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討論 本組3例頜骨淋巴瘤病例平均年齡為68歲,均發生于上頜骨,就診期間均未表現出明顯的全身癥狀。頜骨淋巴瘤在X射線、CT上表現為破壞性溶骨性病變,可出現“蟲蛀”樣或邊緣清楚的骨溶解,成像可以顯示有或沒有的病理性骨折,少數可出現骨硬化表現;病變穿通骨皮質后可累及周圍軟組織,形成骨膜增厚或軟組織增厚影像。CT特征性表現為腫瘤累及骨髓或軟組織而骨皮質破壞輕微。 Matsumoto等認為頜骨NHL的這一CT特征性表現有助于與鱗狀細胞癌相鑒別。原發性頜骨淋巴瘤常表現為骨質破壞嚴重而全身情況良好,臨床癥狀與骨質破壞程度不成正比。下頜骨NHL在影像學上可表現為下頜神經管的增粗與頦孔的擴大,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在MRI T1加權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上病灶呈稍低信號或等信號,在T2加權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上表現為高信號或等信號。&n......閱讀全文
2.?討論?本組3例頜骨淋巴瘤病例平均年齡為68歲,均發生于上頜骨,就診期間均未表現出明顯的全身癥狀。頜骨淋巴瘤在X射線、CT上表現為破壞性溶骨性病變,可出現“蟲蛀”樣或邊緣清楚的骨溶解,成像可以顯示有或沒有的病理性骨折,少數可出現骨硬化表現;病變穿通骨皮質后可累及周圍軟組織,形成骨膜增厚或軟組織增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結或結外淋巴組織內的淋巴細胞及其前體細胞的惡性增生。其中發生于淋巴結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占24%~40%,以胃腸道、皮膚、長骨等部位多見。頭頸部結外NHL好發于Waldeyer’s環、鼻腔、鼻竇、口腔(腭部、牙齦、舌)、唾液腺等部
1.惡性淋巴瘤,濾泡型 低度惡性:小裂細胞型、混合細胞型 中度惡性:大裂或無裂細胞型 2.惡性淋巴瘤,彌散型 低度惡性:小淋巴細胞型、淋巴樣漿細胞 中度惡性:裂細胞[小及(或)大]型、混合(裂及無裂)細胞型 高度惡性:無裂細胞型[
? ? 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理分型、分期、治療方法、療效及預后評價等諸多方面均有了較大的進展,對提高治愈率有很大的意義。本屆ASCO年會上就呈現了諸多關于NHL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進展。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新的療效評價標準引入了PET/CT掃描檢查;temsiro
臨床資料患者,男,19歲,右上肢腫物伴疼痛、活動受限3個月,于2018年7月8日入甘肅省人民醫院就診。查體:右肱骨近端腫脹明顯,腫塊大小約10cm×10cm,局部皮溫略增高,壓痛明顯,右肩關節外展受限,右上肢皮膚感覺正常,肌力、肌張力正常,右側腋窩可觸及約1cm×1cm腫大淋巴結,余查體未見明顯異常
(1)病理學檢驗:非霍奇金淋巴瘤需依賴組織病理學診斷:①淋巴細胞型形態多樣化,分化良好的腫瘤性淋巴細胞與“成熟”的小圓形淋巴細胞相似,胞體小,多呈圓形或卵圓形,胞質量少,胞核圓,有凹陷、切跡、不規則。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狀,分布不均,多無核仁。分化不良者,以原淋及幼淋細胞為主的瘤細胞胞體較大,呈圓形或
(1)病理學檢驗: 非霍奇金淋巴瘤需依賴組織病理學診斷:①淋巴細胞型形態多樣化,分化良好的腫瘤性淋巴細胞與“成熟”的小圓形淋巴細胞相似,胞體小,多呈圓形或卵圓形,胞質量少,胞核圓,有凹陷、切跡、不規則。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狀,分布不均,多無核仁。分化不良者,以原淋及幼淋細胞為主的瘤細胞胞體較大,呈圓
2008年第二版《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已經發表。今年NCCN仍然采用WHO 2001年版的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分類標準,針對下面幾種歐美臨床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制定了治療指南。在B細胞淋巴瘤中,按照腫瘤的侵襲程度,分為惰性、侵襲性和高度侵襲性三大
免疫分型檢測白細胞抗原的存在與否。這些抗原是位于白細胞表面或內部的蛋白質結構。典型的抗原基團位于正常的白細胞上并且在特定的細胞類型上特有。非典型但具特征性的抗原基團只在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可見。這樣免疫分型可用來幫助診斷和分類這些血液細胞癌。白血病和淋巴瘤是由異常細胞的克隆失控引起的。異常的淋巴細胞或髓
英國癌癥研究會23日報告說,目前英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10年存活率可達50%以上,是40年前的兩倍,這得益于早期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進步。 這份報告說,數十年來,科研人員對這種惡性淋巴瘤的了解逐漸加深,目前可按不同臨床特點等將其進一步細分為20個亞型,這使得治療更加有針對性,而單克隆抗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