污水毒瘤”-變身-“碧波明珠”
“中新天津生態城污水庫環境治理與生態重建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近日正式通過國家科技部專家驗收,項目達到“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各項考核指標要求,成為生態城首個國家級科研項目。 三年前的污水庫現如今已變身為北方“西湖”,未來湖邊將建起特色的風情小鎮,打造成為環保主題公園。
中新天津生態城完成污水庫治理
記者日前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建設近4年來,8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初具規模。生態城內積存40年的工業污染污水庫治理提前兩年完成,3平方公里污水庫變成清凈湖,實施鹽堿地綠化310萬平方米。以國家動漫產業園為主的5個產業園區建設明顯加快,累計注冊企業近 700家
長沙洋湖再生水廠打造生態處理污水樣本
在湖南省長沙市,有這么一個“不起眼”的水廠,廠區占地面積僅85畝,人工濕地也只有240畝。 陽光下,鳶尾花、美人蕉、菖蒲、旱傘、千屈菜連綿成片,色彩明艷,枝葉繁茂,鋪展開數百畝的美麗風景。一般人走到這里,絕不會想到這竟是一個城市污水處理池。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在調研湖南湘江新區
多地生態環境廳調研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置情況
面對近段時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嚴格監管醫療廢物、廢水處置,一些省(市)生態環境廳局長也到醫療廢物處置和污水處理現場,調研督導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圖片來源于網絡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溫武瑞近日就帶隊赴濱海新區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津南區津南醫院調研,了解醫療廢物處置、污水處理
納米二氧化鈦污水治理技術暗藏生態風險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許安研究員課題組,以秀麗線蟲為模型,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TiO2 NPs)與重金屬(鎘、砷和鎳)聯合暴露的生物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被Elsevier旗下期刊《生態病理學與環境安全》接受在線發表。 隨著二氧化鈦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尤其
生態環境部:加快補齊醫療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關于公開征求《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為加快補齊醫療污水處理設施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生態環境部會同衛生健康委、財政部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各有關單位和
看污水治理百年變遷-凈水生態邁步新征程
從上世紀解放初期,全國僅有不到十座污水處理廠,到如今成為污水處理大國,污水處理事業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發展開啟加速度,治污成效顯著。但同時,水污染防治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所以在生態文明理念和國家利好政策雙重驅動下,污水治理也將邁步新征程。 看污水治理百年變遷 凈水生態
生態中心在新型污水處理模式及評估方面取得進展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污水處理的傳統思維方式也正發生巨大改變,發展節能低碳以及污水中可用物質有效循環和資源化利用的污水處理新模式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如何認識污水處理模式的環境足跡尚缺乏科學的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組開展了一系列的研
反沖洗過濾器在生態污水處理治理技術
反沖洗過濾器也使人們越來越不滿足當今生活環境的現狀,于是又了越來越多景觀水的出現。而在景觀水周圍的綠地因新陳代謝會脫落大量的殘花敗葉,這些污染物會經過風吹雨淋逐步匯集到景觀水。破壞景觀水的美觀。全自動過濾器則成了這一問題的zui佳解決辦法。其精密的濾網,可以有效的將各種雜質、枯枝落葉等攔截在濾網內側
石家莊:西北生態污水處理廠潛流濕地開始綠化
4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在建的環城水系西線西北生態污水處理廠潛流型人工濕地工程(以下簡稱潛流濕地)。省會是個缺水的城市,在建的潛流濕地,采用純生物技術,投入使用后,每日將處理污水3萬噸,目前工程進展順利。25日濕地綠化開始,工人師傅們開始在北區栽植蘆葦,5月下旬將全部完工。
中科院生態中心構建新型污水處理模式及評估框架
日前,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構建出面向節能、低碳與資源回收的污水處理多目標評估新框架,相關成果發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該中心劉俊新研究組等利用計算模擬和大數據分析方法,對全球52個國家1990~2010年數據進行了規律挖掘和動態擬合,建立了基于時間序列的評估指標權重分配模型,進而評估了
生態環境中心:污水氮磷排放及其干預效應的全球熱區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領銜,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參與的研究團隊在污水氮磷排放管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該研究從全球視角揭示了生活污水氮磷減排措施及其環境影響的時空異質性,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個體消費者、管理者以及決策者全方位參與氮磷點源污染控制與治理提供了科
研究:納米二氧化鈦污水治理技術或暗藏生態風險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許安研究員課題組,以秀麗線蟲為模型,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TiO2 NPs)與重金屬(鎘、砷和鎳)聯合暴露的生物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被Elsevier旗下期刊《生態病理學與環境安全》接受在線發表。隨著二氧化鈦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污水
青海湖景區污水處理達標-成生態立省建設樣板
青海湖景區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走上統一管理和保護新體制兩年來,大力推進景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區內實施污水垃圾處理改造,裝備環衛工作硬件設施,使景區生活污水處理排放達到國家規定的I類標準,且全部用于湖外循環,優化了景區動植物生活生長環境以及旅游環境,使青海湖生態狀況在
生態示范區違法小電鍍廠盛行-污水直接排入溝河
調查動機 記者近日接到反映稱,位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內,違法小電鍍廠肆意盛行,污水直接排入溝河,直接污染了飲用水源和地下水。當地環保部門坐視不管,“12369”環保違法舉報熱線也形同虛設。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 “12369”是環保部開通了多年的環保違法舉報熱線。然而
重大生態工程將成生態文明建設抓手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會議指出,未來將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重大戰略性生態工程。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重大生態工程將成為生態文明落地的重要抓手。由于重大生態工程
生態中心劉俊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解析
近年來,農村污水處理被迅速重視并加大投入,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排放標準準備不足的問題。5月30日,在“2019(第五屆)環境施治論壇”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實驗室主任劉俊新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的發展過程及當前狀況。發言從標準編制背景、現有農村污
實驗室給水排水規范及污水處理工藝的生態安全性問題
實驗室給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設計流量和管道計算,管材、附件的選擇等,除應按現行規定執行外,應符合規范。實驗室給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應沿墻、柱、管道井、實驗臺夾腔、通風柜內襯板等部位布置。不得布置在遇水會迅速分解、引起燃燒、爆炸或損壞的物品旁,以及貴重儀器設備的上方。室內、外消防設計,應符合現
解讀實驗室給水排水規范及污水處理工藝生態安全性問題
實驗室給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設計流量和管道計算,管材、附件的選擇等,除應按現行規定執行外,應符合規范。實驗室給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應沿墻、柱、管道井、實驗臺夾腔、通風柜內襯板等部位布置。不得布置在遇水會迅速分解、引起燃燒、爆炸或損壞的物品旁,以及貴重儀器設備的上方。室內、外消防設計,應符合
生態經濟:生態城市建設仍“在路上”
當前絕大多數地級以上城市都把“生態城市”作為建設目標,但生態城市究竟該如何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6月20日發布的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提出,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是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系,關鍵是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著眼點是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
生態專家呼吁:水域生態保護刻不容緩
長江生態文明2011年策會日前在湖北武漢召開。與會專家共提交了33篇關于水生態保護與利用的專業論文,公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與數據。 據了解,我國水域面積日漸減少,水體污染日益嚴重,人水矛盾日趨突出,保護不可或缺的水資源已成為我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全球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
專家:警惕“生態旅游”潛藏“生態危機”
“一定要警惕有些地方以生態旅游之名,行破壞生態環境之實。”在日前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專家學者呼吁,警惕當前生態旅游熱的背后潛藏著嚴重的生態危機,加強對生態旅游開發項目的監管,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近年來,各地生態旅游漸趨升溫,以生態旅游為名義的景區開
生態環境部要求做好2019年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管理工作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做好2019年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管理工作,加快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強化證后監管工作。 通知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為基礎,組織開展污水處理廠清單梳理,4月底前形成本地區2019年應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污水處理廠清單。 2019年6月底前各省(區
污水處理廠逾期七年未建成-杞麓湖生態環境受威脅
云南玉溪杞麓湖面積近40平方公里,是我國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面積約37.6平方公里,是玉溪市通海縣的母親湖,不僅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也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但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是杞麓湖水環境治理重點項目,納入了當地“十一五”規劃,
廣東郁南縣推行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助力農村生態建設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行走在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的鄉鎮村莊中,清泉碧水流淌、繁花綠樹環繞,一派和諧的田園風光。 郁南縣近年來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特別是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紐帶,以農村污水治理為突破口,不斷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努力推動農村生態建設。 因地制宜解難題 走進郁南縣各村,只要細心觀察
生態環保已成地標標準-生態屬性突出物業受寵
炎熱的夏季氣溫,霧霾天氣頻繁侵擾,在PM2.5居高難下的時代,選擇一個優美的生態樓盤,成全自己“歸田園居”的夢想,是不少高端置業者看重的因素。作為高端置業者所青睞的地標物業,生態環保已成為其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生態環保是社區建設的大勢所趨。根據國家《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顯示,“
我國要為海洋生態劃紅線-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廣西: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8日,廣西生態經濟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會議提出,要牢固樹立生態立區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轉型綠色崛起之路。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自治區主席陳武出席會議并講話。 彭清華指出,大力發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