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在近日于北京召開的一次會上透露,國家發改委重大問題軟科學研究項目 “生物服務軟課題”日前已正式批準立項,項目委托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針對我國生物服務業發展現狀、趨勢、存在的問題等開展研究,提出加快發展生物服務業的思路以及政策措施建議。 在年初發布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生物服務業首次以獨立業態成為“十二五”規劃生物產業七大重點領域之一,針對這個產業的研究也逐步開啟。 “作為生物產業與服務產業相結合的生物服務業,將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李青認為。 “目前,國內生物服務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到2020年,其市場潛力將達2000億元。”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預測。 本報此前在對《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相關報道中,已對生物服務業的涵義有詳細闡述(詳見1月4日本版)。對于生物醫藥創新來說,平等......閱讀全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
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生物服務”這個詞條,你會發現以“網羅天下”而著稱的互聯網對這一概念并沒有明確的定義。的確,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它已經在悄然萌芽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氣候。生物服務業,顧名思義,是生物技術產業與服務業的交叉行業,它以生物技術產業為基礎,但與強調制造和生產的生物
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至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
國務院近日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至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 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
日前在山東濟南舉辦的第四屆生物產業大會上,匯集和發布生物技術研究成果項目、企業需求項目800余項,現場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金額近240億元。來自全國各地的3萬多人參展,大會為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生物服務等方面的最新技術與產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機會。
中國生物產業看廣東,廣東生物產業看廣州。7月5日,為期3天的第十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首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閉幕。此次大會作為中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品牌盛會,眾多院士、專家紛紛點贊廣州。 本屆大會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20家國家級(協會、商會)與廣東省政府聯合主辦
隨著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的深入,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經濟正在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圍繞產業鏈條中生物制藥、生物育種等核心內容的一批具備創新活力的生物企業與產業投資不斷涌現。 據透露,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有望本月內出臺。業內人士預計,生物產業將在今年迎來發展的
國務院7日發布《關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強實用型、新型和專用計量測試技術研究。 加快新型傳感器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等新型計量測試技術和測試方法研究,加快轉化和應用,填補新領域計量測試技術空白。加快航空航天、海洋監測、交通運輸等專用計量測試技術研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辦發[2007]23號,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部署。為便于公眾更好地理解《規劃》的有關內容和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接受了有關媒體的采訪。 &nb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2013年至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將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將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業界認為,《規劃》的出臺與實施
2013年7月16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就第二屆深圳國際生物科技創新論壇暨展覽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深圳市政府副市長唐杰、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高國輝、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吳優、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劉海林等出席會議,并在主席臺就坐;比利時駐廣州總領館官員、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市經貿信息委、市
近些年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數量顯著增多,國內研發力量比以前有了較大提升。但是,我國生物產業仍面臨著產、學、研、資對接不暢,產業競爭力不強,產業區域分工和布局不合理等問題。 由發改委牽頭起草的《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有望于本月發布。《規劃》的最終版本正在開會審定中。 與去年11月科技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生物發酵產業是一種以高科技含量為特征的新興工業,它是以淀粉(或糖蜜)等農副產品為原料,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生物發酵產業的迅速發展已經使其在食品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發酵產業不僅與國計民生直接相關,而且是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解決“三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2016年7月5日,第九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在開幕式上表示,目前,中國的生物產業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期待將來在中國的生物產業界,涌現出“華為式”的國際領軍企業。 陳竺表示,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新突破不斷涌現,并加速向醫藥、
日前寧夏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發布《關于組織實施2020年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工作的通知》,開展2020年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征集。其中,在節能環保產業領域,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重點支持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余氣利用、高效儲能、節能監測和能源計量、高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要重點推進研發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生物技術服務八個領域的高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
截至2014年底,首都創新大聯盟共有成員聯盟81家,成員單位達5907家,其中在京成員單位3567家,占總成員60%,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現代農業、高端裝備制造等6個戰略新興產業領域。這是記者今天上午從“首都創新大聯盟2015年度工作會”上獲悉的。 自2014年2月
第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開幕 多方力量繼續助推生物產業發展 “生物產業是當今經濟社會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帶動能力強,增長速度快。”在6月21日于長沙舉行的一個論壇上,湖南省省長周強這樣給生物產業定位。 周強是在以“引領生物產業發展,助推兩型社會建設”為主題的第二屆
中國政府網1月6日披露,國務院日前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13—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推動醫藥產業集中度提升,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 提高醫藥產業集中度 《規劃》對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處長李宏近日對記者表示,《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目前正等待國務院最后的討論,待討論通過后公布。《規劃》預計生物產業產值到“十二五”期末將翻番,相關產業將將迎來持續高速增長期。 2015年產值將達3.6萬億 李宏表示,《規劃》預計生物產業產值到2015年將達3
后來成為深圳式創新樣板的華大基因,誕生于20世紀末的北京,出身于紅旗下,有著國字號基因。 而各級政府對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在華大基因的發展歷程中,也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個旁人說不清是科研機構、國有公司還是民營公司的“機構”,得以獨樹一幟地發展壯大至今。 離開中科院 為完成中國承擔的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6月26日,“2011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科技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會同教育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
2010年10月18日,中國政府網刊登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此決定標志著七大新興戰略產業框架成定局。 從2008年的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日前向《中國科學報?生物周刊》表示,“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生物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時期,是繼續做大、加快做強的戰略機遇期。預計到2015年,全國生物產業產值將達4萬億元。 據《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專家透露,未來五年生物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