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惕“生態旅游”潛藏“生態危機”
“一定要警惕有些地方以生態旅游之名,行破壞生態環境之實。”在日前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專家學者呼吁,警惕當前生態旅游熱的背后潛藏著嚴重的生態危機,加強對生態旅游開發項目的監管,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近年來,各地生態旅游漸趨升溫,以生態旅游為名義的景區開發空前高漲,并成為一些地方招攬游客的“金字招牌”。 “盡管生態旅游潛力巨大,但生態旅游將和大眾旅游一樣產生破壞性。”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李文華在論壇上說,目前,我國學界和業界對生態旅游的認知還處在發展初期,生態旅游的邊界也比較模糊,甚至在某些地方,只要有幾座山、幾片水,就想做生態旅游開發。 專家指出,生態旅游的初衷是借助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以經濟效益鞏固和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但由于缺乏科學管理經驗和認識不足,生態旅游開發產生了一系列與其初衷背道而馳的后果。 ......閱讀全文
專家:警惕“生態旅游”潛藏“生態危機”
“一定要警惕有些地方以生態旅游之名,行破壞生態環境之實。”在日前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專家學者呼吁,警惕當前生態旅游熱的背后潛藏著嚴重的生態危機,加強對生態旅游開發項目的監管,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近年來,各地生態旅游漸趨升溫,以生態旅游為名義的景區開
鯊魚生態旅游威脅物種繁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84.shtm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鯊魚生態旅游(游客付費與野生鯊魚共游)或會增加鯨鯊表現出受干擾行為模式的可能,受干擾行為類似逃避捕食者相關的快速、之字形運動。這些發現表明生態旅游對鯨鯊的覓食和潛在
南水北調中線將建生態旅游產業帶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于幼軍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將建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帶。根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文化部、國家旅游局共同編制的《規劃綱要》,確定了丹江口大壩、穿黃工程、陶岔渠首等12處工程景觀節點,融合周邊生態旅游文化資源,形成以南水北調為品牌的中線特色旅游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長1432公
新疆九個自然保護區完成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獲悉,今年6月以來,新疆廳對照自治區環保督察交賬清單,持續推進整改工作,卡拉麥里山、伊犁小葉白蠟等9個自然保護區基本完成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任務。 為落實環保督查整改,新疆廳細化分解任務,建立整改路線圖、時間表,先后派出5個批次17個督導組,
吉林3名干部因生態環境問題被免職
記者近日從中共吉林省紀委官方網站獲悉,吉林省委近日通報了對19名不擔當不作為干部的組織處理情況。其中,長春石頭口門水庫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德雙,長白山森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白河林業局局長江禮家,白山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陳祥國三人因生態環境問題給予免職處理。 根據通報,長春石頭口門水庫管理局黨
科摩羅國家館日:生態旅游展現巨大潛力
上海世博會今天迎來科摩羅國家館日。科摩羅副總統兼農業、漁業、環境、能源、工業和手工業部部長伊迪?納杜瓦姆與我國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出席官方儀式并致辭。留學上海的科摩羅留學生們為來賓獻上了極具非洲風情的舞蹈。 今天是科摩羅獨立35周年紀念日,中國是第一個承認并與科摩羅
保護生態才是長遠政績
生態旅游,不管是在炒作概念還是以一種形態存在,它都承載著對自然崇敬的美好愿望,對生態文明的美好憧憬,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現實期待。生態旅游,更昭示著在我們構建社會和諧的進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是實現我們地球這個大家庭和平共處的前提,是基礎。 所謂生態,就是指生物
市場潛力巨大-南水北調中線將打造生態旅游帶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今天公布了《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帶規劃綱要》。根據這份綱要,將在確保水質和工程運行安全的前提下,依托丹江口大壩、陶岔渠首、穿黃工程、團城湖等12處工程景觀,融合周邊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把一千多公里的山水、古跡、工程景觀串聯成一條生態旅游帶。
苔蘚物種多樣性恢復速度評估指標研究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苔蘚物種多樣性恢復速度評估指標研究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態修復項目評估受損生態系統修復:在經歷森林砍伐、草原過度放牧、土地沙化鹽漬化等破壞后的地區,開展生態修復項目時,通過對苔蘚物種多樣性恢復速度的評估,可以了解修復措施的有效性。比如,監測修復區域內苔蘚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等指標隨時間的變
麗江高爾夫球場違規侵占自然保護區
2018年6月20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在下沉麗江時發現,由于麗江市及其國土、林業等部門監管失察,高爾夫球場清理不嚴不實,致使麗江古城湖畔國際高爾夫球場長期侵占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長期違法經營,“清高”報告弄虛作假 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指出了云南省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
首個濕地晉級國家5A景區-環境保護成首考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了一個全球性政府間的濕地保護公約,簡稱《濕地公約》。2012年2月2日,第16個“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儀式在中國首個晉級國家5A級景區的濕地――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舉行。如何在旅游與環境保護中尋找到平衡點,成為“新生”國家
秦嶺生態保護新導向:-保護區提需求專家來攻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66.shtm“秦嶺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需要全社會通力協作,需要科技的支撐!” “人畜共患病、松材線蟲危害……秦嶺生態保護中還有很多科學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希望通過開展科學研究,共同提升秦嶺
中國首倡建立“世界自然保護區聯盟”
建立“世界自然保護區聯盟”研討會9月15日在吉林長白山召開,這是中國首次在自然保護區領域倡議成立世界級合作組織。 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140余位從事自然保護區管理、保護和研究工作的科學家、高級管理人員與會。 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提出了一份
西藏:林業生態保護讓農牧民吃上“生態飯”
近年來,隨著西藏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西藏農牧區。昔日靠伐木、放牧為生的村民,開設家庭旅館、辦藏家樂、賣土特產,吃上了“生態旅游飯”。 在西藏東南部林芝地區米林縣境內,有中國保護最完整的原始林區。從家住瓊林村的藏族婦女央金家門口遠遠望去,南迦巴瓦峰在碧空如洗的藍天下閃爍白光。
國務院就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國家早在1988年就批準設立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期以來,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十分突出。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緊整改,在中央有關部門督促
怎樣建立自然保護區
如果說,企業生產控制,人口、消費控制等上述努力是從人類自身行為的角度來解決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那么,建立自然保護區就是人類從自然的角度來進行生態倫理建設的途徑。實際上,只有從“人”與“自然”兩個方面入手,才能最完整的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惜瀕危野生動植物物
自然保護區的意義
建立自然保護區意義:(1)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存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2)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為開展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3)自然保護區是“活的自然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如四川臥龍和王朗等自然保護區以保
怎樣建立自然保護區
如果說,企業生產控制,人口、消費控制等上述努力是從人類自身行為的角度來解決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那么,建立自然保護區就是人類從自然的角度來進行生態倫理建設的途徑。實際上,只有從“人”與“自然”兩個方面入手,才能最完整的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惜瀕危野生動植物物
為高原生物多樣性撐起保護傘
云南省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1992年至今,云南省在經濟欠發達的情況下,立足實際探索創新,持續加強管理,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中國履行《生物多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我國分享救助亞洲象經驗
中新網蒙特利爾12月17日電 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云南主題日活動中,來自中國云南西雙版納州的與會代表近日分享了當地有效保護與救助亞洲象的經驗與成績。 西雙版納州是云南野生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從1958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起,當地就
西藏多措并舉實現生態建設與農牧民增收“雙贏”
10年前啟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曾一度讓西藏林區百姓的收入受到影響,但這一措施卻明顯優化了林區的生態環境: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工程區森林生態功能明顯恢復。 為降低工程實施對林區百姓收入的影響,西藏充分挖掘天然林禁伐后的資源開發潛力,扶持和開發包括食用菌、藥材和花卉等林下和林間資源,發展林區生
黑龍江開展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
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通報印發后,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等省領導近日分別作出批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深刻汲取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的教訓,充分認清黑龍江作為全國東部生態屏障的重大作用,全面排查梳理全省自然保護區管理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
新聞述評|保護區為何總是為發展讓路
又一起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被通報。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1月4日至8日在安徽省檢查發現,安慶市政府隨意調整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劃,導致保護區生態功能日益衰退,嚴重威脅江豚生境。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被迫“瘦身”的事件屢見不鮮。由于自然資源聚集且豐富的特性,使得一些保護區面臨大開發的困境
生態環境部約談8市(州、區)政府和有關部門
生態環境部今日就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約談遼寧省錦州市市長于學利,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長金壽浩,江蘇省鎮江市市長張葉飛,安徽省宣城市市長張冬云,重慶市沙坪壩區委書記江濤、北碚區區長何慶,云南省麗江市市長鄭藝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羅紅江,以及安徽省林業廳廳長牛向陽、重慶市林業局局長沈曉鐘、云
自然保護區內發現141處新增或規模擴大人類活動變化情況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和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對2018年上半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人類活動變化情況開展實地核查工作和問題查處工作。 一段時期以來,生態環境部委托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對2018年上半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變化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形成《2018年上半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務院公布山西太寬河等5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公布山西太寬河等5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悉,這5處保護區是山西太寬河、吉林頭道松花江上游、吉林甑峰嶺、黑龍江細鱗河、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通知強調,自然保護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是貫徹落實
桐廬成為全國低碳旅游實驗區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旅游部門獲悉,在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和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景區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低碳旅游實驗區授牌儀式”上,我省的桐廬、寧海兩縣被列入“全國低碳旅游實驗區”。 “低碳旅游實驗區”選擇的實驗對象涵蓋旅游目的地(市、縣)、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區、特色旅游鄉鎮
“綠盾2018”專項行動巡查拉開帷幕
8月21日,由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學院等5部門聯合組成的3個巡查組分赴天津、甘肅和廣東,標志著“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巡查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
“綠盾2018”專項行動巡查拉開帷幕
8月21日,由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學院等5部門聯合組成的3個巡查組分赴天津、甘肅和廣東,標志著“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巡查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