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在線監控水泥脫硝與省環保廳聯網實時監控
貴州省環保廳對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脫硝設施運行管理實施全線重點監控管制,規范全省水泥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全省共有52條現役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投運脫硝措施,但由于對脫硝工作認識不夠及運行管理水平不達標等原因,脫硝設施去除氮氧化物的能力未得到充分發揮。 進入“十二五”以來,全省水泥行業產能增長迅猛,水泥行業已成為全省氮氧化物排放的第二大行業,排放量增幅達103%,其中1000萬噸的水泥熟料和10%以上的火電發電量增長,需要減排項目來消化,污染減排難度較大。 貴州省環保廳近日要求各水泥企業必須確保脫硝設施與生產設施同步運行,建立健全脫硝還原劑購買及使用臺賬,并建設在線監控設施,與省級環保部門聯網實行實時監控,監控數據的有效傳輸率不得低于90%,綜合脫硝效率不低于50%。此外,全省地、州、市環保局將進一步嚴格控制轄區內水泥企業產量規模,嚴查各種違法行為,促進貴州省污染減排取得實效。......閱讀全文
云南加強水泥企業脫硝監管 嚴禁脫硝設施無故停運
云南省環保廳日前發出的《關于加強水泥企業脫硝設施運行管理和減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加強脫硝設施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督促水泥企業于2015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脫硝設施建設和改造任務,嚴禁脫硝設施無故停運。 《通知》要求,各水泥企業要對脫硝設施的設計、設備選用、施工
煙氣脫硝脫硝裝置運行原理及組成
氨法脫硫工藝原理煙氣運行路徑:煙氣從現有的靜電除塵器和鼓風機通過煙道系統;流過一個100%軸流增壓風機,進入脫硫塔。煙氣進入脫硫塔后,與包含氨水漿液的逆流噴漿接觸,其中的SO2由氨水漿液吸收。脫硫塔液體路徑:脫硫塔中漿液的PH值維持在5.0—5.9范圍內,該PH值優化了SO2的去除效率和亞硫酸氨的氧
貴州在線監控水泥脫硝 與省環保廳聯網實時監控
貴州省環保廳對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脫硝設施運行管理實施全線重點監控管制,規范全省水泥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全省共有52條現役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投運脫硝措施,但由于對脫硝工作認識不夠及運行管理水平不達標等原因,脫硝設施去除氮氧化物的能力未得到充分發揮。 進入“十二五”以來
脫硝電價即將在全國推開 煙氣脫硝業迎快速發展
作為氮氧化物減排的重要措施,火電脫硝工作的推進備受各方關注。多方分析認為,我國煙氣脫硝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在日前舉行的“煙氣脫硝產業與技術論壇”上,環境保護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說,脫硝電價全國實施已進入倒計時,這一政策利好有望讓預期變為事實。
頭頂雙重緊箍 臺泥(重慶)水泥勇走降氮脫硝之路
? ? ? ? 2012年開年,水泥行業走到五年以來的拐點處,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標準”正在醞釀出臺。 環保部人士透露,具體“施壓”的是水泥行業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將從現行的800毫克/標準立方米收緊到300毫克或400毫克。 在當前水泥產業面臨市場需求疲軟,大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脫硝電價實施進倒計時 煙氣脫硝大蛋糕如何切分
今天在京舉行的“煙氣脫硝產業與技術論壇”上,隨著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宣布“脫硝電價全國實施進入倒計時”,輿論熱議已一年有余的煙氣脫硝產業“井噴式”發展的預期,將要成為事實。 去年9月21日,環保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
燒結煙氣低溫SCR脫硝設計及脫硝催化劑的選擇
本文針對濕法脫硫后配置低溫SCR脫硝系統的工藝路線,從工藝流程、設計及運行過程中的關鍵要點和低溫SCR脫硝的協同治理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為低溫SCR脫硝技術能夠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一些措施和建議。 1 燒結煙氣的排放現狀 燒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主要含有粉塵、SO2、NOx、CO、二噁英
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工藝及脫硝催化劑研究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化石能源消耗逐年遞增。目前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量隨著機動車數量和燃煤發電需求的上升而迅速增加。大氣中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由氮氧化物導致的酸雨和光化學煙霧對人類健康以及自然環境均造成了很大破壞。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將氮氧化物列為減排重點,2011年又在《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
脫硝率測定裝置
原理 將含有氮氧化合物、氨氣、氧氣、氮氣及水蒸氣的混合氣體通過活性焦訂層,氣體中的氮氧化合物被氨氣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為氮氣排放。當SCR反應達到定態時,轉化的氮氧化合物的體積分數與通入氣體中的氮氧化合物體積分數的比值即為活性焦的脫硝率。 試驗步驟 裝試料裝入反應器恒溫區,
十二五脫硝市場將超1500億 電力鋼鐵水泥業買單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愈加嚴重。 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報告稱,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高達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經濟損失達68億元。 報告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